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界三国鼎立哪三国 赤壁鏖兵定乾坤: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
赤壁鏖兵定乾坤: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 gt 当带兵溯江西上时,已整顿军队在樊口(今湖北省武昌西北)相候。双方组成联军,由周瑜统一指挥。他率军继续逆水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东下的水

赤壁鏖兵定乾坤: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
> 当带兵溯江西上时,已整顿军队在樊口(今湖北省武昌西北)相候。双方组成联军,由周瑜统一指挥。他率军继续逆水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东下的水军前锋遭遇。> > 曹操原以为大军压境,会俯首投降,没想到孙权会同他交战,且还与刘备联合在一起。这时曹军许多将士因水土不服而患病,士气非常低落,两军相遇,曹操就吃了败仗,只得扎营安寨,将水军屯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与陆上大军相依,两军隔长江天堑对峙。> > 曹军不习水战,在船上奔袭,易于晕船,加之军中发生瘟疫。土兵病倒不少,有人献计说:“船小容易颠簸,若以铁链相连,将船只联结一起,并在船上铺上木板,构成大型方舟,使士兵登舟如履平地,待操练完毕,便可渡江杀敌,一举而胜。”> > 也有人反对说:“铁链锁船固然能解我军畏水,但极易被敌火攻。”> > 曹操思虑再三,说:“天寒地冻,只有西北风,敌军火攻,反烧自己,有何惧怕之理!”他命士兵做成方舟,果然自如多了。> > 周瑜麾下老将黄盖见曹军联接战船,急忙向周瑜报告说:“曹军锁牢船舰,急切难以解开,若用火攻,必奏奇效!”周瑜说:“此意与我不谋而合,但冬天北风劲吹,如何用火攻,还需斟酌。”他们就准备起来,伺机而行。> > 先是黄盖在军营中故意“倚老卖老”顶撞周瑜,而周瑜“执法如山”将黄盖重重地杖责了几十大板,先为黄盖产生“异心”作准备,这就是民间盛传的谚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黄盖挨打后,派遣使者到曹营送了一封求降信。信中说:“我是东吴老将,本应效从主命力战守土,但丞相秉乘天意,收取江东,效主命则违天意,实难两全。周 瑜小人得志,不尊老将,擅用刑罚,尽失人心,江东必将亡于他手,我思前想后,为遵天意,为报私仇,决意归降,若蒙收纳,我将在营委曲求全,待等总攻之日, 决意投奔,愿为前躯,舍身效命。”> > 曹操何等精明,当即将信往地上一扔,命人将来使绑了。那来使虽然官职卑微,可威武不屈,昂首大笑:“我死不足惜,只是辜负了黄盖将军一番苦心!”> > 这使曹操。他本多疑,心想:如果黄盖真的投降,岂非天赐良机?若是黄盖诈降,我将上当。再一想:黄盖只是东吴的一个将领,即使诈降,在自己的百 万大军面前,能有多大作为,权衡利弊,接纳黄盖利多于弊,不过他仍是不放心,就将来使关押,自己派人去东吴营中探听消息。> > 曹操派出探 子,潜入黄盖营外,将账篷挖了一个洞,向里面观望。见一老将军伏在榻上,股背上皮开肉绽,被打得确是不轻,还听那老将军还在痛骂周瑜,在旁伺侯的士卒,一 边给老将军敷药,一面也在嘀嘀咕咕,面露不平之色。探子探得真情,回去向曹操报告,曹操便不再犹豫,放出那个使者,答应接受黄盖投降,由黄盖约定日期,到 时归降,定有重赏。使者回去后,又传来消息,说黄盖感谢丞相大恩,约定冬至日率部来降,这就是人人常说的“苦肉计”。> > 到了约定日期,黄盖将几十艘兵船装备停当,每条船上装满干柴枯草,灌上膏油,外面蒙上帷幕,插好旌旗,以掩人耳目,再在船尾上系了条小船。> > 冬天时光,一般多刮西北风,这正是曹操不怕火攻的主要原因,但难免也有刮东南风之时,特别是冬至那天,经常要刮东南风。中国地域广大,曹操久居北方,不了解南方气候变化。这时江上正刮着东南风,黄盖指挥船只向曹营急驶而来。> > 江面上朦朦胧胧,曹军见江中船只,以为是黄盖来降,都很高兴。就在这时,黄盖命人燃干柴枯草,自己则率兵士回到船尾拖着的小船上,割断缆绳,使之脱离牵 连,几十艘船只犹如几十条火龙,急向曹营水寨冲去。曹军知道上当,联接着的“方舟”已被大火引燃,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整个水寨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连岸上的 石壁都映红了。不一会,岸上大营也着火烧燃,曹军被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 周瑜率领主力在南岸早就整装待发,看见火光冲天,忙命士兵擂起战鼓,攻过江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把曹军打得大败。> > 在弥漫的烟火中,曹操带领残兵败军,忽忙从陆路,经华容(今湖北监利东北)向江陵退去,途中泥泞不堪,战马陷入泥潭,难以脱身。曹军争相逃命,又死伤不少。逃到江陵,清点人数,曹军死伤大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 > 曹操命堂弟曹仁守江陵,自己则回转许都。后来曹操又收缩战线,放弃江陵,退守襄阳。> >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之一。孙刘联兵的胜利,使他们的地位得到巩固,曹操不敢轻易向南用兵,从而奠定了魏、蜀、吴鼎立的局面。 很赞哦!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