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榅孛 孛--一个人间佛教实行家的故事
孛--一个人间佛教实行家的故事 前 言 本文为大醒法师于民国二十二年在武昌佛学院所撰,取材自《佛说孛经》。大醒法师善巧的以翻译笔法,将经中主旨--为人、处世、居家、交友、用人、识人、为政、治国之道,透

孛--一个人间佛教实行家的故事
前 言 本文为大醒法师于民国二十二年在武昌佛学院所撰,取材自《佛说孛经》。大醒法师善巧的以翻译笔法,将经中主旨--为人、处世、居家、交友、用人、识人、为政、治国之道,透过经中主角孛(即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与蓝达王的对话,如实的阐释无遗。不但译笔清新流畅,文意简明易懂,尤其故事性的题材,读来毫无说教的意味,可以说从文到义,均充满了人间佛教的思想,实乃今日佛子实践人间佛教的最佳蓝本,故此摘录,并为佛教的人间性,再添一明证。 孛--一个人间佛教实行家的故事 自《佛说孛经》中译出,经为支谦译 孛,是一个人间佛教的实行家。 这个故事是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的。 在以前有一个波罗奈国,国中有一个梵志姓瞿昙氏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孛。孛在幼年就好学,才艺过人,一切学问以及九十六种外道的经典,他都通达,无所不知。并且‘能却淫心,消伏蛊道,武略备有,而性慈仁’。 后来孛的父亲死了,他有两个哥哥非常的嫉妒他,在分他父亲的遗产的时候,要少分与孛,说他的父亲为孛幼时读书曾用去很多的教育费,应该要分得少些,而他的母亲不承认。可是在孛呢,他觉得人生皆为贪苦,他若不离开家庭总不能相安无事的。因此,他商得母亲的同意,就去亲近明师做了沙门。 孛在山中学道,很勤勇,他的功夫能得四意止:一、能慈念一切众生,如母亲爱儿子那么的慈爱。二、能悲愍一切众生,教化令其解脱。三、自己因为能体解道意,心常欢喜,把烦恼断除了。四、能护持一切应作不应作的沙门戒条不犯。 他又得了四意:一、能制伏贪淫。二、能除却恚怒。三、能去除痴念。四、能得乐不喜,逢苦不忧。 他又能绝五欲:一、目不贪色。二、耳不贪声。三、鼻不贪香。四、舌不贪味。五、身不贪细滑。 他又能以他的智慧方便之道,去顺化众生,教人使行十善:一、孝顺父母。二、敬事师长。三、破诸疑惑。四、令信道德。五、知死有生。六、作善获福。七、为恶受殃。八、行道得道。九、见忧厄者为解免之。十、见疾病者为施医药。 这样,孛不但成了那一国的一个人间佛教的实行家,并且是一个大教育家、大慈善家,信仰他的人也不知有多少。 这时际,有一安乐饶人的大国,王名蓝达,所任用的人有四个大臣,那四个臣子专行邪谄,淫盗奸欺,侵夺无厌,民众被其毒害,王也不知道。孛看到那样一个大国,被那四个臣子弄得那么糟,简直民不聊生,就生起一种愍伤的心,想去设法救济。 孛入蓝达的国城去乞食,蓝达王见孛年少,仪容端正,行步有异,心甚敬爱,出来向他问讯,欢迎他在国王的精舍里居住,又请他进宫受食。孛本来就是为的发心要救济这个王国的,既见到蓝达这样的敬礼欢迎,他就趁这机会为王说治国的正法。王很欢喜,就请孛留在那里与四臣共治国事。 