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芬兰罗瓦涅米 芬兰文化园
芬兰文化园 最初于1958年投入使用,芬兰文化园于1964年重新修建,以庆祝芬兰面对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文化身份。芬兰移民于1885年首次定居克利夫兰。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芬兰人来到这里,其中大多数人定居

芬兰文化园
最初于1958年投入使用,芬兰文化园于1964年重新修建,以庆祝芬兰面对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文化身份。
芬兰移民于1885年首次定居克利夫兰。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芬兰人来到这里,其中大多数人定居在克利夫顿大街西25街和西38街之间的地区。这段城市最终被称为“小芬兰人”。起初,芬兰人社区的发展相对缓慢,19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只记录了居住在克利夫兰的79名芬兰人。在接下来的20年里,又有592人来到这里,到1930年,人口普查记录了3000芬兰人居住在这座城市。其中,约一半居住在克林顿大道地区。克利夫兰及其周边地区的芬兰居民点仍然很小,他们的后代经常迁入普通居民区,而不是住在社区社区。到了20世纪80年代,克利夫兰的“小芬兰”已经不复存在了。
芬兰文化花园里有4尊杰出的芬兰人半身像和一块花岗岩石碑,是为了纪念芬兰人民的精神,并纪念芬兰作家亚历克西斯·基维(1834-1872),他用芬兰语写了第一部有意义的小说。半身像纪念:医生和民俗学家埃利亚斯·隆罗特(1802-1884);作曲家让·西贝柳斯(1865-1957);诗人约翰·路德维奇·鲁内贝格(1804-1877);政治家和哲学家约翰·维尔赫尔姆·斯内尔曼(1806-1881)
很赞哦! (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