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脊梁
主席是个农民出身的教书匠,他不喜欢拿枪,但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自有百万兵,因此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号召着人民拿起武器发出人民的呐喊,显示人民的力量。
鲁迅当过教师和公务员,他同样不喜欢暴力反抗,因此被秋瑾竖为叛徒典型险些挨刀。他虽然没有象许多同盟会的革命者那样壮烈牺牲,但后来,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笔,去完成对民族精神的救赎,去做一个战士。他被国民党政府通缉,他藐视病魔,无所畏惧,对敌人也毫不容情,声称他至死也对他们一个也不宽恕。他倒下的时候,良知未泯的人们自发去纪念。
这是我们民族的两个世界级伟人。他们为什么值得人怀念,他们建立不朽的丰功伟业凭借的是什么?我认为,他们的伟大来源于朴素的爱国主义,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他们来自人民,热爱人民,依靠人民。他们身上的正义和正气同样属于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他们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民族精神的举旗人!
最令人钦佩的,还是他们身上敢于斗争的精神。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大声疾呼,唯恐中国人在隐忍和退让中沉沦!而甘背“土匪”之名的毛泽东则在血雨腥风中选择了拿起枪杆子,逼上梁山!他们都是无畏和勇敢的人!仅此一点,就让我等七尺男儿汗颜。
知识阶级不应该只是风花雪月,顾影自怜,卖弄风情!我们的两个民族英雄已经为我们做了表率。文人不怕死,古今最难得。他们并非出身行伍,而是自幼熟读孔孟,同时在列强的欺凌之下倍感屈辱而发愤图强,终于以一己之力为民族的生存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把世界上最高的赞美送给他们毫不为过,因为他们胸怀大爱并勇敢无畏。
每个朝气蓬勃的民族都鄙夷懦夫,而被懦夫文化占据的国度很可能没有未来。
英雄和懦夫是两种相反的人。
中华文化中的英雄是什么?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杀富济贫,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是敢为天下先,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舍我其谁,是以天下为己任。
懦夫则顾虑重重,理智总是能以这样那样的理由说服自己,挨打了,有阿Q精神,儿子打老子!老婆跟别人睡了,先看对方是否强壮,好汉不吃眼前亏!看到有人遇难需要帮助,要么围观要么打酱油路过。
懦夫的内心被恐惧所占据。他自认弱者,因为没有自信,害怕受伤,所以选择看似损失最小的方式去处理一切。凡事他总是考虑最坏的结果,因为害怕这最坏的结果,所以避免冒任何一丁点的风险。懦夫固然如己所愿,避免了眼前最坏的结果,但却不得不接受长远来看最坏的结果。因为他们忘记了英雄的告诫:“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斗争,其实正是人宣示自己理念的必要手段,在和平方式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斗争起码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唯一手段,但懦夫不懂这点,他因为害怕失败,不敢斗争。
败了又如何?历史上失败的英雄何其多也!拿破仑失败了么?但他也还是成功了。他虽然输了一场战争,但他还是作为法国的英雄被永世歌颂。秦始皇成功了,他大军所至,无往不利,天下归一,至高无上。但他的短命王朝又难以证明他的成功。不同人眼里成功的标准不同,胜未必是胜,败未必是败,何必惧怕失败!
光脚不怕穿鞋,如果本身没有底裤,何必惧怕输掉底裤!就算有点衣服,输干了我大不了来个裸奔!不照样是一种别样的潇洒,起码博众人一笑!总好过在别人的威逼之下自动脱下内衣内裤,遭人羞辱不说,不加任何反抗而听命于强盗这件事本身就愧对祖先,无颜见江东父老!
我辈之青年,应该照古代名将赵奢的话去做:“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挑战,敢于应战,敢于痛歼来犯者,敢于“铁肩担道义,义胆撼云天”!斗争,是为了宣示我们的意志,弘扬我们的理念,人民不可辱!一个国家割地求和,丧权辱国,不敢战争,如同一个人不能保卫自己的妻女,不能保卫自己的财产,是注定得不到他人尊重的,这种欺凌只会愈演愈烈,无有穷时,这叫自取其辱。
由敢于斗争联想到当今社会人人自危的现实,让人不胜唏嘘。
曾几何时,救人者成了被告,反被讹诈,敢于挺身而出,急公好义的人越来越少,此辈中人固然不是英雄,倒也难定义成懦夫。但是,一个敢于斗争,能直面危险的勇者应该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吧,就像主席和鲁迅先生,他们听从内心的良知和道德,不会因为可能的危险而让自己退缩,固然他们可能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但一定会有正直善良的人们为他们喝彩和叫好,进而成为他们的战友和同志。
当年提着脑袋干革命的英雄们已远去,只留下后人对他们无限的感怀和思念。
还有的就是英雄们改造过的这片土地和人民,我们依然坚信,国家危亡之日,依然会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像那两位伟大的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扇黑暗的闸门,让更多的光明洒向多少有些迷茫的质朴的人群,直到人们不再昏睡,呐喊着奔向前方更美好的将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