那四个臣子既愚痴又怯弱,又不知道政治军事,一味的只知贪污,而且四个人都是外道:一个是信人死后神灭不复更生,一个是信贫富苦乐皆天所为,一个是信作善无福为恶无殃,一个则是自恃知占星宿。然而这些佞谄的小人,对于那个国家都是不忠实的。 而孛呢,他既聪明而有高才,他又勇健、又仁义、又恭敬,信顺寡言,不伤人意,清净无欲,节色少事,他为政不烦,爱民如子,教之以道。他实行的人间佛教的政绩:教人民不得酗酒,不得游猎畋渔、弹射鸟兽,不得杀盗淫欺、谗骂佞嫉、诤怒妖疑,凡是社会人民一切的不良习惯,皆化使善。自他辅助蓝达为政以后,国界安宁了,五谷也丰收了,众官也能秉承法治的精神,不复再去扰害民众了。并且还教从他所学的外甥去办佛教的教育,国中好学的人也都来依附他了,到这时候,国王蓝达就将一切的国事都委托给孛。 可是,那四个佞谄的臣子看到孛那样的清廉为政,使得他们不得纵横贪污了,于是对孛一面畏忌,一面嫉妒,就商量要谋害孛,四个人合成了一亿数的财宝去运动王后夫人。夫人是贪爱财宝的,用女人来陷害人,这是再便当的法子也没有了。 蓝达听了夫人对孛的谗言,真是如人被食噎住了,既不能咽又不能吐,想到孛已经助政十二年,内政外交都靠着孛,孛真是国家之宝。如果不用孛,国家必定大乱,蓝达就劝其夫人为万民计还是忍耐点吧。那里晓得这位夫人会以自杀来要挟王,她说如果不把孛杀了,她就自杀。愚痴的男子都是情愿为女人牺牲的,蓝达屈服了。还算蓝达有点良心,允许她可以由待遇方面稍减其供养,使孛自惭而去,但不可以刀杖加之。 孛是照例的入宫办理国政了,可是奇怪,这一天的情形变了:向来坐的金座改设了木床,盛饭的宝器换了瓦瓯,粳粮饭也变成恶厮米,夫人天天见到就礼拜的,此时在擎卷手袖,好像要和谁吵架,连那个畜牲=狗(名宾只)也在床下睚眵的吠个不止。一切都变了,不同了。孛是什么人,他是大觉大悟的人,见到这样的情形,还不知有谋=有魔吗? 孛这样的想:我欲无害于人,人反害我。既然如是,我当避入深山,不可以小怨而成大仇。他们既有阴谋,我宜自己谨慎。我有我的食 、水瓶、革屣、繖盖、漉水之囊的那一套行囊器具,我到处可以乞食,我根本就不是想做官的,也不过为的国、为的民,今既如此,我好去了。孛这样的想,就收拾随身的物件准备离去。 蓝达王呢,说王愚痴,王也想到,信了夫人的话,使其失掉如孛那样的一个圣人了,王惊慌了! 孛要离去了,王也懊悔了,王留孛不住。然孛毕竟是为教化众生的,所以临行时,还为蓝达王很诚恳地谈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策。 王:为什么要离去?你到那里去呢? 孛:我为王治国也有十二年了,从来没有见到宾只=狗向我吠过,今天对我睚眵,是必有阴谋,所以我要去了。 王:是有的,我来下命令把那恶人杀掉,你不要去! 孛:那不必。很感谢你以前待我的厚意,所幸我也无过,现在是去的时候了。国事是有盛必有衰的,人生也是有合必有离的。善恶本来无常,祸福都是自造的,结交朋友既不能坚固,就不可亲近,勉强来亲近那是处不好的。如同取泉水一样,掘深了就到了浊水。贤者亲近贤者能增长他的智慧,可是愚者见到贤者反而要生疑惑。常常相见会生慢,假如疏远这些愚者又会结成怨仇,善交接者是要看机缘与人往来的。要亲而又敬的友人处久了才能得到厚益,否则同不善的朋友一起做事,用假面具、用巧言令辞来与人苟合,我又不愿那样。我只晓得人家接我以礼,我当以敬报,人家待我以慢,我就当远避。人对我亲爱的时候,我可以依附他,帮助他做事;人对我有点憎意了,我怎么能再亲近他呢?为人要亲善远恶,假如不别善恶,非安之道。