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端居耻圣明:危急 中国道德危急

火烧 2010-05-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聚焦中国道德危机与校园血案频发现象,反映家长对儿童安全的担忧及社会道德缺失的现实,探讨教育环境恶化对下一代的影响。

危急 中国道德危急


    过完五一长假,陪家人休闲,和亲戚朋友相聚,本应享受一种难得的心情愉悦。然而,事实总非如此。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亲人朋友相聚聊天变成了很难受的事情。因为聊天的话题总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一般的场景总是当官的,有钱的滔滔不绝的说起他换的车,买的房,如何奢侈的消费。没有钱的亲戚朋友当着忠实的听众,有时还必须貌似真诚的恭维,或者流露出无比的羡慕。

    我极度不适合于这种场面,但是可以忍受和适应,因为早已习惯此情此景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随处可见,难以逃避。但是,这个假期的心情特别忧郁。原因是大家的一个沉重话题,压在心中,挥之不去。

    接连五起校园血案,有子女的亲戚朋友们人心惶惶。自从得知东莞的大量小孩被拐骗卖钱,我就没有让小儿子离开过大人的视野,请了专人照看。我们儿时三三两两的小朋友在院子,街边玩耍的美好时光,成为我的孩子无法享受的遗憾。后来又得知深圳小孩绑架案频发,于是天天按时接送孩子上学成为了我的格外负担。昔日背书包去上学,一路上同学们三五成群,蹦蹦跳跳,有说有笑,那种欢乐童趣,我的孩子已然无从体会。正当我为孩子带来的麻烦苦恼之时,2010年3月23日,南平校园惨案,救死扶伤的职业医生,来到他认为的“贵族”学校,短短一分钟内,手起刀落,夺去了8条学生生命,举国震惊,震惊之余,我们显然将它看成意外,甚至怀疑这是精神病所为。然而,4月12日,就在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仅仅20天,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残忍的罪恶并没有终结,地点同样是在小学和幼儿园,目标同样是弱小的孩子,三个骇人听闻的校园惨案又接连发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

  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

    不到40天,5起校园惨案,全国人民的极度震惊,恐怕每个人都在追问,为什么此类案件会如此密集发生,我们到底怎样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作为家长,目前我们能做的当然只是更好的“保管”小孩,把他们装到更严密的套子里以求安全。但是,不知道孩子们的身心是不是越来越不健康,我们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将是怎样的下一代,因为,从小他们就被严密监视,严格保护,受到教育是从小不能相信和防范他人。

    这样的方式培养下一代,无疑是我们教育和社会的失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这一代已经被扭曲了,杀人者的动机是因为报复社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事实。生活在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惨案自然发生了,悲剧似乎不断在上演。任何完美的善后都不足以抚慰受害者的心灵,只有彻底消灭行凶者的动机,才能完全杜绝惨案的发生,那么,我们必须深刻的分析行凶者的动机做出最有效的防范。

    南平惨案是这系列惨案中的始作俑者,也被不少媒体深度报道。其余案件可以看做是仿效,可能是考虑宣传的负面影响,其余案件的作案者的详细情况几乎没有被介绍,但我认为所有作案者的思想动机基本相似。仇恨和报复社会是主要原因。我们从南平惨案的凶手郑民生的作案动机和现状,基本可见一斑。

    据悉,郑民生是南平国有化纤厂附属医院外科医生,工作十余年,收入较低,几乎没有存下钱。他和三哥一家三口以及70岁的老母亲,一直住在三官塘社区天台小区一套61平方米不到的两居室里。因为贫穷,所以一直未能结婚,多次恋爱由于没有房子,收入低等问题而告吹。为了摆脱困境,郑民生取得西医外科主治医生资格后,辞去原有工作,先后尝试了谋求更好工作或者自开诊所均遭失败。失业后,更加恶化的经济情况使得本有可能的女友变成不现实,甚至遭到兄弟姐妹冷言冷语,失去亲情温暖。努力一辈子,最后一无所有,看不到前途希望,最后连能为之留恋的亲情也逝去,直接导致了郑民生走向毁灭之路。郑民生一生是失败的,然而,作为失败者,自我毁灭并不是他的唯一选择,他选择了报复社会,毁灭他人这种极端之路,丧失了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和底线,沦为一个千夫所指的人。单从一个郑民生,一个南平惨案,可能我们过多去分析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我们可以把他归结为神经,惨案也可以作为偶然事件不予理睬,但是接二连三的恶性案件,使得中央都高度重视,更使我们不得不分析,他们为什么么会走向这条道路?

    随着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无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基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拿郑民生来说,他也不存在生存问题,月工资在辞职前1400左右,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在物质贫乏甚至是饿死人的年代,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如此重大恶性的惨案,所以,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充足的今天,贫困绝不是构成惨案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排除去物质上的原因,精神和心理因素自然就是导致惨案的根本原因。不难分析,长期的低收入甚至是高劳动强度的工作,大家并不是不能接受,我们的父辈一直是处于这样的年代而无怨无悔,那个年代劳模不断涌现,单位同事相互关怀,温暖如一个大家庭。但是目前完成企业改制后,国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领导富得流油,动辄年薪几十、几百万还只是灰色收入的零头,国企员工也拿着令人羡慕的工资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相比之下,被分流,被创业的人员,例如郑民生之类,生活大多艰难,而且看不到前途。如果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差距,也许并不至于带来他们的极端的仇恨。官员腐败导致社会道德沦丧,贫穷被歧视,被欺凌,被侮辱,得不到社会的帮助与关怀,甚至得不到亲情,失去存在在世界的精神寄托,往往是最可怕的。正是这些社会因素,导致部分人心里变态扭曲,发生惨案。郑民生被判死刑后一直拒不认罪,也不悔改,坚持认为自己只能负30%的责任,自己也是受害者,这是类似犯罪的思想逻辑根源。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和借口去同情这样一个死有余辜罪犯,但是由此引发接二连三的杀人惨案,不能不使我们当权者深深警惕。也许还有一些郑民生就潜伏在我们身边,也许政府在允许贪官污吏纸醉金迷的同时,要更多考虑照顾下穷人在水深火热中的感受。只有这样,或许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对于我们百姓,最好的方法可能只有把孩子们更好的藏起来。

