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北大副部级 知识份子就是阶级敌人
我想起著名叛逃者副教授焦国标。他当年在北大教授的那些学生中,有多少成为了中国的“副部级”?或许没有。或许很多。谁知道呢。
北大是什么玩艺?蔡元培搞出来的北大是个什么玩艺?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年代,这些象牙塔里高谈阔论的学子,是啥玩艺?
是精英主义的玩艺。是头颅高过老百姓的玩艺。是轻蔑的俯视人民,自得的出卖灵魂的玩艺。或许北大是其中最NB的玩艺。这种NB在今天更是得到证明。57名来自北大的毕业生是这个政府的副部级。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历史证据太NB了。一个学校在这个政府出了57个副部级,这个学校和这个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真的太说明问题了。
我相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知识份子这一个被标榜为“精英”的群体,跟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系逐渐走向一体。获得知识的特权,注定了这个群体对特权的理解和爱好成为骨子里的味道。由于这种因为知识特权而养成的“高贵”,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中,必然的倾向拥有共同气味的资产阶级“高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时期的阶级斗争中的知识份子,其主体对无产阶级革命是仇视的。也许我们可以把知识份子当做一个小阶级。这个小阶级在阶级社会中的存在特征,就是社会地位和权利高于工农群众,高于社会贫困的无产阶级。这一点在无产阶级的主流认识上,是确定的。知识份子这个小阶级不属于人民。而是高贵于人民的人。
知识份子还有个特征。那就是知识的自私性。这个知识份子阶级,往往从骨子里的认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独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人民。所以他们的知识被当做他们的私有财富。所以他们会得到资产阶级的认同和接纳,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一份子。所以资产阶级的法律中,特别的为他们的财富确定了利益所有权。这就是知识产权。比如说专利。这不是属于人民的知识权利。而是专属于个别人的知识权利。用他们专属的知识权利获得高于人民的社会财富和地位。这就是知识上的资产阶级。或者说知识产权上的资产阶级。这种资产阶级是极端反动的。他们对人民一贯的坚持仇视和蔑视。哪怕是沦落到他的阶级边缘甚至无产阶级中,他们也是宁可做孔乙己,而不愿穿上短衫跟人民称兄道弟。
我们看到,在知识份子这个小阶级中,他们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是如此的等级森严。比如名校,比如文凭。北京大学一定NB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一定高贵于广西工学院。博士生一定可以抬着头俯视本科生,博导也堂而皇之当上博士生的老板,剥削学生的知识产权。焦国标舔起美国佬的屁股时,也一定充满了真诚的自豪感。这个小阶级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对他们高贵的“价值”标准之外的一切嗤之以鼻,打碎得毫不怜惜。属于人民特征的质朴道德在他们看来,那不过是被愚弄现象,可以允许存在,但决不至于令他们遵守。或者能找到需要在他们“高贵的文化”标准之外遵守的,就只有更赤裸的物质利益标准了。
为了不至于被“打击面太广”的标签掩饰,我必须将知识份子阶级的私有制本性叙述出来。以知识产权做为私有制组成部分的社会,正是知识份子融合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知识份子不是一个阶级,而是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资本家天然要接纳的阶级成员。
知识份子这个资产阶级成员,是资本主义制度极为重要和有力的支持者。也是对抗无产阶级最为卖力的先锋官。利用掌握的知识向无产阶级革命进攻,向无产阶级权利挑战,这不是知识份子成了资本家的打手,他们其实是一家的,是一体的。你永远不能把比尔·盖子分割为资本家和知识份子两重身份。因为他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资本家自身繁衍出知识份子,也同时在知识份子中繁衍着资本家。他们互相依存,相互拥有。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而成为本质统一的私有制的利益共同体。
如果说广西工学院出了57名副部级,估计这是个恶搞的笑话。如果说广西工学院出了57名科级,估计会成为类似北大57名副部级一样的品牌效果。如果说副部级中有57名硕士,那么这不是新闻。如果说正科级中没有人是硕士,那就是新闻了。知识份子的知识权利与政治的如此挂钩,或者说与资本政治的如此挂钩,这从现象上就决定了知识份子这个小阶级,不是与人民同一立场的。
丢掉对知识份子的幻想吧。在资本政治的背景下,老百姓对知识份子的“尊敬”,就如同对资本家的“尊敬”一样,不带有任何的阶级认同感。如果资本家不能够放弃自身的阶级立场,背叛自身的阶级,那么他就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敌人。是与无产阶级敌对的关系。同样对知识份子,如果他不背叛他的阶级,不放弃他自身所处的阶级立场,那么他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而且因为长久以来革命者对这个小阶级的错误认识,而导致这部分的敌人比直面于我们敌对立场的资本家,更恶毒,更危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