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亲兄妹 感人故事-胜似亲兄妹,感人故事-胜似亲兄妹
感人故事-胜似亲兄妹,感人故事-胜似亲兄妹
胜似亲兄妹
一个老矿工死了,留下了一对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八岁,女孩儿五岁,都不是他亲生的,是他收养的孩子,男孩儿在前,女孩儿在后。

老矿工死于塌方事故,但他在的煤矿是黑矿,这样的事情只能算他倒霉,那个年代塌方死个把几个人,跟感冒发烧一般寻常,他的离去让两个孩子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男孩儿为兄,叫李自强,女孩儿叫李美惠,都跟老矿工的姓,男孩名字是希望他自强不息,女孩儿是希望她美丽贤惠,老矿工找教书先生起的名字。
失去依靠的兄妹俩坐在冷屋里,很凄凉,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还没生活能力,也许明天就要挨饿。
夜晚在冷炕上,稍微懂事的男孩儿睡不着,盖着冰凉的厚被,紧紧搂着害怕黑暗的妹妹,给予她仅有的温暖。
第二天煤窑上出现了小男孩儿倔强的身影,背着大兜娄,拣煤矿,到十里外的镇上卖,一兜娄可以卖一块钱,这是李自强的决定,他要负担起两人的生活。
小女孩儿很快知道了,倔强的跟在哥哥后面,两人小半天从能拣半兜娄,再多的话,会背不动。
从此附近的人可以经常看到两兄妹在煤矿到小镇的路上来往,哥哥牵着妹妹的手,背着一个人高的兜娄,汗水撒满了这崎岖的十里山路。
这么一过就是六年,这六年里,李自强更黑更瘦了,但健壮了,白日里背着兜娄拣梅,夜里在灯下看书自学,教妹妹读书识字。老矿工打小就告诉他,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对于把老矿工当亲生父亲的李自强当然是深信不疑。
这一年,李自强申请了参加中考,成绩不错,考入了县一中,但他没钱读,只有继续拣煤的生涯,继续自学。
三年后,李自强申请了参加高考,这次很惨,他没灰心,继续自学,同时把妹妹送入了初中,生活更加艰苦了,给他的学习时间也更少了。
在第三次的高考揭榜后,他彻底的灰心了,他的年龄已经不适合读书,不过他把眼光停留在了满屋子的奖状上面,每一张都是妹妹李美惠获得的奖状,他决定了,要让妹妹成材。
妹妹的中考成绩出来了,县一中,第一名。
他做了顿只有年夜饭才出现的荤菜,奖励妹妹,告诉她专心读书,他准备去城市打工,一定要让妹妹读大学。
李美惠吃着哥哥做的饭菜,泪水一直流,哥哥的求知欲比任何人都殷切,默默想着哥哥这么多年为了她受的苦,就着泪水吃完饭,李美惠也做了一个决定。
暑假,李美惠悄悄在县城找了份工作,这年她十七岁。
当她拿着辛苦赚来的钱,让李自强去学校复读的时刻,李自强第一次动手打了她,一个耳光,打得自己也泪水长流,抱着妹妹,一个男子汉痛哭得不成声,在妹妹的苦苦哀求,表示自己停几年读书一样可以上高中,一定要让哥哥读大学,最终李自强走进了渴望了二十年的校园。
李自强的发奋,成绩很惊人,疯狂的吮吸着知识,在一年后,获取省城著名学府的大学通知书。
李自强在省城读书,妹妹在省城打工。
李美惠仅仅只有初中学历,找工作到处碰壁,倒很多不良行业想拉出落得水灵灵的她入行,当然被她拒绝,哥哥教导她的做人道理,她是记得的。最终她选择了早上送报,上午送花,下午在酒店端盘子,晚上洗盘子的复杂职业,为了尽可能的凑上哥哥的学费,她不惜一切的努力工作着。
李自强进入学府后,为了在三年之内完成学业,让妹妹将来能继续读书,他疯狂的吮吸着知识,不管任何场合都抱着书本。
李美惠很欣慰,再苦再累,看着哥哥勤奋读书,拿到的好成绩,她觉得值得。
李美惠出现在李自强面前总是很快乐,很开心,白日的辛苦劳累总掩藏起来,疯狂读书为了提前毕业的李自强没注意到妹妹的身体越来越瘦,笑容也越来越勉强。
李美惠为了哥哥在省城读书的高昂学费,什么苦的累的工作都做,总是很快乐,同事们都很喜爱这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儿,人人夸赞她,各种奖励总少不了她。
李美惠越来越漂亮,但也越来越瘦,终于在一次传菜的时刻,昏倒在了地上。
