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四川哪来的“饿死人1000-1200万”
鹤龄: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
——四川哪来的“饿死人1000-1200万”
贺合林
在《墓碑·第三章:天府饥魂·十、四川饿死多少人》中,杨继绳按照《中国人口·四川分册》一书提供的各年度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数据,推算出:
“在大饥荒期间,四川省非正常死亡800万人,少出生人口600万人。”接下来,他又说:
“《中国人口》这套书中的数据也是官方提供的,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因此,上面计算的结果也比实际发生的要少。”其理由是:
“1960年初,四川省委下达了一个’关于加强户口管理人口统计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反右倾、鼓干劲的思想基础上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他举了金堂县上报人口数据经过11次“上报-退回复查”的过程直到将“生少死多”改成“生多死少”才算完事的典型例子来证明官方数据多报了出生少报了死亡,然后就搬出了几个“私方”(实际廖伯康等人的数据也属官方)数据作支撑,认定:“四川省在大饥荒期间,饿死人1000万到1200万之间,少出生人口在400万到800万之间”。我们不禁要问,这几个“私方”数据能撑起四川饿死人1000-1200万吗?
一、廖伯康等人的数据
1、廖伯康饿死1250万人的数据
这个数据见于《书记一字一泪诉川情:大跃进四川饿死了1000万》(下简为《诉川情》网址见附二)。说的是1962年6月,廖伯康在参加北京召开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把平时搜集的四川有关情况送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手里。胡耀邦又头向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作了汇报。杨尚昆决定找廖伯康和于克书谈话。
在杨尚昆的“你们怕什么”壮胆、打气和中央“两个不相信”(不相信民政部报的饿死400万人也不相信公安部报的饿死800万人——见《诉川情》)的提示下,廖伯康由原本准备上报的1000万又附加了250万。
廖伯康的“1000万”是怎么来的?他告诉杨尚昆:
“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注释表明,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1957年的四川人口是7215.7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见《诉川情》)
就这么简单,与他收集的那些资料竟然没有一点关系。
用《中国人口·四川分册》提供的数据进行检验:
1957 年四川人口为6945.2万,1960 年为6897.3万。1960年比1957年只减少47.9万。廖伯康的数据把它扩大了近21倍,减少了1000万! 无稽之谈!
廖伯康附加的250万又是怎么来的?他对杨尚昆说:
“从1957年到1960年还有人口的自然增长数没有包括进来,这还只是到1960年的数字,从1961年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形势都好转了,四川却还在饿死人。1961年底,江北县还有人饿死;涪陵地区先后饿死了200多万;1962年3月省委传达‘七千人大会’精神的时候,雅安地区荥经县委书记说他那个县的人饿死了一半,前任县委书记姚青到任不到半年,就因为全县饿死人太多被捕判刑。……”
廖伯康估计的这个250万,为1961年到1962年上半年的饿死人口。支撑“250万”的根据是涪陵、荥经、江北三地的饿死人情况。
“涪陵地区先后饿死了200多万”没有具体来源,且与“荥经饿死了一半”,都是指的整个“三年”,作为支撑“250万”的“软件”,它们最少都必须打个对折才行。何况荥经饿死一半已被余习广揭穿是假的(见《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 九),即使是真的,6万多人口的荥经,也得80个这样的县才能把250万凑够数。而被廖永康突出的无数量内容的“1961年底,江北县还有人饿死”则只能算是一个“硬件”,所起作用与廖伯康的期望正好相反,它表示的是江北县以外的地方,已经没有人饿死。
本来就是无稽之谈的1000万,又加上一个250万的无稽之谈,等于一个1250万的无稽之谈!
