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歌孙思邈 孙思邈养生歌有何作用
孙思邈养生歌有何作用
孙思邈养生歌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他重视养生和自身的修养,并且是个长寿老人,享年102岁,信奉老庄学说,炼气养神,精通各种书籍,并注重经验积累,制作各种草药和丹药,为病人防治疾病,救人于危难之中,使人免去灾祸。
孙思邈养生诀图
孙思邈一生钻研医学事业,修身养性,并且有悲悯慈心,主张无欲无求,一视同仁,无论是贫贱富贵,还是亲疏善恶,都普同一等。他用自己高超的医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被封为药王。
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气虚又是常见的疾病,并且可以引发多种病症,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与否,这时候,养生就是很重要的了。孙思邈对保健养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付诸于实践,对养生,养性,食疗,气功,针灸等方面成就显著,提出了治病于未然的说法。
他的养生决和养生法简单实用,疗效显著,根据《孙真人卫生歌》写出了孙思邈养生歌诀。主要体现饮食有节这个方面,又包括“饮食需要定时定量”和“温热适宜”两个方面,也包含了药师法门里面初步的息法和色法。
并且在歌诀中指出,五味会给身体机制带来影响。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这是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孙思邈的思想极具先见性,认为只要遵循养生古训,便可以老老而不衰,老而健康。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他生活的年代,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中,后来声名鹊起,当时的政府征他当国子监博士,孙思邈拒绝。
孙思邈像
他主要研究钻研道家经典,对医学相当的有兴趣,重点研究雇人的医疗方剂,更注重收集民间的经验,多年之后,终于写出了在我国医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又著有《唐新本草》,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据记载,孙思邈一生写出80余篇著作,不多现在大部分都早已失传。
孙思邈的一生都寄托在医学事业上,并不重视功名和官职,拒绝了朝廷多种的封官,希望自由自在的四处游历,研究中草药,峨眉山,终南山,下江洲,太白山,都有他游历的踪迹。
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家中散尽家财为他医治,他自小聪慧,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年,享年102岁。他在内科、外科、儿科和五官、针灸等多方面都非常精通,一生钻研了二十四项成果,在医学史上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他的思想在张仲景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了中医药,是医学史上的先驱,被西方国家尊称为“医学论之父”。孙思邈还十分的注重医德,讲究“无欲无求”,“一视同仁”、“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是我国古代著名而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孙思邈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医学家。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被誉为是“古代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不过人们提起孙思邈的时候,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孙思邈这个人到底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像
根据史料记载,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享年102岁。这是历史上比较清晰的记录。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据记载,孙思邈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但是在北周时期,洛阳总管独孤信曾经见过他并赞其“神童也”,而独孤信卒于公元557年,所以有人推算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到公元682年,他活了141岁。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传说,可信度比较低,大多数史料记载,孙思邈卒于682年,而关于他出生的时间却又有不同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生于公元581年。根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孙思邈当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享年102岁。
第二种说法是生于公元560年以前,费得道在《中国医学略史》中推测,孙思邈在578――579年间至少年逾弱冠,如此,孙氏应在公元560年以前诞生,其享年应为120岁以上。
还有一种说法,生于公元541年,这里的缘由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了。但是根据孙思邈和他儿子孙行的年龄又推翻了这种猜测。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孙思邈年幼时曾经体弱多病,家中散尽家财为他医治,所以他小时候就立志做悬壶济世的医者。
孙思邈像
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医学家,留下著名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称为是中国的“医学论之父”。不过相比于他的生平轶事和所留下的医学文化遗产,人们对他感兴趣的还有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活了102岁,这是史书上比较明确的记载,但也不是肯定的,只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这个观点,还有的说是活了一百二十多岁,最高的猜测是141岁,就算是最低的也有九十多岁,算得上是真正的长寿之星,百岁老人。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从体弱多病到长寿老人的呢?据说,这都要归功于他的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可归为以下点。发常梳(明目,防脱发治头痛)、目常运(明目)、齿常叩(促进肠胃运动,防蛀牙和老化)、漱玉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耳常鼓(增强记忆和听觉)、面常洗(面色红润防皱纹)、头常摇(防止颈椎病)、腰常摆(阳气固肾,防止腰痛)、腹常揉(腹部胀气)、摄谷道(长寿秘诀)、膝常扭(保护膝关节)、常散步(运动)、脚常搓(治失眠、降血压、缓解头痛)。
他的养生十三法因为简单而实用,被当时的人们慢慢接受,最后风靡整个朝代,直到现在,这也是一种十分好的养生方式。
孙思邈著作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者,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而孙思邈的著作也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孙思邈著作大概有八十几种,不过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
孙思邈图片
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主要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等等,其他的冠名孙思邈的著作还有四十多种,但是到底是不是孙思邈所写的已经不能确定,而且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更加不能考究作者到底是谁。孙思邈著作里面最为让后世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本著作是中国古代中医的百科全书。

而孙思邈之所以成为医者,是因为他小时候体质不好,总是生病,所以他才立志作为医者。当然,孙思邈不仅仅是在医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就是在医者的精神上也有颇多的研究,他的著作《大医精诚》不仅讲述了医术,也讲述了作为医者的精神,是两者的高度集合。
可以说,孙思邈注重的不仅仅是医术,同时也注重作为一个医者的仁心,是当之无愧的医学界大家,值得后世人敬仰。
孙思邈的著作非常多,而且都是医学方面的著作,他的一生可谓是完全奉献给了医学,不仅仅是对当时,就是在如今,他的著作也对医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失传了,留下来的也就寥寥几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