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怡和行 揭秘: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揭秘: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浩官对他的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
美国
,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美国学者马士说,“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2001年,伍秉鉴与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以及成吉思汗、和|、宋子文等人一起,被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
一向重农抑商的清朝竟出了位“世界首富”,这位伍富翁是个什么样的人?
17世纪后期,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官府赐予的垄断外贸权,加之自身的努力经营,广州十三行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
清代
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伍秉鉴便是这“堆满银钱”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伍秉鉴走上十三行舞台时,行商的领袖,是潘振承创办的同文行。伍秉鉴不但让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潘氏成为行商总商,更让伍家的资产达到十三行顶峰,这自有其独到之处。
对于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大清行商来说,全部的贸易机会都寄托在洋商身上,这里充满着激烈的行业竞争。而伍秉鉴首先做到的,就是“征服”了洋商。
当时,行商与外商的交易虽然数额巨大,但双方的贸易经营全凭口头约定,从不用书面契约。1805年,外国商号按照约定运到广州一批棉花,货到港后发现是陈货,行商们都不肯碰,然而伍秉鉴却收购了这批棉花,也因此亏了1万多元。有人因此认为他“天生性格谦恭顺从”,并以习惯思维揣度他面对洋商“胆小如鼠、懦弱无能”,但事实上,伍秉鉴却凭借这样的做法广结善缘,与许多洋商建立起私人的友谊――这种相互信任在无契约基础的贸易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尤为关键的。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