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禅让继位 为何要杀重臣和?

火烧 2021-11-04 04:21:59 1047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禅让继位 为何要杀重臣和? 嘉庆诛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你是贪官,有军事方面,要振奋军心。有政治方面的,维护皇帝的皇权,千杆独断,可能这三个因素比较起来,军权和相权的矛盾可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禅让继位 为何要杀重臣和?  

嘉庆诛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你是贪官,有军事方面,要振奋军心。有政治方面的,维护皇帝的皇权,千杆独断,可能这三个因素比较起来,军权和相权的矛盾可能更重要一些。

公元1796年正月,在皇帝宝座上坐满了六十年的乾隆,将帝位禅让给了他的第15子嘉庆。他成为了清王朝惟一的一位由禅让继位的皇帝。

84岁的乾隆虽然当上了太上皇,但依旧以训政的名义继续大权在握,掌控朝政。

公元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病逝,此时的清王朝已经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民生困顿,阶级矛盾愈加尖锐。乾隆留给嘉庆的已不再是什么盛世,而是一个矛盾丛集、问题成堆的正急剧走向没落的衰败之世。

这些难题无疑使嘉庆面临严峻的考验。而嘉庆也因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位起到转折作用的帝王。如果嘉庆能够兴利除弊解决危机,那么大清王朝将继续康雍乾盛世的繁荣,如果他无力解决这些社会危机,那么大清王朝也就从他开始走向衰败。此时的嘉庆皇帝成为了决定大清王朝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位皇帝。

究竟平庸的嘉庆皇帝有着怎样的性格?

大贪官和为何深得乾隆的宠信?

嘉庆皇帝为何要扳倒先父宠信的这位朝廷重臣?

他又是怎样果断迅速诛杀和?

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禅让继位 为何要杀重臣和?

乾隆嘉庆和,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

我讲一下嘉庆,果断迅速诛和.

嘉庆用了几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叫欲擒故纵。

嘉庆在做皇子的时候,对和这个问题已经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但是没有办法,乾隆虽然退位了,还是太上皇。朝鲜人记载,说乾隆接见朝臣的时候,嘉庆侍坐在旁边,说上笑亦笑。乾隆笑,他跟着真也好假也好,也跟着笑。上喜亦喜,乾隆一高兴,他跟着也乐一下,高兴。这个时候和还受到乾隆的宠信,他如果动了和,那叫投鼠忌器。这个时候有人给嘉庆说,和飞扬跋扈应该惩治,嘉庆怎么说呢?叫欲擒故纵,说你不明白,说和是太上皇的宠臣,我还正要准备重用他呢,而且把这风放出去,麻痹和,稳住和,这是第一。

第二,调虎离山。乾隆是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病死的,死在皇宫养心殿。乾隆死了,大内要办丧事,当天就把乾隆小殓,然后就在乾清宫放上梓宫,就是棺材,开始祭奠,成立治丧委员会,和他是大学士,就算在治伤委员会,嘉庆说,说你是大行皇帝,就是死了以后叫大行皇帝,你是大行太上皇帝的重臣,你心里头很悲痛在这儿守灵,24小时不能离开,就等于把和软禁在乾隆的灵堂上,用一条无形的绳索把和捆在乾隆的梓宫,就是棺材上,这一招很厉害,嘉庆用一条无形的绳索把权臣和捆在了乾隆棺材的旁边,切断了和同外面的所有联系,你军机大臣不能开会了,你步军统领你调不了兵了。

第三,突然袭击。和万万没有想到,还没有过三九二十七天,就开始来处置和了,他心理想至少要大丧办完之后,才顾上他的事,紧接着嘉庆就颁布了上谕,说南方白莲教这个战事打得不好,责任,地方的将领有责任,朝廷里面大员有责任,这责任当然就是指和和福长安。然后,有一个人叫王念孙就上了一个奏章,列举和的罪状。嘉庆,根据官员的弹劾,就免了和大学士等等重要职务,先软禁起来,完了,让官员讨论,直省到总督、巡抚,京官的大员你们讨论和的事情,怎么办?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说和是罪大恶极,纯属于小人,应当处置,直隶总督一带头,各地纷纷表态,这就是争取舆论,这是第三点。

第四,惩治和.先抄他的家。抄和的家。光宴席的金碗碟,就是金的餐具,32座,4288件。银的餐具32座,4288件。我就说这一项,在和家里那个夹墙里头,和司库里头,抄出黄金三万二千两。私窖里头,在和的地窖里头,抄出白银

二百万两,查抄他的房子,出租的房子1001间半,他一个家人叫刘权,不弹劾没弹劾成的刘权,家里一个仆人,抄他家,抄出白银20万两。当然还有其他的罪状了。然后嘉庆宣布和二十大罪状。怎么办?许多大臣说要千刀万剐,嘉庆想,当年康熙治鳌拜的时候没有杀呀。雍正治年羹尧的时候,是让他自尽的。

我也想说一下就是嘉庆杀了和没有解决和现象。和可以看做是一个人,一个大贪官,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现象,代表一种社会现象。所以我把和叫做和现象,什么是和现象呢?就是帝王老年长期专制的一个产物。这里面我插一个事情,就是《清史稿》讲到嘉庆杀和的事情的时候,他说,他说唐朝的代宗杀了李辅国,就用了一个御卒,把这件事给解决了,《清史稿》做者时候,就是说嘉庆要杀和,那么代宗和李辅国是怎么事情呢?《旧唐书》里说,李辅国是家贫他家里是养马的,小时候阉割了,到宫里做太监,他养马养得比较肥,就把他派到太子东宫里头去养。

没有文化,正好赶上安史之乱,他就劝太子要继位,正好在军政混乱的时候,肃宗就继位了,这李辅国就官升了,就升成管家了。后来这官就逐渐升,升到中书令,升成宰相,一个小太监又没有什么文化,最后官做到一统三司中书令,和和有相似之处。新的皇帝代宗继位之后就要杀这个李辅国,怎么杀呀?派了一个御卒,就派了一个侠客,夜里头到了李辅国家,把他杀了,杀了以后把头割下来,扔到什么地方呢?扔到猪圈里头,有说扔到厕所里头,这代宗还保密这事,派人刻了一个木头,给李辅国安上,把李辅国还埋葬了,安葬了。唐代宗用一个人就把李辅国就干掉了。

嘉庆诛和有相似之处,这里面我们也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来,唐代宗杀李辅国是做一个个人现象,杀了就完了,嘉庆诛和是做一个个人现象,做一个个案处理,没有举一反三,没有深入地研究和治理和现象。我说,嘉庆在和这个事件上有他聪明之处,就是迅速果断,诛杀和,没有株连九族,没有扩大化,这是他聪明之处。他失误之处就是表明嘉庆是一个平庸的皇帝,没有就这件事情进行有关的改革,缓和社会的危机。所以,嘉庆杀了和,乾隆以来的盛世危机没有缓和,反而加剧。

嘉庆25年的帝王生涯,是碰到一个又一个的社会危机,除了和的事情之外,南方的白莲教,北方的天理教,东南海上的骚动,八旗的生计,采矿的封矿,国库的枯竭,财政的枯竭,鸦片的流入,漕运的难题等等,都作为个案处理,没有把这些社会矛盾社会危机联系起来看,是个什么问题,怎么进行改革,没有从制度上去进行处理和改革,所以我说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就事论事,所以他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改革家,而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