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先混个脸熟这句话谁说的 在三国时代只混了个脸熟的张杨是怎么为一人掉了脑袋的?

火烧 2023-02-19 18:28:49 1033
在三国时代只混了个脸熟的张杨是怎么为一人掉了脑袋的? 张杨在三国时代里活跃时间不长,活动空间不广,活力发挥不大,充其量也只是个混了脸熟的小配角。虽然也曾经知名过,叫出了自己的腕儿,与那些风云变幻中的弄

在三国时代只混了个脸熟的张杨是怎么为一人掉了脑袋的?  

张杨在三国时代里活跃时间不长,活动空间不广,活力发挥不大,充其量也只是个混了脸熟的小配角。

虽然也曾经知名过,叫出了自己的腕儿,与那些风云变幻中的弄潮儿相比较,还是欠缺了不少内涵。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与他息息相关并影响到他人生的人物不多,具体说来,也就是这么几个,丁原、何进、袁绍、于夫罗、吕布。

a、丁原

张杨和丁原的渊源很深,两人是上下级关系。

张杨是云中(今山西省原平西南)人,因为本身性格中具有诸多的勇猛因子,在并州这个区域小有名气,在并州刺史丁原的提携下,他成了并州官僚阶级中的一员——武猛从事。

张杨在并州的具体表现咋样子,在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他真正的有所作为,那是在灵帝末年丁原对他的一次任命中。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组建起了一支西园军,目的很明确,除了巩固都城洛阳的军事实力外,也是为这天下纷乱的局面做点预防措施。

西园军的统帅上军校尉是由汉灵帝亲自任命的极为宠信的小黄门蹇硕来担任,所属属下虽然是以诚征天下豪杰为口号征召而来,实际上却是由很多有背景的人物把持。

我们所知道的,后来成了风云人物的袁绍和曹操,当时在西园军中做的就是中军校尉和典军校尉。

b、何进

张杨与何进的交集,是在西园军。那时的张杨,正是在西园军中任职。

先混个脸熟这句话谁说的 在三国时代只混了个脸熟的张杨是怎么为一人掉了脑袋的?

张杨的职务是假司马(代理司马),那是汉灵帝刚组建西园军时,丁原委派了他带着兵马求见蹇硕得到的职位。

张杨在西园军中的时间很短,也没有什么具体表现,倒是结交了不少权贵,为他以后生涯的顺畅积累了点资本。

下一年,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张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最为重大事件,是顶头上司换成了何进。

正是在这一年,汉灵帝死了,可依靠皇权的丧失,致使宦官们集体无能,何进乘势而起,联结士族阶层,杀掉蹇硕将西园军牢牢掌控在手里,从而也就成了张杨的最高领导。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白热化,在密谋诛除宦官的过程中,何进听取袁绍的建议,秘密招集凉州军阀头子董卓以及丁原带兵入京城,以对抗宦官集团。

在后来即将到来的大变故之中,张杨连一个跑龙套的角色都没有捞上,即使是作为旁观者的资格他都欠奉,因为在何进取得西园军的指挥权后,他就被何进派回老家并州征兵去了。

在并州,张杨招募到了一千多人,顺利完成任务的他,并没有返回到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朝廷,而是被命令留守在上党,顺便清理下在这个地面上比较活跃的叛乱分子。

在外晃荡的这段期间,张杨无缘于京城洛阳发生的很多精彩瞬间。

首先是,何进一犹豫,被宦官给革了命。接下来,袁绍一发飙,将所有宦官给革了命。

外戚、宦官两大势力的瓦解,给予士大夫阶层一片广阔的天地,影响深远的士族门第也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形,但这时候的他们终究没能雄起多时,熟透了桃子被带着凉州军队进京、枪杆子更硬的董卓所采摘。

强势的董卓以咄咄逼人之势将何进的军队收编,掌控住京城大权,并又做了一件对张杨影响极为深远的事: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吞并并州军队。

在董卓威慑下,与张杨感受到同等心情的,还有如丧家犬般急急忙忙逃奔出京城的袁绍。

c、袁绍

张杨和袁绍的瓜葛,始终都存在着。西园军时是工作同事,后来就是合作伙伴。

袁绍四世三公的招牌擦得很亮堂,比之曹操的阉宦出身,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孙权的孙吴后裔,更能引起旁人的关注目光。

因而也就很多人愿意归附他和他合作,张杨就是其中之一看瞎了眼的。

张杨在何进、丁原死了,吕布带着并州军队投靠董卓后,形势上有点孤单,没了指望的靠山,如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行为方面也很是出格,他竟然打起了上党的主意。

