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一书的进步思想及其局眼性是什么?
《孙子兵法》一书的进步思想及其局眼性是什么?

1、政治经济思想
孙武反复强调对战争必须采取严肃认真和慎重的态度。《孙子兵法》一开头便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时又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孙武根据战争的历史经验,主张要准备战争,他认识到战争对国家的存亡兴废关系,把用战、慎战和备战结合起来,反映了他充分重视战争,认真对待战争的思想。
另外,孙武又提出了修道而保法思想。这本身是对慎战思想的补充和发展。所谓道,孙武认为是令民与上同意。只有国君修明政治,才能使民众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法,就是信赏明罚,令出必行。如果原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他认为只有保持法制的军队,才能有战斗力。
孙武注意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着重论述了物质力量对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这是说作战及方的土地大小、物产多少、人口众寡、军事实力的强弱是衡量战争胜败的&质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孙武提出了速决战的作战方针。战争拖久了,就会钝兵挫锐,力屈,造成国用不足。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他认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因在具体战役上,他强调一个速字,要其疾如风,动如雷震,集中力量迅速取得胜利。
在论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时,他还非常重视利用敌对国家的资财、人才。他主张因粮于敌,认为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一石,当吾二十石。因之产生了胜敌而益强的原则。孙武主张厚赏士卒,善待俘虏,利用缴获的武器、军事物资、俘虏充实自己的军队,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2、军事思想
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是孙武认识战争,指导战争的根本规律。他指出: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他认为指挥作战只有熟知敌情、我情、地形、天时和战场条件、社会条件,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是孙武军事斗争的策略。他从战争与经济、政治、外交的总体关系上看待战争,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军事斗争结合3起来,他特别强调用政治斗争达到必以全争于天下的目的。他认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的上兵伐谋并不是不要军事斗争,而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开展政治和外交斗争,去战胜敌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是孙武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作战方法。只有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迫使敌人听从自己的指挥,致人而不致于人,才能战胜敌人。孙武认为,作战首先要创造不被敌战胜的条件,以寻找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奇正并用,避实击虚,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孙武的战术指挥原贝0。孙武认为,统率三军部队,可以使之与敌作战而不致于失败,这是善于出奇用正的缘故。我军要力求造成压倒敌人的优势,避实击虚,兵威之所加,如以石击卵。在战术指挥上,孙武认识到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要见利而思害,见害而思利,只有审时度势,利害相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才能作出正确决定,从而取得意想中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