被同事们送到医院后,检查的结果在她醒来后,被她撕掉了,更加的快乐的工作着,因为哥哥快毕业了。
终于李自强毕业了,获得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已经戴上眼镜的李自强把这个好消息与妹妹一起分享。
挑山女人
丈夫在湖中捕鱼身亡后,扔给她的是三个孩子和上万元的债务。大儿子患先天性白化病,不能见光,无法带到田头地边,她就忍痛将他绑在桌腿上。一对龙凤胎孩子,她用两个小箩筐挑着去上工。
1995年,齐云山成为国家级风景区,玄天太素宫重建工程正式启动,没有盘山公路和索道的景区,需要大量人力挑运建筑材料上山。
每担100斤沙石上山,能挣10元钱,可挑工全是男人,她是齐云山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挑工。
通往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近7公里,有八成是陡坡,4000多个台阶。与男人抢饭碗的她第一担沙石挑了50公斤,花了整整七个多小时才挑到山顶。
挑工是个力气活,但也要技巧。男挑工不忍心看着她挑着沙石磕磕碰碰地上山,就把独门技艺传授给她:登山时,走“Z”字路。这样行进,避免了肩上的担子碰上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力气是省了,但路线曲折了,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学会了走山道,她把肩上的担子加了加。挑到山顶一过秤,203斤!好家伙,比别人挑两担货还多。男人们不服气,也纷纷要冲203斤的记录,可没有一人成功。回家换衣服时,她的衣服脱不下来了,衣服与肩膀上磨破的皮肉贴在一起,钻心的痛。
一个女人能挑起203斤,有人说她有力气,但更多的人说她是被生活逼的。一对龙凤胎孩子都上了初中,家中唯一的收入就是她的双肩换来的。
后来,齐云山修通了上山公路,只有一些饭店仍需要挑夫。好多挑山工都外出打工了,她却留了下来。她说:“我离不开这里,还要靠这双肩膀将孩子送上高中,送进大学!”
“十一”长假时两个读书的孩子回到了家里。天快黑了,可左等右等不见妈妈回来。哥哥找来手电,拉着妹妹一起上山了。在一个半山腰上,妈妈正搁着担子喘粗气。原来,由于节假日游人多,饭店里要的货物也多,这一趟已是一天中的第六趟了。
哥哥跪在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就别这样辛苦了!我可以打工养活您!”妹妹也抢着说:“要不,我退学,让哥哥留在学校!”
多懂事的孩子呀!她眼含热泪说:“要苦要累,就该我一人!我不愿看到你们下半辈子也跟我一样辛苦!”
又是三年挑工生活!2011年高考时,兄妹俩分别考了536和573的超一本分数。
此时的她是又喜又急!尽管自己没命地挑货,但现实告诉她,这双坚实的肩膀也难以挑起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的重担。
母亲的力气是微弱的,但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她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披露后,齐云山政府送来了3500元的慰问金,录取孩子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也提供了免住宿费等帮助,山东东营的一家企业也资助了一万元助学金。那个患白化病的大儿子,也在当地残联帮助下在杭州找到了一份按摩工作。
整个社会都被感动了!
她被推选为齐云山的形象大使,黄山十大杰出母亲。不仅如此,上海沪剧团还以她为原型,创作出了大型沪剧《挑山女人》。
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汪美红。18年来,汪美红爬了20多万公里陡峭山路,用坏了十几根扁担,穿烂了120双解放鞋,用滔滔母爱谱写了一曲感人的齐云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