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多少个皇帝?答案震惊所有人有32个皇帝
唐朝有多少个皇帝?答案震惊所有人有32个皇帝
事实上,唐朝的第一位皇帝并非高祖李渊,而是德明皇帝。这位德明皇帝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皋陶。根据《春秋》记载,皋陶曾辅佐过尧、舜、禹三代君主。他的官职是大理,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大法官。也正因为如此,皋陶被史学界和法律界公认为“司法鼻祖”。相传,皋陶豢养了一只名叫獬豸的独角兽。这只神兽天性秉直,能够明断是非,它把角指向哪一方,哪一方必定就是作奸犯科之人。皋陶担任大理期间,没有虐刑,没有冤狱,天下太平。禹按禅让制举荐皋陶做他的继承人,“且授政”之时,皋陶却突然去世。皋陶官居大理,所以他的子孙就以父亲的官职――“理”为姓氏。这个“理”就是“李”的前身。唐高祖李渊认为李姓的始祖是皋陶,所以就追尊他为德明皇帝。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玄元皇帝姓李名耳(约前571―前471)。如果李耳听起来还比较陌生的话,那他的另外一个称呼――老子――可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根据民间传说,李耳的母亲怀胎九九八十一年才生下了他。李耳生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样子像个老头,所以就被称作老子。其实,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实际上,在古代,老的读音和李相同,老子实际上就是小李子。老子著有《道德经》上下篇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被道教奉为经典,是被翻译语言最多(一千多种)的中国书籍。道教出现以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三载尊奉李耳为皇帝,庙号圣祖,谥号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以上两位和李唐皇室之间是否真有渊源,尚且有待考证。但这第三位可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兴圣皇帝,此人名叫李保351年―417年)。李北碜中盛,其十六代祖正是汉代名将李广。李北救艘彩鞘六国时期西凉的创建者。李币簧以恢复汉族正统为己任,虽然称王但仍然对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奉表称臣。他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李币簧“通涉经史”,“玩礼敦经”,著有《靖公堂颂》、《述志赋》、《槐树赋》等多首诗歌。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二月,李辈∈牛其子李歆继位。李歆“繁刑峻法”,“ 大兴土木”,搞得西凉“人力凋残,百姓愁悴”,仅维持三年即为北凉所灭。李笔翘聘咦胬钤ǖ陌舜祖。李渊建国后便追崇他为兴圣皇帝。
第四位皇帝名叫李熙。李熙是李钡闹厮铩⒗铎У乃镒樱李渊的高祖父。李熙是北魏金门的镇守大将,曾经率军镇守武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李渊称帝之后,即尊奉他为献祖,谥号宣帝。
第五位皇帝是李天锡。李天锡是李熙的儿子,李渊的曾祖父。李渊建国后,即尊奉他为懿祖,谥号光帝。
第六位名叫李虎(?~551年)。李虎是李天锡的儿子,李渊的爷爷。李唐王朝的基础其实都是这位李虎奠定的。李虎官至太尉,位列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李虎和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既是上下级,也是朋友。宇文觉(宇文泰之子)建立北周之时,李虎已死,但是仍然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赐姓大野氏,追封唐国公。李唐的国号就是来源于李虎。李渊称帝后,便尊奉李虎为太祖,谥号景帝。今天中文中的“马桶”一词的由来也和李虎大有关系。古代本将夜壶称为“虎子”。到了唐代,为了避李虎的名讳,便将虎子改为马子。马子后来又改为马桶,一直沿用至今。
第七位皇帝李(?―573年)是李虎的三子,李渊的父亲。李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他和后来的隋文帝杨坚都娶了独孤信的女儿做老婆(李渊娶了老四,杨坚娶了老七)。杨坚称帝建国后,封姐夫李为唐国公。李渊尊奉李为世祖,谥号元帝。
以上七位其实只是礼教意义上的皇帝,大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则是李渊(566年―635年)。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表兄弟。公元615年,李渊调任太原留守。公元617年7月,李渊太原起兵,并于当年11月攻占了长安。他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受九锡。表哥死后,李渊迫使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李渊庙号高祖,谥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于献陵。
唐朝的第九位皇帝正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的名字取自成语“济世安民”。李唐得以建国,李世民功劳居首。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登基之初,全国户口仅有二百九十万,经过李世民二十三年的努力,到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已达到三百八十万户,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雄厚,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为高宗、武后、玄宗年间大唐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驾崩后,群臣上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第十位皇帝李治(628年-683年)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50年)即位。