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下围村的故事——私有化恶果的缩影

火烧 2015-04-03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下围村因私有化征地引发派系斗争,村民利益对立,土地流失导致生存困境,反映农村改革深层矛盾与社会问题。

 

 

下围村的故事——私有化恶果的缩影

    

央视新闻频道周日早晨重播的《面对面》节目,报导了发生在广东增城市石滩镇下围村的故事。这个村被誉为上访人数第一,上访年纪最大者第一。(还有一个第一记不得了)从1990年起,随着广东开发热潮的兴趣下围村却发展缓慢,被戴上“问题村”的帽子长达20年之久。1994年下围村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进行了征地,然征地补偿款分配及宅基地分配不公,村干部独断专权,暗箱操作,产生了既得利益与未得利益两个群体。长期以来,村民划分为利益博弈强烈、立场截然对立的两派村内派系纷争,抢权争利,20年来势头越趋激烈。争斗的结果是,原村党支部书记被告倒判刑但两派内斗并未因此停息,出现了一方上台,一方反对,相互拆台唱对台戏的局面开一次村委会,老人小孩齐捣乱;村委员抢着印章,村长只得重新刻章;村长把着财权,书记把着权力怕被夺了而长期不发展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党员”,形成党政对立分治的势态。

广东是中国私有化的急先锋,是中国修正主义的践行地。下围村的“问题”是修正主义“问题”的缩影,是私有化必然结果的典型。她证明了私有化之路就是制造问题之路,她也证明了当年毛泽东“资本主义一旦复辟,劳动人民就会吃二扁苦受二茬罪”的预言和“反修防修”的论断是正确的!

下围村“问题”的起因是征地,征地也是摧毁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因为,农村问题的根本就是土地和农民问题,剥离土地与农民的联系,农村必然出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让农民失去土地,就是剥夺了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的,正如一些人认为,农民出让土地能得到土地补偿。但对于农民而言,这种所谓的补偿无疑是“杀鸡取蛋”。农民为什么要为了尽多得一些“补偿”而与地方政府、开发商进行抗争博弈,与其说是为了利益的博弈,不如说是为了后半生生存的博弈。今天,大批的失地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对于走进城市的大多数失地农民,是工作在怎样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状况,他们所谓赚的钱不仅流淌了自己多少的血汗,且是少得那样的可怜,甚至要用“跳楼”的极端手段来讨要。同时也引发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劳动力的流失也必将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地区发展差别。算经济帐不能不算政治帐,对于国家而言,征地开发带来的表面的社会繁荣,与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与斗争冲突的对冲,剩下的就是无休止的社会历史欠账。与其说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问题”,不如说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应付问题,难道“延迟退休”不是因为弥补养老积累的亏空吗?“放开二胎”不就是因为“吃子孙”吃光了吗?楼市调控放了紧,紧了松,不也是在折腾吗?

私有制社会就是不平等的社会,私有化的过程就是制造社会不平等的过程。分配不公不仅是私有制社会剥削的产物,也是私有化进程中掠夺的结果。征地补偿仅仅是“鸡”换“蛋”和“蛋”换“鸡”的关系吗?显然不是那么的简单。首先,在用“征地补偿”的形式剥夺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剥夺了农民依附在土地这个特殊生产资料上的权利和权力。所以,才会有下围村在土地补偿款的分配上,由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在一个小的层面说明,修正主义上台,就是剥夺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和依附在生产资料上的权利。今天的土地也是祖宗留下的基业,而今我们用挥霍土地换来的繁荣,对子孙是一种公平吗?其次,自私有制社会发展至今,社会有公平吗?修正主义所宣扬的竞争不就是资本主义的竞争吗?在私有化改革中,在城市工厂被转制,工人不再是社会的主人,而成了企业老板的雇员;在农村,农民土地被征用或流转,成为了失地农民。社会的一部分人失去了生产资料,而另一部分不仅占有了生产资料,还占有了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这样的竞争会有公平吗?这样的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吗?

私有化不仅摧毁了公有制体系,也撕裂了原本团结和谐的社会体系。进而分化为既得利益与丧失利益的两们对立的社会群体。下围村的内部分裂,正是私有化导致社会分裂的体现。私有制社会发展到最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丛林法则”也是普遍的生存法则,且是不择手段,狡诈残酷。下围村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被村民视为“敌我矛盾”,恰恰是这种生存法则的具体体现。有人说“文革”期间派别斗争,能让夫妻分道扬镳,而在下围村也出现因支持不同的派系而夫妻闹矛盾的。这不仅说明了修正主义的私有化摧毁了人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同时也说明了当年出现社会动乱的根源,正是修正主义兴风作浪一手造成的。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群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无不与私有化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私有化就是制造社会矛盾的最大祸根,也是导致社会各个阶层分裂,甚至是国家动荡和分裂的祸首。

私有化摧毁了人的信仰和灵魂,让人丧失了集体主义的思想境界。本是集体的成员,也是利益的共同体,却出现你上台我拆台,我唱戏你捣乱:本是一个领导班子,却发生书记掌着行政,村工捏着财政,无相抬扛。不论是村民还是干部,这正是对集体归属感丧失的体现。事实上,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私有化,人们的集体和组织归属感早已丧失了。摧毁了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经济,也就摧毁了在此基础上的组织、思想、文化和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没有了集体,也就失去了集体归属感和组织约束力,人们都是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社会个体,遵循着“丛林法则”参与社会的竞争,为自身的利益参与博弈。在与禽兽的对斗争中培养了“刁民”,可见,私有化不仅使人泯灭了人性,且还激发了人的兽性。在社会上层建筑不断质变的背景下,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自然渐行渐远,腐败现象必然层出不穷;党政关系自然产生权力斗争和权利斗争,只是矛盾的激烈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近年来,在推行“法治”的“改革”中,下围村实行了村民自治,“还权于民”取得了进展,矛盾得到了缓解,斗争的双方能握手言和。下围村被荒废很多年的土地被重新盘活,实质是一种集体经济的运作模式。就是集体决策,集体管理,集体分担责任,集体分享成果。这种“改革”,准确地讲是一种“回归”,就是让村民当家作主,把权力还给村民,让村民回归到集体之中。下围村的转变,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只有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不断提高认识觉悟,才能真正解决矛盾,实现真正的和谐;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有真正的民主,让“法”成为人民的自觉意志,社会才能有真正的“法治”。在公有制几乎被摧毁殆尽的今天,我们还得正视现实,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定是第一位的。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斗争不会停止,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我们不反对改革,但改革不能成为私有化的挡剑牌,或者让私有化以改革的名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支持改革,准确地讲,我们支持回归!

如果要续写《下围村的故事》,我们更期待是一个曲折沧桑回归社会主义的故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