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葛剑雄的两次谈话看朱学勤事件的最终结果

火烧 2010-07-2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9
分析朱学勤博士论文抄袭事件,结合葛剑雄两次谈话内容,预测事件最终结果。重点探讨是否抄袭无绝对标准,以及汪晖事件对结果的影响。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涉嫌抄袭事件的调查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期间参与此次朱学勤涉嫌抄袭事件调查的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葛剑雄教授分别接受了北京晨报(2010年07月15日,新闻网址http://news.163.com/10/0715/22/6BLU15PC00014AED.html )、新京报(2010年07月20日,新闻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07-20/2411936.shtml)两家记者的采访。本人比较了两次谈话的异同,对朱学勤事件的最终结果做出大胆预测。

一、两次谈话内容异同比较:

相同点:

1、都介绍了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成员构成,第二次详细介绍了成员名单。
2、都介绍了学术调查的一般性流程。
3、都表达了急欲与举报人Isaiah联系的要求。
4、都对调查结果什么时候会出来一事含糊其辞。

不同点:

1、第一次着重谈了相关材料的齐备这一问题,第二次基本未谈。
2、第二次谈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的合理性及公信力(详见“公信力关键在于独立性”一节)
3、第二次抛出了是否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这一观点。
4、第二次没有与汪晖事件比较的部分(不知道是记者忘了问还是其它原因)。

综上所述,结合事件背景(已提供材料,部分网友质疑等),我们可以看出,第二次谈话是第一次谈话的补充和对新情况的解释,并抛出了是否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这一观点(注意,这是重点)。

下面对朱学勤事件的最终结果的可能性做如下分析:

结果一:认定朱学勤抄袭:开玩笑,就算撇开朱学勤教授与复旦的关系以及他的的学术地位来看,只从葛教授的谈话分析(无罪推定原则、是否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注:对汪晖教授好像不适用),也不会认定认定朱学勤抄袭。所以完全没有可能性。

结果二:认定朱学勤未抄袭:这个可能性比第一个大,从谈话中可以看出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已找好退路(是否抄袭没有一个绝对标准),这个结果主要取决于汪晖事件的进展,如果张鸣、贺卫方、易中天等人继续对汪晖穷追猛打(注意,朱学勤事件出来后,倒汪的力度也小了不少),这个结果也基本没有可能性(不能对朱学勤用这个标准,对汪晖用另一个标准。人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程度)。反之,则结果会很快出来(一个月以内),朱、汪皆摆脱抄袭恶名。可能性50%。

结果三:如果出现张鸣、贺卫方、易中天等人继续对汪晖穷追猛打的现象(请关注几人的博客与http://book.ifeng.com/special/wanghuichaoxi/ 的报道),就只有第三种结果出来:拖。反正理由多的是,像资料不完整、联系不上举报人、发烧住院、出国讲学这些理由都是可以的吗。可能性70%

相关文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