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评价 别理23楼的间谍
别理23楼的间谍
爱沙尼亚塔林维鲁酒店顶层的无线电室,自从1991年最后一个离开的克格勃特工关灯后,就再也没有人碰过。外面门上印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Zdes'Nichevo Nyet”:这里什么也没有。
里面的地板是黄色的油毡。一台便宜的橙色打字机里还有一张纸;装满打字笔记的纸从桌子上掉到地板上。刨花板桌上一部浅蓝色电话的拨号盘被砸了。桌子上有一个废弃的防毒面具,角落里有一张橄榄绿的小床。烟灰缸里满是烟头,20多年前被紧张的手指掐断。墙上挂着用西里尔文标注的神秘示意图,旁边是废弃无线电设备的钢架。

这家酒店没有标记的顶层,就在餐厅的正上方,属于苏联秘密警察。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这个房间里有克格勃特工,他们正忙着监听酒店的客人。这里的空气中充满了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一个不太可能展示爱沙尼亚前苏联历史的博物馆试图告诉他们一些情况。导游每天都会离开酒店大堂几次,行程长达23层,22年前。
这家酒店是一座玻璃和混凝土建筑,耸立在首都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之上,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业,旨在吸引来自芬兰和西欧的游客。然而,1991年8月的一个晚上,也许是被苏联即将解体吓坏了,酒店的幕后监工却消失了。酒店员工等了几个星期才终于爬到可怕的23楼。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匆忙离开的迹象:电子设备被砸,文件散落,烟灰缸溢出。笨重的无线电设备仍然用螺栓固定在水泥墙上。
几年后,Viru被私有化,并由芬兰索科斯连锁酒店购买。凭借非凡的远见,新业主们在重新装修这栋大楼时,没有动过顶层,将它封了20多年。“作为一个爱沙尼亚人,在90年代初,你想尽快摆脱苏联的过去,”Viru的宣传主管Peep Ehasalu说。“芬兰人可以用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小小的爱沙尼亚——如今全国只有150万人——在二战后被吸收到苏联。
在铁幕落下后,爱沙尼亚实际上与外界没有任何接触。上世纪60年代,塔林每年只有几百名外国游客。导游克里斯蒂·贾戈丁(Kristi Jagodin)说:“数十亿美元的旅游业刚刚从苏联路过。莫斯科的老板们认为重新开通一条去芬兰的轮渡线路可能是他们获得这些硬通货的一种途径。
在轮渡服务开始后不久,爱沙尼亚发现自己每年有15000名游客,其中大部分是芬兰人和思乡的爱沙尼亚流亡者。对苏联来说,这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机遇:外国人带来了急需的硬通货,但他们也带来了威胁社会主义秩序的思想。
解决方案:一家全新的酒店,有线音响。伊哈萨鲁说,克格勃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在西方的爱沙尼亚人,他们可能在苏联的同胞中散布异议,并且不受苏联宣传的影响。60间客房安装了窃听器,墙壁、电话和花盆里藏着窃听器和窥视孔。在酒店的餐厅里,厚厚的烟灰缸和面包盘里装着更多的窃听器。屋顶上的敏感天线可以接收到50英里外横跨波罗的海的赫尔辛基的无线电信号,或者来自经过爱沙尼亚海岸的船只的无线电信号。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克格勃特工监视了在维鲁的爱沙尼亚酒店的游客。今天,他们在房间里聆听旅馆客人的谈话,这个房间成了一个博物馆。(索科斯维鲁酒店)这张桌子所在的维鲁酒店顶层的广播室,自从上一个离开的克格勃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