2、萧风的饿死1200多万数据
《墓碑》:“1962年7月受中央办公厅派遣、到四川省进行调查的《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萧风写的《四川情况》中,写道:‘人口,1957年7300万人,一说是7175万人;1960年省委组织部批转各地编制时,6200万人;再加上1961、1962年春、夏荒死人数,以及生死相抵,共减少1200多万人,减少17%左右’”。
杨继绳据此分析:“如果按萧风说的净减少1200万人,则饿死人则在1200万这个数字之上。人口减少的数字中包括外流人口(估计大约500万),但这几年还出生了人口(初步估算,1958-1962年出生人口不下500万人)。出生人口数和外流人口数可以相抵。”
前面讲过,1962年6月廖伯康向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汇报四川饿死人1250万并被杨尚昆“一拍大腿”认定了1000万,所以,7月受中央办公厅派遣到四川调查的萧风,可以说就是受杨尚昆的委派。他的此行目的,无非就是要证实一下1250万。脑子里装着1250万的他,调查出的还能不是1200多万。请看:
“人口,1957年7300万人,一说是7175万人;”
廖伯康的1957年人口7215.7万虽然不靠谱,但是,起码没有像萧风一样,调查出两个相差125万人的1957年总人口数据,叫别人去选择!这样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还能不是无稽之谈。
3、明朗的饿死人数据
《墓碑》:“原四川省委宣传部长明朗说‘有的县饿死人将近总人数的20%,不少县都在10%以上’”。
别说不少的县了,总人口约7千万人口的四川,所有的县饿死人“都在10%以上”,也只能得出700多万!
其他如“刘宗棠说,文化大革命中传出来的数字是饿死800万。……东夫的书稿中说是饿死了1000万人以上。……曹树基先生在他的《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一书中认为,从1959-1961年,四川省非正常死亡亿口为940.2万人”,我们就不说它了。
二、请出两个总人口数据来说话
为什么“私方”数据饿死人数量大于官方数据的数量?杨继绳只看到了官方的“多报出生、少报死亡”,却忘了那是1960年初的事,到1962年,那个已经不管用了。因为,问题严重的地方,基层领导班子都换了人马。譬如“荥经死人一半”就是在前任县委书记姚青因饿死人问题坐牢的情况下而从新任县委书口里说出的话。这句话已经证明是“死亡夸大”!其他地方领导,后任评前任,很难避免这种类似的“夸大”。从杨尚昆口里透出的“中央两个不相信”,也难免地方不搞“死亡夸大”。
下面,我们就从两个年末总人口数着手进行分析,看看究竟是官方搞了“死亡缩小”,还是“私方”搞了“死亡夸大”。
第一个数据:1957年年末总人口6945.2万人
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1953年6月30日),四川省人口为6230万人,西康省为338万人,西康省于1955年9月底撤销并于四川省。
据此,合并后的四川省在1953年6月底的总人口应为6568万人。
到1957年底,4年半时间,增加到6945.2万人,平均每年增83.8万。这个数据是基本可信的。
第二个数据:1962 年年末总人口6485.6万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四川人口为6898.3 ,比1962年的6485.6 万人多412.万人。据此分析,1962年总人口只有偏小的可能而没有偏大的可能。
上面两个数据的计算结果,四川省1962年比1957减少人口459.6万人。哪来的1000-1200万饿死的人呢!明显是廖伯康等“私方”的数据搞了“死亡夸大”!
三、再请出两个总人口数据来说话
这是两个在人口研究中最可靠的数据,四川省的两个人口普查数据。
第一个:1953年6月为6568万人
第二个:1964年6月为6795.6万人
按照杨继绳的“饿死1200万人、少生800万人”来衡量,让饿死的活过来,将少生的生出来 ,四川省1964年6月人口就达到了8795.6万人,比11年前的1953年6月的6568万人增多2227.6万人,“11年增长率”为 33.9% 。按照这个11年的人口增长速度计算出的四川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
1953 6568
1964 8795.6
1975 11777.3
1986 15769.8
1997 21115.8
2008 28274
2019 37858.9
从表中可以看出,按照杨继绳为四川“设定”的人口增长速度,最迟在2021年,四川总人口就要突破4亿大关,是不是有点恐怖啊!
即使按照杨继绳的最低限度“饿死1000万人、少生400万人”来衡量,让饿死的活过来,将少生的生出来 ,四川省1964年6月人口也达到了8195.6万人,比11年前的1953年6月的6568万人增多1627.6万人,“11年增长率”为 24.8% 。按照这个11年的人口增长速度计算出的四川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
1953 6568
1964 8195.6
1975 10228
1986 12764.7
1997 15930.3
2008 19881
2019 24811
2030 30964.8
如果十五年后,四川人口真的突破了3亿,杨继绳为它设定的这个人口最低增速不是一样的也很恐怖吗!
