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深圳: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火烧 2011-01-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深圳在房产税改革中表现不积极的原因,指出其利益考量及改革动力变化,同时提及深圳经济外向型依赖及腐败问题,反映改革先锋角色转变。

深圳: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开征房产税是近期媒体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改革是个筐,大事小事往里装”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被贴上了改革的标签。对于这项改革,上海、重庆等地表现积极,其房产税方案据称已经上报中央。而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圳却表现不积极,其所上报的方案也被中央打回,中央相关部门还斥责深圳的方案“大而空”。  

众所周知,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大“试验区”。那首著名歌曲的歌词中所唱的“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主要讲的就是深圳。那个圈可不同于别的圈,它意味着最高权力的格外宠幸,意味着滚滚而去的巨大好处,意味着……。于是,那里立即就创造了“奇迹”,堆起了“座座金山”,从而率全国之先地“富裕了起来”。 

既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在过去30年持续的改革开放中,许多重大的改革举措都是在深圳“先行先试”,而后再推向全国各地。深圳地位那个崇高哇,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企及。然而,这一回,深圳却因表现不积极而落在上海、重庆等城市之后了。这是30年来的第一次。  

为什么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头的羊,在此次房改中却不积极了呢?据说,“第一,不管是地还是房,房价越高,政府获得的财政收入越高;第二,地产商对政府的公关能力太强;第三,过两年再推房产税,房产税征收的基准价就高了,税收可以收得更多”原来,不积极是出于地方切身利益的考虑。因为觉得没有利益,所以就不积极。为什么过去30年的改革中深圳人那么积极?因为如上所述,那些改革对这个最大特区都有利。常言道:“没有利益不起早。”道理就在这里。这也体现出深圳人的思想觉悟。  

深圳是改革树立的城市的先进典型。这使人想起了另一个先进典型——安徽省的小岗村。据说,尽管小岗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人均土地有4亩多,可是合作化后的20年里他们没有向国家交过一粒公粮,更没有卖过一粒余粮(交公粮,卖余粮,是当时农村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两个基本形式),而是年年吃返销粮(即国家对受灾农村和农民发的救济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岗村从干部到群众都认准了一个理:“吃亏为别人为国家的事我们坚决不干”。现在看来,深圳人似乎也有这个特性——对我这里没有明显利益的事,即使是改革,我也不积极。  

其实,深圳的走下坡路自不从今日始。早在此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始,由于深圳根据“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设计,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过大,因而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了重创。至于那里的党风、官风和社会风气,也早就是每况愈下的。关于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媒体经常都有所披露。比如,就连它的市长也腐败了,被判处徒刑了,等等。  

看来,一个单位和地方要能久盛不衰,还得要靠思想过硬。比如说罢,随着小岗村的走红,大寨村是倒霉透了。可是,真正说起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却是大寨。红极一时的深圳看来是再也红不下去了,是走到了红得发紫的尽头了。这使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两句诗:“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的,今后还会再续种深圳这块“试验田”么?如若不然的话,已到天尽头的深圳再想有“香丘”恐怕就难了。毕竟而今已经世易时移,事过境迁了,30年前开始的那种改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相关文章

  • 我所经厉的“三年暂时困难时期” 之一
  • 我们在被谁代表--一起看看深圳本届人大代表名单
  • 新版《深圳你将被谁抛弃?》
  • 见证沧桑:一位改革者的实践与反思心路历程
  • 从“深圳房补”政策看资本的力量
  • 这就是“深圳模式”?
  • 深圳彻底变质:忍看穷人成新鬼,乐向富人送大礼
  • 洋务运动式的对外开放要不得!
  • 比亚迪深圳工厂调查报告
  • 深圳改革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政治背叛
  • 美华:中国之耻--深圳以“赚钱要紧”口号劝赶抗日步行者
  • 《包身工》为何退出课本?---距离现实太近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