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忧虑

火烧 2007-03-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反映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发展新党员困难,影响党组织作用发挥,呼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镇十月村)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忧虑 (1984.12.01)

胡健、王北川 (1984.12.01) 《人民日报》


  不久前,南京市栖霞区栖霞镇十月村党支部书记陈才喜同志,向我们谈了他对现时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很难适应当前形势的忧虑。

  他说:“我们村共有党员四十人,平均党龄为二十年零五个月,其中党龄二十年以上的有二十四人,有七人党龄在三十年以上;党员平均年龄为五十点六岁,其中五十岁以上的有二十三人,六十岁以上的有九人;党员的文化程度平均为小学四年;党员中1966年以前入党的有二十七人,占67.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入党的仅六人,其中在本队入党的只有两人,其余四人都是在部队入了党退伍回乡的。”

  他分析了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这几年,镇和村的党组织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忽视了党的组织建设。现在,发展新党员的步子太慢,组织部门对发展党员好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次推荐不行,一定得反复推荐,长期考察。有的人被考察了二十年仍入不了党。有些青年见到这种情况说:我们更没指望了。陈才喜同志还说:村党支部先后接到八个人的入党申请,我们经过长期考察,认为现在有三名同志条件成熟,可以发展,但上级组织部门不放心,基层支部只能干着急。

  据了解,现在栖霞镇(包括原十月公社在内)共有二十五个党支部,五百多名党员,去年全年只发展了两名党员,今年上半年一个党员也没发展。

  陈才喜同志还谈起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给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他说:我们村的村民委员会四名正、副主任中,分管经济工作的三名副主任都不是党员。十二个自然村村民小组长中,仅有一名党员。全大队年产值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五个主要村办厂的厂长中,只有一人是预备党员。由于干部中党员过少,生产第一线的党员更少,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和决议得不到认真的贯彻执行。不少老党员对这种情况十分焦虑。

  陈才喜同志希望这一问题能引起上级党委的充分注意。他认为,再也不能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了。

                                            南京日报 胡健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王北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