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世间还有桃花源?
世间还有桃花源?
以现代眼光来看陶渊明,他是个中年失业的大叔。如果一并阅读他的〈归去来辞〉、〈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还有王维的〈桃花源诗〉,有可能对他另眼相看吗?
离职有理吗?
一个中年男子,算是有才华的,但是几番浮沉后,下定决心公职不干了,回家吃自己。
如果是你的爸爸,你会拍拍手还是脸上泛出哀愁?

如果这是捷运上的中年大叔,你的看法又如何?
现在介绍的是,中学生躲不掉的陶渊明,一个明显会被世俗视为鲁蛇,却一路轻歌到人生终点的文人。
台湾中学教科书编辑者对陶渊明情有独钟,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国一必读,教师顺便可能还补充他的〈归园田居〉。到了高中,〈桃花源记〉来到你眼前,顺带有可能在老师引领下,意气昂扬的诵读〈归去来辞〉,事实上陶渊明这四篇作品的顺序却是以〈归去来辞〉最早,这是一个不折不扣,把辞职当解脱的讴歌。
为什么要辞职?理由正当吗?后路准备好了吗?事先为什么不跟我商量?陶夫人的震惊,你可以有同理心吗?也不是第一次辞职,现在四十一岁,中年失业,又没有失业给付或离职金,怎么冲动得像小伙子?和同事合不来,还是和长官不对盘?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同事不是来给你喜不喜欢的,是给你相处用的,投缘就深交一点,不投缘就好来好去,干嘛那么矜持?
上面这小段,可以请同学发展成对话或短剧,注意!就像并不是所有人自杀都像屈原,可以帮普天下赚到放假一天,也不是所有失业者都能潇洒的离开办公室,载欣载奔,所以请用心读读〈归去来辞〉,找出陶先生离职后最骄傲的情思。
自圆其说的心理建设
看不惯督邮对他接待长官仪容上的要求(束带),这也能构成辞职动机?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乖乖,俺比较没志气,孩子小又可爱,别说五斗米,三斗米俺也愿意弯腰,可以吗?你是压力累积太久了,一次爆开来吧!每个人「耻度」不同,自尊心不一样,官场上送往迎来不过是例行公事,丢出辞职信是很帅气的事,但也可以说太率性吗?整个时代走到东晋末期,风气差,景气很糟,你不做,自然有人做,但是,你说说在坚持什么?陶渊明说话了,是一种有所不为的狷介,或者说,「格」吧!至于家人肚皮温饱的事,我、会、负、责。
原来,他本是野生动物,他是灵活的野鸟,误陷尘网三十年,够了,他要抖落灰尘,一辞去工作,脚步轻盈起来,景色不再像在嘲弄他,他向家园奔去,整个家园好像也向他奔去。周遭的一切,都因选择了放下工作而完全异样起来。是的,这个选择不会错,只是嫌慢了些。无尽的迁就,有无限的理由,但是不再迁就,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自在,你看他「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轻快烂漫的笔调,看得出来他深庆自己及时折返。
躬耕链心志
陶渊明真的回家种田了,还在耕种中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片段。然而古代耕种技术不如现代,收成非常有限,这种有机式的耕种,导致草盛豆苗稀,但是再苦,也是自己选择的,不是吗?所以田要耕,耕种也就写入诗文,乐此不疲。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你读到春风快意的味道吗?诗人不单独巩固了景色或行为,最后再次自我心理喊话建设:「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换句话说,我告别暧昧虚幻,找到自己了,怎么过,都好!
悲喜交集
没有前面的解脱感,读起〈五柳先生传〉就会如见穷酸汉。五十岁以后的陶渊明,在物质上日益困苦, 甚至朋友都找机会请他吃饭喝酒,陶先生需要推辞吗?不,至少我在精神上是皇帝,难道你没看见吗?天下哪有人可以又自在又过得优裕的?既然我已经得到了最爱-我可以把书读到欣然忘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其他就跟大家招认了-是的,我是饮食匮乏,我是居处简陋,我的衣裳破烂不堪,既不必遮掩,也不必引以为傲。
真幸福在何方
自己看得开,世界就美丽。但是真的只能靠自己看得开吗?寻找美丽世界,不免虚构,当虚构成科幻或神怪故事,还能改编成电影或电子游戏,陶渊明晚年的桃花源记,像是现实,又像是梦幻!
一样要耕种,一样有养鸡,桃花源里是个微型农耕社会,是个宛如时光胶囊的秘境。但是没有压力(怡然),陶渊明描述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乱来到这里,几百年来不知道世事沧桑,但没有影响人民的快乐;没有接受都会文明供应物质,但是却对当下心满意足,于是人人必须叩问:什么是幸福的最重要元素,什么才是乐活的关键?我们看到不丹,小国寡民,快乐指数在开放西方文明大量进入之前曾是全球最高,我们也发现今天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多属于小国,那个供需高度互相需求,分工脉络犬牙交错的社会从来不保证幸福,紧张对抗的政治体制反而干扰人民的生活,谁说大一统才是人民要的盛世?
桃花源记的最后,关闭了再访桃花源的可能(有意前往的找不到,其后遂无问津者,嘎然而止),有心探索桃花源,不在去用卫星寻找世上是否还有遗世独立的小部落、小村落(例如中国太行之珠郭亮村),而在愿不愿把简约人生当成你未来的选项!
说实在的,陶渊明的作品与为人,自从他离开世间
后越陈越香,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已经高度推崇,到了唐宋,文豪一个一个瞻仰起来,但放心,靖节天上有知,也不会为此得意忘形的,他要的,只是自然、有机罢了。那么,让我们欢迎有机爸爸妈妈,带孩子找寻桃花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