人无过失,不可妄侵;恶人事己,不可纳前;人欲疏己,不可强亲;恩爱已离,不可追思。这是我临别的赠言,至于我去,正是鸟宿枝折,自己晓得要另求栖处,去就有宜,何必守常?朽枝不可攀,乱意不可犯,人对我既怀了恶意,相见也是不欢的。唱而不和,我一个人要把这国家大事扶入正轨,无奈人要薄我,也没有法子!你以厚意待我的时候,我也以忠诚报你,你现在忽然听你夫人的话,善者不亲,恶者不疏,先敬后慢,贤愚不别,我不去何待?以前有人说过:‘知识相遇,主人视之,一宿如金,再宿如银,三宿如铜。’以现在的情形证之,一点也不错,我不去何待? 王:现在国家国丰民宁,这都是你的力量,你如今要弃我而去,将来国家一定是要荒乱破坏的。 孛:天下有四种自坏的事:一、树木上的华果太繁多了,要还折其枝的。二、虺蛇含有毒质的,牠自己反戕其躯。三、辅相不贤,是要害及国家的。四、人做不善的事,死后就入地狱。原来一切的事物都是先从自身坏起的。所以经上说:‘恶从心生,反以自戕;如铁生垢,销毁其形。’ 王:正因为国家没有良辅,实在要恃靠你,你一定要去,那国家的前途必定是很危险的。 孛:凡人有四种自危的事:一、为人作保。二、为人作证。三、替人做媒。四、自己听用邪言。经上说:‘愚人作行,为身招患;快心放意,后致重殃。’ 王:我本是当你作师友的,因为常常在一起,倒不觉得你在国家的重要,我有不到或轻慢你的地方,还望你能原谅我,不要弃我而去。 孛:谈到朋友,交友有四品不可不知:一、有友如华。二、有友如称。三、有友如山。四、有友如地。怎样如华?美好的时候把它插在头上,萎了就捐弃它,这正如见富贵则附,见贫贱则弃一样。怎样如称呢?称是物重头则低,物轻了则仰起来,人要用它则非它不可,不要用的时候谁也不看重它。怎样如山呢?譬如金山,鸟兽集其上,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怎样是如地呢?譬如百谷财宝,一切都要仰地来生载,而地能施给养护,恩厚不薄。 王:现今我自己知道我的志思浅薄,因听用邪言,致使你要去。 孛:是的!身为国王的人,是不应轻听信用邪言的,贤明的人有四种人不用:一、邪伪的朋友不用。二、佞谄的臣吏不用。三、妖孽的妻妾不用。四、不孝的儿子不用。经上曾说过:‘邪友坏人,佞臣乱朝,孽妇破家,恶子危亲。’这就是说家破国亡都是因为听用贪污官吏和不贤不孝的妻子的邪言弄糟糕的! 王:我们相与爱厚也有十多年了,望你愍念旧好,不可弃孤而去。 孛:不错,交友是要相爱厚的,但所谓爱厚要有十事:一、远离分别,不要忘记。二、相见当要喜欢。三、有美味要分而食之。四、有过言要忍而受之。五 、闻友人做了善事要加倍欢慰。六、友人做了恶事,也要加以忠谏。七、难为的事要能为友人去做。八、友人间不可以互相传私攻讦。九、遇到急事要为其解难。十、贫贱的友人不要嫌弃。经上也说:‘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友合道。’友道应该要这样的。 王:可恶!四臣真可恶!因为他们太恶,乃使你生恚恼,不复喜我了。 孛:不是我不复喜你,是你们已不复喜我了。有八件事使我知道你们是不复喜有我在这里的:一、大家相见都改变了颜色。二、见到的时候都眄睐邪视。三、与语也不应。四、说是要言非。五、听到衰败国家的事反都快乐。六、听到要兴盛国家的事倒反不喜。七、无端的怀着阴谋来毁人之善。八、连做国王的人都去成人之恶。那还成一个国家的政府吗?