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韬光养晦典故 雍正皇帝胤G传:韬光养晦终登皇位,改革积弊禁止朋党

火烧 2022-05-17 04:01:54 1120
雍正皇帝胤G传:韬光养晦终登皇位,改革积弊禁止朋党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在庄严而又神秘的紫禁城中又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婴儿就是44年后登上乾清官内金碧辉煌龙椅的清朝的第五代君主胤G

雍正皇帝胤G传:韬光养晦终登皇位,改革积弊禁止朋党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在庄严而又神秘的紫禁城中又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婴儿就是44年后登上乾清官内金碧辉煌龙椅的清朝的第五代君主胤G。

一、韬光养晦终登皇位

胤G与康熙众多的儿子一样在帝王家的荣华富贵中慢慢长大。康熙对他的儿子们是严厉的,教育抓得非常紧。皇子年满6岁便入南书房读书,皇子的师傅都是翰林院中的博学大儒。学习的课程有满文、汉文、蒙文及儒家的经史书籍,另外还有军事,体育等科目。每天五鼓,天还未明,便须起床,进书房学习。每天的课程皆是排好了的,先读史、作文、然后有满文师傅教满文,下午学习骑射。直到太阳落山,一天的功课才算结束。康熙皇帝看到一些贵胄之家对子孙娇生惯养,长成大人,则是废物,害了子孙。因此,他对诸皇子要求甚严,康熙帝经常在繁忙的政务中,检查皇子的功课,尤其告诫他们要熟读四书五经,贯通性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上之人。

随着皇子们年龄的增长,康熙皇帝还让他们接触一些军政事务,经受实际锻炼,以增长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8岁以后胤G经常随父皇去边塞,了解边塞形势。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15岁的胤G同几位哥哥参加了曲阜祭祀孔子大典。第二年和康熙三十九年两次随父亲考察了永定河(又名浑河),并亲自主持了永定河的治理。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胤G与诸兄弟参加了对噶尔丹的讨伐,他受命掌管正红旗的大营,虽然这只是象征性地坐镇正红旗,并没有真正亲临前线、躬冒矢石,胤稹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康熙四十二年,他跟随康熙南巡,由德州、济南、泰山、沂州,经淮安、扬州、镇江而达杭州。返途经南京、沛县、东平、东昌返京,历经4个月时间。胤G得以详细了解了沿途风俗民情及运河闸坝工程。

清朝的传统原是不立太子的,皇位的继承人由老皇帝死前指定。这种不立储君的方法既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各个有继承皇位希望的人都能效忠皇帝,拼命出力,博取皇帝好感,以求被立为君。弊在不立储君,觊窥皇位者多,容易造成父子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甚至刀兵相见,酿成争位的大祸。康熙皇帝即位后斟酌立太子的利弊,决心改变清朝的习惯,学习前人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办法。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他将孝诚皇后所生年方2岁的皇二子胤i立为太子。皇长子胤A因为是庶生,没有得立。其后,康熙的几个儿子争夺储位,刀光剑影,不可开交。胤i立而废,废而又立。

康熙因废太子问题,劳神伤心,生了一场大病。而诸皇子多忙于经营自己势力、争夺储位,很少关心父皇的病。只有胤G和胤祉问医问药,关怀备至,很得康熙的欢心。所以,在胤i复立之时,康熙大封诸子,胤G与胤祉、胤祺一起被封为亲王,超过了胤i等人,得到了很大的胜利。此外胤G很懂得伪装、韬光养晦、避免锋芒太露而遭忌妒。他在形势未明之前与各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他虽然对胤i表示关心,同时也与胤i保持某种联系。对其他兄弟,他在父皇面前只说好话不讲坏话。有人需要时他都能给以支持。他得到亲王之封后,自己上奏要求降低世爵,提高其他兄弟地位。他这样的做法,很得康熙好感,称赞他明白事理。

胤i的复立并没有平息诸子之间的争夺,也没有消除他与父皇之间矛盾。胤i复位后,照旧收集党羽,招兵买马,迅速纠合了一批亲信大臣。眼见他羽翼日益丰满,日益骄横无忌,康熙只得再次采取断然措施,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再次废掉了他,逮捕了太子党人,将托合齐焚尸扬灰,耿额,齐世武等人锁拿审问,同时明确表示不再立太子。他说没有合适的人,立了反而引起争斗,本朝向无立太子惯例,不立亦不为过。

巧于心计的胤G看清了胤A、胤i,包括胤祉都不可能被父皇选为嗣君了,他在其他诸皇子中年龄居长,占据一个好的地位,当然也就产生了接班的想法,暗地里做些准备。胤G的做法是尽可能地迎合父皇的意旨,取得父皇的喜爱。外松内紧,一方面底下加紧活动,分别取得了守卫京师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和在西北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的支持。一方面向父皇,向世人表现出自己对皇位没有兴趣,麻痹康熙和诸位弟兄。

