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时会等人 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乾隆亲自撰写的《十全记》自吹自擂: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而喀降,合为十,其内地之三叛么么,弗屑数也。

啧啧,这就是喜欢自己奉承自己的装逼货弘历的心声,其内地之三叛么么,弗屑数也。从这一句能够看出这货志得意满、讳败扬胜的傲娇形象。
什么十全武功,一征金川,遇难就退;缅甸战争,将军一等公明瑞败死,经略大学士傅恒受挫,被迫和议,仓皇撤军;安南之役,统帅孙士毅狼狈逃窜,全军溃败;初征廓尔喀,又没有正式开战就纳币赎地——这也叫十全武功?
更何况那些所谓的胜利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对手都是人口不过几万,要不就是内乱纷争不断,乾隆作为一个拥有亿万臣民以举国之力去打那些弹丸势力,耗费数千万的军费,还打出成就感来了,也是醉了。
乾隆还喜欢学习赵三胖,瞎指挥导致损兵折将一败再败,自己用人不当导致贻误战机,每次都是以杀人换将的处理方式,得亏还有阿桂、兆惠、海兰察等人做中流砥柱,才让乾隆朝的武功没有那么难看。
乾隆继位之初,的确是励精图治、知错就改,在位日久,这货就成了盲目自大、志得意满之人。喜欢标榜自己,喜欢装逼,总觉得自己爱护子民,各地仓库丰盈,自己统治的世界是海清河晏,天朝盛世,自己的臣子都是爱国爱民廉洁奉公。
却不知,他治下的天下实际是贪污盛行,民不聊生,乱相渐起,更别说还有和珅揽权纳贿、败坏吏治、勒索压榨,官逼民反,终于导致白莲教大起义的爆发,清国国力大损盛极而衰正是乾隆种下的因。
乾隆就是一无是处了么?
也不是了。他在历代皇帝中还是中上之主,能够做到勤政,事必亲躬,遇到事情能做到临危不惧知难而进,也能做到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虽然有走眼的时候还是能够重用能臣,有功就赏有过必罚,对待已经发现的贪官也绝不手软。
最关键的是统一了准噶尔、回疆使西北彻底安定,奠定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文化上搞出了巨型丛书《四库全书》,看看,乾隆还是有点贡献的,有功有过客观看待吧。
首先乾隆皇帝在历史众皇帝中属于多闻广博的一位帝王,敢自称为十全老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君主,十全包括自己的功绩,而且高寿,执政时间久,有艺术鉴赏能力,有诗赋书画的才能,这当然都是引以为傲的优点。十全 引自周礼 天官 恩师 中的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意思可以医治十种不同病人为十全,也就是十全十美嘛,很完美,九五至尊之最高权力。
康熙大帝为乾隆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三番,除鳌拜,统一台湾,抵制外侵,把蒙古收拾的不敢造反。到了乾隆帝这时,可以说比较高枕无忧,可是乾隆也是文武全才,相当了不起了。有点唐玄宗的味道,但是乾隆会武功。乾隆属于文化型皇帝,命人撰著四库全书,有功有过吧,收集了大量的书籍,也销毁了大量禁书,甚至有文人收到牵连。编绘京城全图,编修国朝宫史,对于宫廷历史,制度,文化等做了详述。
兴建皇家园林,很多很多,宁寿宫,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静明园还有几个寺庙,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诗赋书画无一不通,他喜欢在宫中或者园林中鉴赏书法大家作品,并且在上面题字,盖章,表示自己也很认同很欣赏,比如兰亭序,李白,杜甫的诗了等等。对于国宝鉴赏和诗歌的保护和流传也做出极大的贡献,可以说痴狂,写了很多文集,诗集,可谓达到了一有空就写诗画画,舞文弄墨。
减少农户税收,重视农业,鼓励农民学习创新农业耕种技术。先后五次蠲免全国一年天下钱粮,三次免除江南漕粮,可以说乾隆比较体恤百姓,因为是乾隆盛世,也可以有这个条件去这样做。统一了新疆和西藏,使得当时的中国再次恢复到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的状态。修葺浙江海塘,修建海塘4000余丈,可以抵御海潮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