经上说:‘卒斗杀人,尚有可原,怀毒阴谋,是意难亲。’ 王:都怪我太顽弊了,不别明闇,听信谗言,被那一班恶人所误,遂失了圣意。 孛:唔!好容易做一个国王!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第一就是要能‘知人为明’:一、要能分别贤愚。二、要能识乎贵贱。任用官吏非这样的明白不可。三、要能明白富国之道。四、要明白国家政事的难易。五、要明废立。六、要审所任。国家的官吏无论大小,都要审用才能胜任的,贤者要立,不肖的要废除。七、对于国家的民俗也要知道,施行政治需要随顺民俗去建立或改革。八、国民穷困要设法补救,因为国民安居乐业是立国的基础。九、要普及教育,使全国人民都得受相当教育,并要养成博闻多识的人才。十、要提倡国民道德,明有因果报应。经上也说:‘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论议知明, 谷贵识仁。’‘知人为明’,那是最紧要的。 王:我的国家自从得到你来辅政,中外恬安,今日要舍我而去,我以后永无所俯恃的人了。 孛:要使中外恬安也容易,有八件事可以恬安:一、要使国家的财政管理得法,不要滥用。二、要使国民各各安居乐业,不造恶业。三、要使教育成为养成各种技能的职业教育,学以致用。四、要任用贤善的官吏,不得贪污。五、要提倡妇女贞良,戒绝浮华奢侈。六、要注重人伦道德,必使父慈子孝。七 、要施行平等的政策,无论奴婢农工要一律受法律的保障。八、要远离恶事,凡是一切妨害风化和不道德的恶事都要禁绝。这样,自然能使国家中外恬安了。经上也说:‘生而有财,得友贤快,诸恶无犯,有福佑快。’ 王:你是一个圣人,圣人之言,诚无不快! 孛:说做国王的人要称心快意的话,还有八件事:一、国家大小政事,都要延聘任用贤德而有学识的人办理。二、一切政治都要以圣言为法,果真国内有大圣人=有大智慧大觉悟的人,遇到大事那是要去谘询他的。三、为国家政府首领的人,自己的性体要仁和。四、国家的一切事业,要日渐日新。五、做政府首领的人要有定力,不要轻易的忿怒。纵然有事引起了忿怒,要能自禁。六、做政府首领的人要有思虑,一切事要防患于未然,等到发生了内患或外患,再去应付,已嫌迟了,国家就不太平了。七、一个国家要有一种宗教做国教,来辅助政治教育所不能及到的地方,要使国民道法相亲,因为人类从原始以来就都有宗教思想和信仰的。但这种宗教,一定要学理最高尚的宗教,万不可去信邪教外道。八、政府对于民众,国王对于官吏,都要相见以诚,不可相欺。要这样,做国王的=做一个国家政府首领的人,才能得到称心快意。经上说:‘有佛兴快,演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那是的确的,人世间只有把国家兴起来,才得天下太平。 王:那就请你不必走,国家有事才好谘询你,国家的事要你来谏言的,为什么今日这么难留? 孛:不错,我常常对国家政事谏言,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对你谏说,不过以后可不能了。你知道佛是不度无缘众的,现因有十事不谏:一、对悭贪习气未除的人,不谏。二、好色的人,不谏。三、思想朦胧的人,不谏。四、性情急暴的人,不谏。五、言语诋突的人,不谏。六、精神疲极的人,不谏。七、 憍恣我慢的人,不谏。八、喜好战斗的人,不谏。九、专守愚痴的人,不谏。十、不行善的小人,不谏。