自胤i二次被废之后,康熙对胤G更器重了,许多重要的国务活动让他参加。康熙五十一年,胤G参加了对太子党人的审判。康熙五十四年,参与议定西北军事。五十七年皇太后安葬,胤G代父读文告祭。康熙六十年,康熙登极六十年大庆,胤G前往盛京大祭。回京后,又衔命祭祀太庙、后殿。同年,会试不第士子以取士不公闹事,胤G受命处理。当年冬至,他还奉命代父皇祀天于圜丘。康熙六十一年,胤G带人盘查京通仓物。这说明,康熙对立胤G为储君已有了一定的想法,故而让其全面参与军政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七日,康熙皇帝病了,冬至的祭天礼由胤G代行。十三日,康熙在畅春园召见胤G,在胤G未到之前,康熙已向在病榻旁的胤祉、胤祥、胤礻异、年大庆、隆科多等人交待由胤G继皇帝位,胤G到后,向父皇问安,康熙告诉了他自己的病症,胤G含泪进行了劝慰。到晚上8点左右时,康熙溘然长逝。胤G哀号痛哭,隆科多乃当众口头宣布康熙遗诏、命胤G即位,胤G当时惊恸昏倒,在大家的劝慰下,强起办理父皇丧事。当晚将康熙遗体运回后宫,次日封胤祀为亲王。召胤_回京,关闭京城九门。十六日向天下颁布遗诏。二十日胤G登上了皇位受百官朝贺,改第二年为雍正元年。宣布继承父皇的一切法规,不作变更,呼吁皇室团结,诸兄弟一体,共图清朝万世之固。

由于野史纷纭,雍正的即位是不是康熙的意旨,合法与否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史学家也莫衷一是。

韬光养晦典故 雍正皇帝胤G传:韬光养晦终登皇位,改革积弊禁止朋党

二、惩除政敌巩固皇权

雍正坐上皇帝宝座,他的兄弟们,尤其是胤礻异、胤_是不死心的。一天不彻底解决兄弟间的争斗,他的皇位就一天坐不稳。而这件事情的处理又远较一切事情为复杂,不能不花费他大量的精力。

雍正即位的第二天便封他的政敌胤礻异为亲王,让他和胤祥(皇十三子,与雍正关系最好)、隆科多以及胤礻异的亲信马齐一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办理一切事务。同时还任用了胤礻异的一些亲信人物。雍正这一着大出人们意外。胤礻异的手下人个个弹冠相庆,只有胤礻异心怀疑惧。他对人说: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没有明日杀头之意?胤礻异作为局内人,自然比别人想得深刻。但雍正这样做却有效地堵住了许多人的嘴,同时也将胤礻异控制在自己手中,逐步分化他的亲信。他想暂时稳住胤礻异,以待时机成熟时再下手杀他。

对待胤_,他的同母弟弟,雍正真是不好下手。胤_是皇位继承人最有力的竞争者、又加上社会上到处传扬雍正夺了胤_皇位的谣言,胤_很是受人同情,因此,他具有潜在的号召力,雍正决不能掉以轻心,泛泛视之。胤_当时正在西藏抗击准噶尔,父亲一死,雍正火速令胤_回京参加父皇的丧事,将前线军事交与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尧处理。胤_到京之前,专门派人请示,是先谒父皇梓宫,还是先朝见新君。雍正命他先谒父皇灵柩。胤_褪到灵堂,望见父皇灵柩,百感交集,哭倒在地。雍正远远地站在一旁,胤_对登上皇位的亲哥哥,当然满怀仇恨,但人在矮檐下,又不得不敷衍向哥哥叩头。雍正为表示自己的兄长风度,上前扶他,胤_却不理他,使雍正很难下台,这使雍正非常不快。雍正因此借这件事,斥责胤_气傲心高,削除了他的王爵,只保留贝子封号。过了一个月时间,雍正和诸皇子送康熙灵柩安葬东陵。事毕后,便令胤_留下看守父陵,实际上便把他囚禁在了遵化。胤_的几个亲信也被收拿治罪。

雍正对胤_的无情,使他们的母亲吴雅氏非常伤心,但她管不住长子,帮不了幼儿,一气一急之下便生起病来。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得病,次日便死了。这个小家出生的女人,无福去做荣贵的皇太后,撒手离开了这个骨肉之间不能相亲相爱的世界。吴雅氏的死,据雍正的政敌说,是她要见胤_,雍正不允许,她一气之下撞了铁柱子。这个说法真实性颇大,雍正为了安慰他的母亲,马上封胤_为郡王,但仍圈囚在遵化。不久胤_的妻子也染病而死。胤_遭到如此打击,感到悲愤而又沮丧,向雍正表示他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希望哥哥放他一马,因此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皇九子胤K、皇十子胤礻我亦是胤_的支持者,他们对雍正的上台同样心怀不满。雍正在胤_回来后命胤K前往西宁办事,暗里令年羹尧把他软禁在西宁。同时借故将胤礻我革去郡王爵位囚禁于京师。对废太子胤i,大阿哥胤A,他照样予以严行禁锢。

雍正在处理诸兄弟中,初期并不残酷,不危及他们的生命。他知道在刚继位时若开了杀戒,会激化皇室的矛盾,反倒不利于他的统治。但雍正对诸兄弟政治上的迫害却是一步一步加紧的。

经过了两三年准备,他的权力已巩固,他就准备彻底解决问题了。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正月,雍正罗列了胤礻异种种不法,将其降为民王。圈禁高墙,赐名阿其那,意为狗。五月向内外臣工、军民人等颁布胤礻异等人罪状。胤K赐名塞思墨,意为猪,同年八月被害于保定。九月胤礻异也不明不白地死于禁所。惟有雍正同母之弟胤_保留下一命,活到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至此,雍正彻底结束了诸兄弟争夺皇位的斗争,巩固了他的地位,加强了皇权,确定了他不可动摇的权威。雍正从皇位的争夺中摆脱出来之后,始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