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斯大林给金日成、高岗等上“概念课”

火烧 2015-06-1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斯大林在朝鲜停战谈判中,要求金日成和高岗澄清停战、停火等概念,以明确谈判目标。重点分析谈判中词汇混淆问题及斯大林的指导意义。

 

 

斯大林给金日成、高岗等上“概念课”

 

(摘自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第519522页,标题为本人所拟)

 

  19516月,经过五次战役后,朝鲜战场上形成了双方战略对峙状态,无论敌人怎么发动攻势,战线都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

  6月初,金日成首相来到北京,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一起研究朝鲜战局并协商关于朝鲜停战问题,“谈好目前两个月不进行大的反攻战役”,以进行和谈。

  于是中央决定派高岗陪同金日成前往苏联,共同协商朝鲜停战问题,井向苏方表明我方对停战的意见和态度。我也同行。……

 

  斯大林立即接见了金日成、高岗,首先关心、研究朝鲜前线的实际情况,…… 最后他问,立即停火好,还是再打一下,修正战线地位后,再谈停战好?

  这时,朝中两方谈话的人员都混淆了各不相同的词汇用语,把停火、停战、媾和(和解)、休战、和约等词汇混杂、交叉使用。

  于是斯大林要求先弄清各种概念的涵义,他说;不澄清一下,我们就不能明确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

 

  他指出;你们这会儿在谈话中混同地使用了几个含义完全不相同的词汇,使人听不懂你们的意见,摸不准你们的意图和要求到底是什么,拿你们这会儿在谈话中使用的几个词汇来说,停战、停火、休战、媾和、和约等,它们的含义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所谓停火,就是在战斗期间,在前线上,由于某种原因而需要短暂的停火(数小时,或一、两天;时限一过,又继续交战)。

  停战则是较长时间的停止军事行动,但双方仍处在交战状态中,战争并未结束,随时仍可复战,所以并非和平局面。

  媾和,亦即和谈、和解,是交战双方为了取得较长时间的缓和或某种程度的和平状态,经过协商达成停战、缓和状态或和平,但尚非巩固的和平局面。

  所谓和约(和平条约).这不只是停火、停战、妥协、媾和,即非临时性的和解,而是全部停止军事行动,消除敌对状态,转为和平共处形势。总之,是消除一切战争迹象、战时影响与遗痕。

 

  我想问、想弄明白的是,我们今天所谈的、即你们所期望、所要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商谈的是属于哪一范畴的问题,对此应该使用一个清楚的、准确的概念,否则,像你们在谈话中同时混同地使用几个不同概念,使人越听越糊涂。你们用明确的概念表明你们的意图,才好与对方办交涉嘛。不管怎样,我们自己首先应该用明确的概念表明我们自己的意图。那么,你们的意图、愿望、要求究竟是什么?

  这时朝中方面回答说:我们的愿望是停战。

  接着,斯大林又问:是就地停战,还是要求双方在作过某些调整后(即防线上的调整或依地理、地形需要作的调整)再停战?有否某方被包围的部队或地方?

  对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清楚,而朝中两方面提供的地图标志是过时了的。

  斯大林不得不找苏军总参谋部的一位将军携带军用地图来说明当时朝鲜前线的情况。

  然后斯大林问,应以某日某时确定为停战期?

 

  当会谈基本结束,大家进入休息室时。斯大林关心地问,停战后的打算是什么?怎样稳住朝鲜局势,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