经上也说道:‘法语专愚,如与聋谈,难化之人,不可谏晓。’ 王:如我憍恣不能远色,你就不复与我与语吗? 孛:人不与语有十事:一、因其为人傲慢虚伪。二、其人思想懵钝不清。三、其人怯弱忧怖无勇。四、其人遇事犹豫不决。五、其人不知羞耻惭愧。六、其人坚持执着主见。七、其人对人怀仇报恨。八、其人不济人民冻饿。九、其人不能勤做事务。十、其人不修禅定智慧。经上说:‘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明哲所不顾。’ 王:女人真可恶!她以美貌的姿容和巧骗的辞令,害得我把国家的大事都弄颠倒了。如果要知道妇女的不贤,要从什么地方去察知她呢? 孛:要知道妇女贤良与否,从她日常的行为举动就可以察知。不贤良的妇女,她:一、头乱髻倾。二、色变流汗。三、高声言笑。四、视瞻不端。五、受彼宝饰。六、闚看垣墙。七、坐不安所。八、数至邻里。九、好出冶游。十、喜通淫女。所以经上说:‘妇女难信,利口惑人,是以高士,远而不亲。’ 王:亲信妇人,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不知其恶。 孛:根本妇人就亲信不得!不但妇人,人有十事不可亲信:一、主君所厚。二、妇人所亲。三、怙身强健。四、恃有财产。五、大水渍处。六、故屋危墙。七、蛟龙所居。八、辜较县官。九、宿恶之人。十、毒害之虫。经上说:‘谓酒不醉,谓醉不乱,君厚妇爱,皆难保信。’ 王:如你所说,贪爱习会发生恶事,那不是可嫉吗? 孛:可嫉有五:一是麤口伤人。二是谗贼喜斗。三是谯譊不媚。四是嫉妒咒诅。五是两舌面欺。经上说:‘施劳于人,而欲蒙佑,殃及其躯,自遘广怨。’ 王:要怎样的施行使人爱敬? 孛:爱敬有五:一要柔和能忍。二要谨而有信。三要敏而少口。四要言行相符。五要交友益厚。经上说:‘知爱身者,慎护所守,志尚高远,学正不昧。’ 王:怎样会为人所慢? 孛:见慢有五:一、长须而慢。二、衣服不净。三、空无志思。四、淫态无礼。五、调戏不节。经上曾说:‘摄意从正,如马调御,无憍慢习,天人所敬。’ 王:愿你留意,共还精舍! 孛:现在,我不能还这个精舍了。眼看国家,将要走入末路了。何以见之?一、远善知识而亲恶师。二、政府专用邪友小人。三、侮蔑圣智聪叡的人。四、教育违反圣教理论。五、上下淫佚,财政废糜。六、人民嗜酒,性好乱动。七、积弊太深,不敬长者。八、政令无方,反复无常。九、妇女不节,奢侈过度。十、蓄婢纳妾,世俗浇薄。有这十件事,我不能再住在这里了。经上说过:‘远避恶人,淫荒勿友,从事贤者,以成明德。’现在的人已非贤者,要成明德是很难的事。 王:有你在政府里指导,我很安乐,四方也无事。你去了,国中必定要出乱子的 。 孛:有八事可以安乐:一、顺事师长。二、率民以孝。三、谦虚上下。四、仁和其性。五、救危赴急。六、恕己爱人。七、薄赋节用。八、赦恨念旧。经上说:‘修诸德本,虑而后行,唯济人命,终身安乐。’人民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再施行一种仁孝的教育,政府不使人民担负太重,一切税赋要减轻,遇到危急的事,如荒年天灾,就要救济。而政府领袖再加能以宽大为怀,处处恕己爱人,事事虑而后行,这个国家自然会安乐的。 王:你不能去的,你去了,我要时常想念你的。 孛:那倒不必想念我,只要学智者那样想念就好了:一、鸡鸣念悔过作福。二、早起念拜亲礼尊。三、临事念当备豫。