带着那些招募过来的千把人,在壶关张杨向时任的上党太守发起了攻击。

张杨和他的人马最终没有把壶关拿下来,他们漫无目标地对周围的郡县抢掠了一通,算是找补回了点损失。

在这段过程中,除了充实了口袋外,张杨的人马倒是增长了不少,一下子发展到了几千人。

在上党以土匪的身姿流窜了一段时间后,张杨带着部队流窜到了河内,又是胡作非为了一段时间,张杨找到了新的靠山——袁绍。

自从从京城逃了出来后,袁绍凭借着家族影响力一直在凝聚着自身实力,为征讨董卓做准备。

张杨的适逢其会,只不过是适应了大形势的需要,从层面上讲,还是一种随波逐流的体现。

虽然从土匪华丽转身为官兵,成为了关东联军的一员,张杨并没有参与后来那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征讨董卓运动。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初,张杨和袁绍屯兵驻扎在漳水,同时,与他们一起屯兵在漳水边的,还有袁绍极力想要拉拢的势力,匈奴单于于扶罗。

d、于扶罗

张杨和于扶罗之间,很是微妙。确切地讲,张杨是被于扶罗绑架的肉票。

匈奴单于于扶罗先前和袁绍还是一种合作关系来着,后来估计是利益分配不均,就发动了叛乱。张杨不想跟着于扶罗胡闹,也就没啥表态,于扶罗却是没有放过他的念头,直接将张杨给劫持了。

袁绍派了手下将领麴义去追击于扶罗,在邺城的南面,于扶罗的部队和麴义打了一仗,结果是匈奴人败了,逃之夭夭。

这一战,虽然是袁绍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张杨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他依然是作为人质被于扶罗劫持着。

于扶罗倒是没怎么伤害张杨,也没有索要赎金之类的绑匪必备的基本性要求,似乎也就只是挟持着张杨做些违法犯纪的勾当,其中做得买卖最大的一笔,就是在黎阳好好教训了度辽将军耿祉的军队。

张杨的这段人质生涯,一直持续了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随着自身的壮大,后来张杨逐渐脱离了于扶罗的掌控。

这一时期中,虽然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打、砸、抢、烧做了不少,但是当张杨恢复自由身时,并没有引起许多人的谴责,而且还是升官了。

封赏他的那个人,名字叫做董卓。

e、其他(董卓、曹操、汉献帝)

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董卓的出现,造就了张杨的无处可依。当吕布在董卓引导下杀了丁原,并占有并州军队后,张杨就失去了依靠。

董卓之所以要提拔张杨,拉拢在外的割据势力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往往被忽略的因素,张杨和并州集团的原先将领们不错的关系。

在丁原死后,并州军队中的大部分将领在吕布的名义下都投靠了董卓,做为先前的关系友善同事,他们必然是会在董卓面前极力推荐张杨的,并且地,吕布和张杨的关系实在是不错。

张杨所受封的是建义将军,担任的河内太守的职务,比起先前来还是有着很大的进步。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张杨和曹操有了挂钩。

那年曹操风头正劲,有了点资本,就想要向朝廷示好,派了使者到大皇帝居住的长安联络下感情,而当使者经过河内时却是被张杨给扣了下来。

做出这样的行径,实在是具有很大的土匪习性,估计是老毛病又犯了,幸好地,张杨手下还是有明白人的。

当时,对曹操极为推崇后来做了曹魏大臣的董昭正是在张杨身边,他极力提醒张杨,曹操现在虽然看上去弱了点,但毕竟是个英雄人物,正好乘着这个事结交下,也是为将来做些打算。

张杨还是能够听懂董昭的话,放行了使者,还特意上书向朝廷推荐了曹操。

这还不算,张杨又派出使者去曹操那儿拉近乎,曹操送了张杨不少的礼物,两家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随着局势的变化,张杨的态度也一直处在变化中,他似乎跟随都能搭上点边,在不伤和气中,左右摇摆着。

没过多久后,张杨和汉献帝有了联系。

汉献帝在河东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坦,张杨适时地派出兵马到安邑,卫护着大皇帝。

也正是这个护驾的功劳,张杨被拜为安国将军,封为晋阳侯。

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杨有了一个奇思妙想:迎接汉献帝回到先前的都城洛阳。

虽然想法不咋的,这份貌似忠心还是可以作为各自为政的军阀头子们的表率的,可实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张杨手下的部将们没有一个愿意执行的,愣是把这位好脾气的主子不当回事,张杨也只能是在无可奈何之中,带着军队屯驻在了野王。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张杨没能够做成的事,被杨奉、董承、韩暹给做成了,正是在他们的护卫(实质上是挟持)下,汉献帝回到了久违的京城洛阳。

本来也是没有张杨什么事的,护驾队伍的准备不足,导致了粮食的匮乏。

张杨的积极性,至此有了发挥,他带够了足额的粮食在路途上接济了汉献帝一行,并还跟随着大皇帝来到了洛阳。

张杨几乎是没闲下来,入京之后,还加派人手对早先毁坏的部分洛阳宫殿进行了修整,以便大皇帝的入住。

当一切办得妥妥当当,在人们的想象中,张杨总算可以安居下来,做他的护国大臣时,张杨对手下的部将们却是说出了一番流露出无限忠诚的感人话语:天子当然是要和天下人一起共同敬仰的,现在有公卿大臣在朝内辅助着,我张杨应当是在外护卫,怎么能够长期居住在京城呢?

表态完后,也正是如张杨所说的,他并没有留恋朝廷中枢的高位,带着军队直接回了驻扎地野王。

朝廷看着过意不去,封了张杨一个大司马的职位,以抚慰这位忠臣的心。

虽然张杨看似假仁假义,只是为生存而周旋在各个势力之间,似乎他从没有对他所接触的那些人有过真诚,实际上,对于一个人,张杨是从来不吝惜感情的。那个人就是声名不是很好的吕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