    明天孩子又要去上学了,我和妻子心理又多了一份担心,希望惨案再也不会发生,祈祷我们的孩子一路平安。
 
 

端居耻圣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是孟浩然歌咏洞庭湖景色的名篇《临洞庭上张丞相》。这首诗先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浩然开阔的胸襟。再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浩然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孟浩然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次句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也恳请他的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意思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以免使自己的愿望落空。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恋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焉向往,又怕无门的思想感情。浩然那种有志难酬而不得已为之的难隐之情“溢”于言表。

  很喜欢这首诗,怀才不遇是一种无奈,才华出众的孟浩然虽写下传世佳句,却也留下了令后人唏嘘的遗憾,他一生终未能得志。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志之士都渴望成功,古今一样。谁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不过志向,有君子之志和小人之志之分。君子之志,是为国强为民富而做官,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所怀就是君子之志,他们成功就能造福于民,为民敬仰。小人之志,为一己之私而谋官,为个人私欲而钻营。成克杰,胡长清,文强等所怀小人之志,得志后必鱼肉一方百姓,为世人所不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解放全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的君子之志,才有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共产党领导人一生勤勤恳恳,为国为民,生活简朴,不谋私利。他们自诩为人民的公仆,提出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得到了崇高的威望,人民由衷的爱戴。然而,现在的大多公仆,住的是别墅洋房,吃的是山珍海味,写的是“局长日记”,玩的的别人之妻。他们趾高气扬的践踏人民的自尊,强拆人民的住房,无视人民的愤怒。我想说,这种人得志是小人得志,他们得志给人民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或许现代并不是一个提倡崇高理想的年代,一己之私已经被放到了生活的首位。某些高级公仆“人上人”的示范效应更使得当官发财成为人们职业首选。孟浩然那种含蓄的求官,不卑不亢的自荐已经过时。为了当官,不少人已经到了不则手段的地步,买官卖官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舞女,小姐居然也能当上局长。这样求来的官,要想他造福一方百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主要取决于当权者的贤明与否。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也必然是昏君奸臣当道,贪污腐败盛行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人自从创立之起,就是以建立一个国富民强的和谐社会为目标而奋斗。共产党人绝不允许贪污腐败在党内盛行,整肃贪官,倡廉反腐一直是共产党人不断在做的事情。然而,官员的腐败仍然普遍存在,腐败问题与法制不健全总是一个共产党人任重道远的任务。就连远在重洋之外的巴菲特都提出“中国目前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制约与限制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若能将腐败问题解决好,那经济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官员腐败的问题,其实远远不止制约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这么简单。它对整个社会道德,教育,思想领域的损害远远超过经济方面。目前贪官和奸商勾结一起,霸占了全国大部分财富,他们的大量不劳而获使得劳动者生活极为艰难,导致出现许多农民不种田,让土地荒芜,许多民工不打工,使工厂招不到工人。大量女人卖淫,做二奶,或被潜规则供官员,依靠官员发财的富商玩弄。大量劳动者拿着微薄的收入被归类为蚁族,民工。目前社会,小部分由腐败官员、依靠腐败官员发财的商人构成的阶层,拥有80%以上的社会财富,而其余大部分由民工,蚁族,无业流民,妓女,二奶,罪犯等构成的阶层拥有的社会财富,可能只占有不到10%。官员腐败引发严重不公,并且逐渐成为既成事实,趋向合法,于是人民的思想和道德迅速败坏,为了利益都开始不则手段,并且不再教育下一代崇高理想,无私奉献。如果是这样的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得到其他民族认同和尊重吗?

反腐工作,我们政府一直在做,并且处理了相当一批贪官。但是,腐败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扳倒一个,又补上一个,贪官越抓越多。许多官员今天反腐抓别人,明天自己东窗事发进监牢。根本的腐败问题在于腐败已经形成了一条腐败链,一个腐败的省长,必然会提拔贿赂了他的官员做市长。而这个靠腐败当上的市长,一定又会任命贿赂了他的官员当县长。以此类推,官员变成了层层腐败,打击一个,必要端掉一窝,难度相当大。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去反腐的人本身是不是也是腐败分子呢?如果本身就是腐败分子,那反腐的过程就只能是个形式,或者仅仅是政治斗争而已。

矛盾不断被激化,总会有解决之时,人民不可能永远被压迫,中国人民也不例外。我们反对因为矛盾被激化而走向极端,例如犯罪,自焚,报复社会等行动。鲁迅先生一直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必然有她的脊梁,任何时候也不例外。临渊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坐观垂钓者,不是我们积极生活的态度。我们也许该做些什么,使得政府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贿赂腐败等犯罪分子人人自危。我们要让政府归还财富于人民,归还平等于人民,消除社会严重的不公。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稳定的和谐社会,做到真正的国泰民安。也只有到了这一天,我们才不会感觉到“端居耻圣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