四、所止念避危害。五、言语念当至诚。六、见过念以忠告。七、贫者念哀给护。八、有财念行布施。九、饮食念以时节。十、分物念以平均。十一、御众念用恩赐。十二、军具念时缮治。要念就念这十二事。经上说:‘修治所务,虑其备豫,事业日新,终不失时。’就是说:国家的急务无过于修治一切,预备一切,使国家一切事业=农、工、商、交通、文化,以及佛教的事业,日渐日新,不要使人民荒废时光。 王:怎样来一个大贤人,替我把你留住? 孛:所谓大贤的人,要具有十行:一、学问要高远。二、要不违犯经中的戒条。三、要恭敬佛法僧三宝。四、要受持一切善法不要忘记。五、要制伏一切贪欲、瞋怒、愚痴。六、要修行慈悲喜舍四无等心。七、要好行与人有恩有德之事。八、要不扰害社会人民。九、要能化导不仁不义之人。十、要提倡改恶向善,不去作乱。经上说:‘明人难值,而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王:我的罪过真重,为蓄养着恶人,使你恚恨而去。 孛:恶人有十五种大恶:一是好杀。二是劫盗。三是淫佚。四是诈欺。五是谄谀。六是虚饰。七是佞谗。八是诬善。九是贪浊。十是放恣。十一是酗酒。十二是妒贤。十三是毁道。十四是害圣。十五是不计殃罪。这是为人十五种的大恶!经上也说过:‘奸虐饕餮,怨谮良人,行已不正,死堕恶道。’ 王:你如不肯留止,那是使我很惭愧的。 孛:人有十事最为可愧:一、为君王的人不晓得政事。二、做臣子的不忠不孝而且无礼。三受了人恩的不知报恩。四、有了过失不能知改。五、多夫或多妻。六、妇女不守贞操。七、所学习的行业没有成就。八、有兵仗的人不能战斗。九、悭吝的人见到人布施而不行布施。十、不能善意的使用奴婢。经上说:‘世傥有人,能知惭愧,是易诱进,如策良马。’ 王:我到今天才知道有道的人是难屈的。 孛:有十二难:一、任使专愚难。二、怯弱御勇难。三、仇恨共会难。四、寡闻论议难。五、贫穷负债难。六、军无帅将难。七、事君终身难。八、学道不信难。九、恶望生天难。十、生值佛时难。十一、得闻佛法难。十二、受行成就难。人有这十二种难。经上说:‘人命难得,值佛时难,法难得闻,闻能行难。’ 王:今天与你谈话,开了我很多的智识。 孛:为人应当知道的智识,大略择要的说有四十五事:一、修正己身。二、家庭内要和乐。三、对于九族要亲睦。四、处朋友要信实。五、求学问当从明师。六、做事必要有成就而且要好。七、才要高而智要远。八、宜遵守善事。九、富贵要行恩德。十、治财产要谨慎。十一、有财富要广作实业,以利贫人。十二、儿子年幼,勿付财物与他。十三、遇到善人与他交际。十四、苟合莫要相信。十五、财在县官,当早为提出。十六、买卖交易,相见以诚,勿要欺骗。十七、行旅投止必先视其妥当与否。十八、住的地方当知好坏。十九、入到他国当亲善人。二十、作客时要豪爽,无与强争。二十一、原来富的,可求恢复。二十二、素向贫的,勿要存大希望。二十三、宝物莫要示人。二十四、匿事不要告诉妇人。二十五、为君的人第一要敬贤。二十六、为君的人第二要优待有仁勇的人,才能取其忠信。二十七、治国首要清廉。二十八、凡趋一事都要立功。二十九、教育的纲纪要以孝顺为本。三十、师徒之义贵和以敬。三十一、欲多授弟子,务必要以仁义道德训诲。三十二、行医的当有效验。三十三、学术浅薄不宜施用。三十四、有了疾病当随医教。三十五、饮食要节省卫生。三十六、知识比美食还好。三十七、赌博游戏是伤财害命的。三十八、如有所施假贷,要亲手自付。三十九、为人作佐证要公正,勿枉无过。