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亲”
今日“和亲”
关键词:民族英雄 和亲 现代版和亲 辩论大赛 融入 肢解
说到人类文明史,人们就会想到四大文明古国。而令人惊叹的是各大文明自从诞生起,直到现在语言文字始终屹立几千年不倒的惟有汉文明,其余的三大文明都没能连续传承到现在,令人扼腕。那么为什么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能够生生不息呢?我不是专家、学者,无力做长篇论证,但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英雄功不可没。耳熟能详的有匈奴末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有振古铄今,扭转乾坤的冉闵;有精忠报国,直捣黄龙的岳飞;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吾头可断,身不可辱的史可法,等等。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的榜样。
在我们中华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年轻貌美的女子,用自己羸弱的身躯,不远千里,不畏艰险,担负起了止戈、友好的“和亲”重任。著名的有昭君出塞,为汉匈之间结束战争,安定边陲,加强汉与匈奴和好作出了重要贡献。文成公主,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的雕像,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佳话流传至今。
中国的文明,经过了风风雨雨,走进新时代。“和亲”佳话,竟得以发扬光大。以上海为例,如今每100对新婚夫妇中平均有3对是涉外婚姻,平均每年3000多对,基本上是沪女外男。又据华商报报道,陕西女子嫁外男多“老夫少妻”……不胜枚举, 涉外婚姻在中国放兴未艾。如果说古代女子的和亲,多的是无奈;那么中国女子的现代版“和亲”,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妇女的“思想觉悟”。当然对于这种现代版“和亲”现象,也颇有不同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小子昏聩,不辩是非,沉思中仿佛一场辩论大赛在激烈展开。
正方一辩:追昔抚今,从王昭君、文成公主,谈到如今涉外婚姻的“老夫少妻”,中国妇女的忍辱负重、勇敢善良的美德,跃然眼前(顺便讥讽了一下中国男人的懦弱)。指出现代版“和亲”是开放、交流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友谊,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一辩提出,“铁榔头”郎平曾经为国争光,现在虽然拿了美国绿卡,为美国人民服务,但依然是中国的骄傲。作为和平友谊的使者,是更大意义上的“和亲”。 正方一辩占据当今主流社会的制高点,先声夺人,侃侃而谈。
反方一辩:脸带不屑,什么友好交往,和平共赢,你们不就为一个钱字吗?为了钱,你们什么都可以出卖。“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聂卫平语),想想不顾重重阻力毅然回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呕心沥血的邓稼先,钱学森们,什么叫高风亮节,什么叫人格。反方一辩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掷地有声。
正方:“和亲”新娘减少了中国人口,变相支持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依靠外国资源生存,节省了中国资源。
反方:大量“和亲”新娘的出现,给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中国男人雪上加霜。几百万中国光棍的存在不利于和谐稳定。
正方:这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让中国男人多一分危机感,让无能男人淘汰出局,有利于提高中国人口素质。
反方:请问“老夫少妻”的婚姻,有几个是为了爱情,你们是不是太残忍了。
正方:聂卫平是狭隘的国家主义,是农民意识,郎平是国际意识。“××无国界”,郎平们在实践着 “同一个梦想”(某网友语)
反方:我们也想有“同一个梦想”,我们输出资源,恶化环境,牺牲健康,发展经济,以满足“外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高喊 “接轨”、“融入”,差一点要叫洋“大哥”了,他们却还在支持“三毒”,想着肢解中国。
正方: 已是“英国人”的张铁林解释自己加入英国国籍的原因说:“我为的是争取更多的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做更好的中国人。
正方: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抗战时,大批华侨援助国内抗战并参加抗战军队,那与国籍有什么相干?
反方:今天我们可以赞美背叛中国国藉的“精英”,明天我们可以为汪精卫平反,当我们颠覆了民族最核心的道德价值体系的时候,那么最后只剩下“无耻”两字了。
反方:下面是加入美国必须签署的誓言
“我绝对地、完全地公开断绝、发誓放弃对我目前是臣民或公民的任何美国以外的王室、当权者、国家或任何主权的所有效忠和忠诚;面对所有的敌人,不论是外国的还是国内的,我将支持和保卫美 国的宪法和法律;我将对美国带着真诚的信念和忠贞;我将在法律要求的的时候为美国拿起武器……”
双方还在激烈的辩论…
1.参考资料:有关数据来自网上。
论新时期中国涉外婚姻的特征与走向--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万方数据
2.中国涉外婚姻法律适用制度研究(236)
来源:中国论文门户网 作者:本站会员 编辑:无名 添加时间:2008-1-2 17:52:47
3.陕西女子嫁外男多“老夫少妻” 大多与港澳台通婚
时间:2007-3-13 16:56:00 来源:华商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