古人和今人多认为李治一生碌碌无为。实际的情形却并非如此。贞观晚期进行的辽东战争已经使“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岌岌可危。李治尚未正式登基,便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他在位期间,灭西突厥,将倭国逐出百济,平高句丽,大唐疆域之广达到巅峰,史称“永徽之治”。李治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在位的三十四年间,他一共更换了十四个年号。嗣圣元年(公元683年),李治病逝,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李弘(652-675)。李弘是高宗李治的第五子,他的母亲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公元656年,原太子李忠被废,高宗改立代王李弘为太子。李弘聪明伶俐、宅心仁厚。他的两个异母姐姐――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是武后死敌萧淑妃的女儿。武后将她们幽禁在后宫,年过二十还没有结婚(这在那个年代是相当可怕的事情)。李弘得知此事后,便请求父皇、母后,希望能让两位姐姐成婚。这件事情触怒了武后,李弘从此渐渐不得母亲喜爱。公元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人们多认为李弘遭到了武后的毒杀。高宗悲痛万分,追封李弘为义宗,谥号孝敬皇帝。
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是李显(656年-710年)。李显是高宗和武后的第三子,也是义宗的亲弟弟。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相继被废后,他继立为太子,并于高宗驾崩后即位。李显打算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提拔为侍中,遭到了武后一党的反对。李显在盛怒之下说,只要他愿意,把天下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武太后以此为借口逼他逊位,贬为庐陵王。公元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公元705年,李显二次登基并恢复唐朝国号。李显成为自商朝太甲以来的第一位两朝天子。公元710年,李显被自己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李显庙号中宗,谥号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
唐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是李显的亲弟弟李旦(662―716)。史载,“(李旦)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 684年二月,武太后废掉中宗,立李旦为傀儡皇帝。690年9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封他为皇嗣,改姓武。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韦皇后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同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将领拥兵入宫,讨杀韦皇后一党,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李旦复位。712年7月,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时年51岁。李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716年6月,李旦病逝于长安宫百福殿。李旦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名叫李重茂(694年-714年)。李重茂是唐中宗的第四子,生母不详。710年7月,中宗被毒死两个月之后,韦皇后立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李重茂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当皇帝还不到一个月,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一党,逼李重茂让位于李旦。李重茂的哥哥谯王李重福发动了叛乱,结果遭到挫败,李重茂也受到牵连,被贬往地方,没过一年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房州,年仅20岁。李重茂没有庙号,谥号为殇帝。
第十五位皇帝是李宪,原名李成器(679-741)。李宪是睿宗李旦的长子。睿宗初登帝位之后,便立李宪为长子。武则天称帝后,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他也被降为皇孙。710年,他的弟弟李隆基发动政变,尊奉李旦复位。李宪主动将太子之位让于三弟李隆基。李宪通晓音律,而且“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深受玄宗李隆基的信任。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李宪病死。玄宗追谥他为让皇帝(没有庙号)。
第十六位皇帝就是声名显赫的李隆基(685年-762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子。他生于武则天垂拱元年八月初五(公元685年9月8日),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的四十三年间在位,在四川呆了两年,返回长安后又无比郁闷地继续了五年的太上皇生活,享年七十八岁。李隆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了。他一手开拓了“开元盛世”,却又一手酿成了“天宝之乱”。他在位期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传为千古美谈。李隆基庙号为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清朝时期,世人为了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便称李隆基为唐明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