四十、以顺去谏人,勿要嗔怒。四十一,以忍辱行避一切恶。四十二、人本来无贵贱的,不要分别阶级。四十三、性情以和平为好。四十四、要能行道,以守戒清净为上。四十五、天下大道,无过于泥洹,得泥洹道者,不为生老病死所苦,不为饥渴寒热所逼,不畏水火怨家盗贼,也没有恩爱贪欲,众恶忧患,悉皆除灭,故曰灭度。王当自爱,我现在就欲告退了。 王:你欲去,还有什么话要教诫我的吗? 孛:凡是大水所荡到的地方,虽隔一百年都不能在那地方建立城郭,因为难免还被所荡。用人也是一样,向来是一个顶恶的人,他虽欲行善,那是不当信的 。因为如果他的恶心未灭,难免不再作恶,这也不可不戒!如其一个人有所为,譬如穿池一样,凿之不止,是必得到泉水的。因为事事有渐,智者不要见微,只要能济助其一种力量,终能够成就的,这也不可不知道。 王:前后所说,我皆贯心,举国士女靡不欢喜,就是以前的恶人也低伏下来不敢再说什么了,我愿听你的话。倘若遭遇到异人,何以知其明呢?换句话说,要从什么地方晓得他是善人呢? 孛:明者他的问答种种都与常人不同:他言无不善,师法本正,以此就可知道。明人的个性,仁柔谨悫,温雅智博,众善所仰,是无有疑惑的。观他言与行、心与口都是相应一致的。看他的一坐一起、一动一静都没有妄躁的,以此也足可知道。然而与明智的人谈话,宜得其意,得其意难,如把刀持毒,不可不慎! 王:欲事明者,要怎样才能不失其意呢? 孛:有两句话最要紧,就是‘敬而勿轻,闻受必行’。因为明者识真,体道无为,知来今往古,一归空无。人物如化,少壮有老,强健则衰,生者应死,富贵无常,是故安当念危,盛存无常。善者加爱,不善黜远,虽有仇恨,不为施恶。柔而难犯,习而难胜,明人如是,不可慢也。 王:如是尽心爱敬以事明智,能有福吗? 孛:怎么没有福?智者以圣言为法而导人民行其仁道,又喜乐开示愚痴蒙昧之人成为有智慧的人。治国则以惠施为善,行道则以导人为正,国家急难则能分解。进退知时,无所怨尤。恩德广大,不望其报。能这样的治国家大事,不但得福而已,终身也就无患了。你要深信不疑,政治的法则是不可失道的, 治国唯一要道就是劝民学善,人民都能奉行众善,那国家的利益就最厚了。 王:你要去,没有人能留你,使我心愁惨,我真欲发狂了,我向你忏悔改过吧! 孛:那又何必!如人不能泅,不当入深水。欲报仇者,不当豫娆。亲厚中诤,后更相谢。虽知和解善,不如本无诤。善不能赏,反听谗言, 今王如是。善安国者,而见驱逐,佞伪败政,反留食禄。宾客久留,主人厌之。我现在是宜退去了。 王:人命至重,愿垂忆念,我现在决不再听信恶人谗言,我以自己的力量奉事你胜于往前。 孛:你虽然这样说,恐怕不能如你说的那样做到的。你夫人的心意太恶,我不宜留。天下家家皆有炊食,沙门所以持 乞食者,自乐除贪,全戒无为,远罪咎也。 王:如今你既要去,但不要断绝往来,仍愿望你随时一来,以补我的遗恨吧! 孛:大家如果俱健的话,是犹可以复得相见的,我现在欲入山以修其志。与其近而相念恶,是不如远而相念善的。智者是可以譬喻自解的,再来说一事吧:譬如有人以蜜涂刀,苟得舐之以伤其舌,坐贪小甜,不知疮痛。如今四臣如是,但美其口,心如利刃,王其戒之!自今以后,你若有惊恐,只要常念到孛,众畏必除。再者, 枭乐冢,群鼠粪居,百鸟栖树,鹤处污池,物各有性,志欲不同。比如我好无为,正如王乐国一样的各有各的个性和志欲。不过用人方面要知道:器虽麤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不过要知道用,要会用罢了!