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打人的底气从哪里来?
自题为《马鞍山局长打学生致警民对峙 警察发射催泪瓦斯》的报道见诸媒体后,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不是:局长打人的底气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此类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呢?
题为《江苏江都两有罪药监局长官位照旧 已被紧急免职》的报道告知我们的是,虽然二人被“紧急”免职了,可他们还是公务员,恐怕也还拿着什么级别的公帑吧?问题的关键是不是,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普遍存在着呢?题为《问题奶粉重现专家批监管 网友要求药监局长下课》、《湖南双峰一药监局长被曝与歌厅女婚外生子》等报道见诸媒体后,至今似也没有了下文;题为《贪官入狱薪水竟照发》只是“误发”吗?那么,媒体曝光的海南临高县干部柯某和方某,因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刑后,仍保留公职,工资照领;安徽潜山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原副主任曹晓明获刑入狱,职务被罢免,半年内每月照发工资;湖北红安县国土局原局长王秉锋因腐败问题,被判刑三年缓刑三年,每月还在国土局领取工资;浙江瑞安市原副市长蒋良荣因受贿罪判刑三年,不上班照领6年工资。又是什么“误”呢?
新近题为《海南查出402个小金库 涉及资金过亿元》的报道让我们看到的是,虽然国家三令五申的严禁小金库,可“小金库”不但屡禁不止,反而似更严重了。此又在说明着什么呢?而题为《海南一机关唱“空城计” 上午吃饭下午按摩》的报道又是多么的快活、逍遥呢?由题为《安徽滁州人大原副主任受审 疯狂卖官十年》的报道来看曾经的“五河教师短信案”,当事者至今未接到任何撤除处分的处理决定;再由近日的题为《拆迁公司自曝暴利链条:拆一个城中村可挣几百万》、《传广东中山被双规女市长家族资产达20亿元》之报道来看各地频发的暴力拆迁,又在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呢?
以上这些问题那一件都比打人要严重、恶劣的多,还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起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但是,这些人基本上又都保留着公务员的编制\身份,工资焉能不照发?因此,打人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不论是引咎辞职者,还是因渎职、问责遭到免职的人,不照样“风头”一过,又纷纷的异地复官了吗?因此也就常常出现如题为《中纪委查办强生等药企行贿案 扯出7名药监官员》、《原山西疾控主任栗文元回国 未因疫苗事件受处分》、《河南安监局书记李永新被双规 被带走时表情平静》这样的事情不断了,所以我们的煤也就“带血”了,打人的事也就经常发生了吧?
然题为《成都公务员考核出台新规 连续两年不称职将辞退》的报道着重强调了“对于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将予以辞退。”可打人、“屁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比不称职更加的恶劣呢?如此恶劣的行径难道不应该辞退吗?进而再出现题为《西安一交警中队长驾奥迪违章 被罚怒打交警》这类的事件,我们还会吃惊吗?
由此就在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又怎样的能落到实处呢?试想,为什么举报信会常常落到被举报人手中?为什么《山西身家7亿煤官称霸一方 被中央省委联合扳倒》?又为什么如题为《每户200m2的别墅,安置谁?》这类事情经常发生着?而面对着题为《农民谎称市委书记骗1800万 被骗者遍布20多省市》、《无业人员假扮纪委干部诈骗 局长被押走神色紧张》这类的报道,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呢?
古语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溺爱何尝不是如此呢?题为《最高检材料显示70%举报人曾遭到不同程度打击报复》的报道不就是很好的佐证吗?举报者不是被解聘,就是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可被举报者、引咎辞职者,甚至是深陷囹圄者却还在公务员的队伍中,有的还常常被异地重用,监督者们又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呢?被监督者又怎么能不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呢?正因为如此吧,打人,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也就只不过更是“小节”了,进而什么“带病提拔”了、“拔出萝卜带出泥”了、“诽谤政府”了也就时常发生了。进而越级上访者就越来越多,“匿名举报居高不下”,众多网友对实名制发帖是深恶痛绝不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中造成的吗?
而“我是领导”的潜台词不如说是:小心我报复你,你还干着急,并拿我没办法。这与某些人常常脱口而出的“有本事你告我”、“到法院起诉呀”、“上访呀”之类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随后的“我找人到学校整死你们!”不就是非常好的明证吗?所以,不让渎职者、被举报者付出代价,或清理出公务员队伍,或建立起正常的退出机制这些本源性的问题不解决,局长打人的事情就不会止。难道不是吗?题为《广东茂港区副局长锤击正局长 欲跳楼轻生被劝下》、《西安发生“交警打交警”事件 官方说法被疑撒谎》的报道,以及“全裸”乡政府的尴尬、“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不已很说明问题了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