附一、《墓碑》文摘
四川到底饿死了多少人?《中国人口·四川分册》一书中,提供了各年度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数据。见表3-6。
表3-5 1955-1966年四川省人口数据(单位:万人,‰)
年份 年末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5 6790.6 28.39 9.18 19.21
1956 6790.6 28.5 10.41 18.09
1957 6945.2 29.22 12.07 17.15
1958 7081 24.03 25.17 -1.13
1959 7077.9 16.71 46.91 -30.26
1960 6897.3 11.73 53.97 -42.23
1961 6459.2 11.81 29.42 -17.6
1962 6485.6 28.01 14.62 13.39
1963 6695.8 50.11 12.82 37.28
1964 6898.3 46.94 13.87 33.07
1965 7136.8 42.41 11.46 30.95
1966 7386.3 39.95 10.76 29.2
《中国人口·四川分册》
1957 6945.2
1960 6897.3
1953年6月6568
6796
资料来源:刘洪康主编:《中国人口·四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
根据表3-5中的数据,采用本书“大饥荒 年代中国的人口损失”一章中提供的办法,即先算出“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再用年度平均人口数,算出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少出生人口。计算正常死亡率和正常出生率时,取前3年(1955-1957)和后3年(1963,1965,1966)的算术平均数。正常死亡率为11.12‰;正常出生率为35.90‰。
计算结果如表3-7。
表3-6 四川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和少出生人数(万人)
年 份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合计
非正常死亡人数 98.53 253.37 299.42 123.04 22.65 797.01
少出生人数 86.96 139.61 172.59 165.53 54.5 619.19
资料来源:据表3-6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在大饥荒期间,四川省非正常死亡800万人,少出生人口600万人。《中国人口》这套书中的数据也是官方提供的,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因此,上面计算的结果也比实际发生的要少。
事实上,今天不可能得到完全可靠的饿死人的数字。这是因为,在大饥荒期间,中共四川省委就“加强了人口统计工作”。1960年初,四川省委下达了一个“关于加强户口管理人口统计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反右倾、鼓干劲的思想基础上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以金堂县为例,开始,金堂县委根据各公社上报的数字统计,出现了出生少死亡多的“反常现象”,受到地委批评,要求按照省委“只有生得多、死得少,没有生得少、死得多”的精神重新统计。金堂县委召集各区、社干部开会,传达省委精神,反复强调“人口统计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批评死亡数字大的区社是“对人口统计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社队干部知道,弄不好要戴右倾帽子,赶紧重新“调查”。土桥区六个公社原报出生人口1800多,死亡3800多,重新“调查”后,死亡数大大减少。有的公社的统计报表一而再、再而三被打回,先后“复查”十一次,直至“生得多,死得少”才算完事。
刘宗棠说,文化大革命中传出来的数字是饿死800万。廖伯康在他的书稿中说饿死1250万人,东夫的书稿中说是饿死了1000万人以上,原四川省委宣传部长明朗说“有的县饿死人将近总人数的20%,不少县都在10%以上”。1962年7月受中央办公厅派遣、到四川省进行调查的《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萧风写的《四川情况》中,写道:“人口,1957年7300万人,一说是7175万人;1960年省委组织部批转各地编制时,6200万人;再加上1961、1962年春、夏荒死人数,以及生死相抵,共减少1200多万人,减少17%左右”。如果按萧风说的净减少1200万人,则饿死人则在1200万这个数字之上。人口减少的数字中包括外流人口(估计大约500万),但这几年还出生了人口(初步估算,1958-1962年出生人口不下500万人)。出生人口数和外流人口数可以相抵。曹树基先生在他的《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一书中认为,从1959-1961年,四川省非正常死亡亿口为940.2万人。如果加上1958年底和1962年的数,非正常死亡应在1000万以上。我认为,四川省在大饥荒期间,饿死人1000万到1200万之间,少出生人口在400万到800万之间。
附二:
书记一字一泪诉川情:大跃进四川饿死了1000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60117/13039539.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一)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2/359486.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二)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2/359552.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三)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59666.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四)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59771.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五)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59830.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六)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017.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七)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6/03/360109.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八)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213.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九)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278.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