我要去了,请退,有缘再会吧! 孛毕竟是离开蓝达王的政府,入山去了,王与夫人啼泣送之。大小人民也莫不号泣相送,孛毕竟是那样解解脱脱走入山中去了! 王一路送行=送着孛,还问孛国中有谁是可信的。孛乃介绍他的姊子=外甥与王,他说:‘我姊子贤善,可与谘议,时时共出,巡行国中,观民谣俗,可知消息。’孛临行时还是那样地为国为民。 自从孛走了之后,蓝达王的四个大臣就纵横于外,以佞辩为政;夫人于内以妖蛊事王,王呢,王意已经被迷惑了,也不复忧国忧民了。‘奢淫好乐,昼夜耽荒,众官群寮发调受取,无有道理,征卒市买,不复雇直,强者凌弱,专相抄夺,至相杀伤,不畏法禁,良民之子,掠为奴婢,六亲相失,迸窜苟活,灾异相属,王不能知,风雨不时,所种不收,国虚民穷,饥饿满道,歌谣怨声,感动鬼神。’人民呢,‘人民愁怖,亡去略尽,号泣而行,莫不思孛。’大家都想,孛在的时候,既能压伏奸人,又能慈育民物,于是人民莫不思孛。 这时际,孛的外甥见到这个国家荒乱毁坏到这样田地,于是就从他郡来与王说:‘大臣不正,放纵劫盗,掠杀无辜,残虐无道,人怨神怒,天屡降灾,远近皆知,而王不觉,今不早图,且无复民。’ ‘果如孛戒!我所任者,如狼在羊中,知民当散,如奔车逸马,道人既告,何以教之?’王听了孛的外甥的话,这才惊觉到。 ‘孛去国乱,皆由奸臣,王宜更计,国尚可复。愿一巡行,目见耳闻,当知其实。’ 王于是即与孛的外甥巡行国界,到各地去视察,结果听到人民的怨声载道。 或说:‘王治不正,使国饥荒,夜则困于盗贼,昼则穷于胥吏。衣食不供 。’ 或说:‘夜为盗所劫,昼为吏所夺 。’ 或说:‘王治不正,使国荒乱,盗贼不禁 。’ 或说:‘王无恩泽,政治不平,祭祀废绝,天旱水竭 。’ 或说:‘若王家善,孛自当留,国不乱也 。’ 王亲自见到人民饥饿的苦状,和听到人民的怨言,于是孛的外甥乃建议:‘宜退恶人,改往修来,与民更始。’并主张急请孛来,于是王又遣使入山请孛。 孛是大慈悲的仁者,他为着忧念十方众生,于是随着蓝达王的使者又来了。在蓝达王及人民的欢迎大会席上,孛演辞中有这样的一段: ‘王欲为治,不用贤人,既失其民,后又无福,治国不正,则使天下有诤夺之心。如人治产,不勤用心,则财日耗。国有勇武习战阵者,不足其意,则弱其国。为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 掠杀无辜,使天下怨讼,则天降灾,身失令名。治国以法,为政得忠,敬长爱少,孝顺奉善。 譬如牛行,其导直正,余牛皆从。贵贱有导,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布施平均。如是则世世豪贵,后可得泥洹之道!’ 孛来了,将那四臣的魔道之见破了,又把蓝达的王国政治扶入正轨了,于是‘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欢喜,四方云集,上下和乐,遂致太平’。 孛,是一个人间佛教的实行家。 这个故事是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的。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五日大醒法师撰于武昌佛学院贝叶楼 很赞哦!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