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开放包容是什么短语 佛陀的开放与包容

火烧 2022-01-10 23:22:28 1041
佛陀的开放与包容 佛陀的开放与包容史飞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佛教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爱因斯坦认为,佛教的“知觉了知”是“一切真正科学的原动力”,“如果说有哪一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

佛陀的开放与包容  

佛陀的开放与包容史飞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佛教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爱因斯坦认为,佛教的“知觉了知”是“一切真正科学的原动力”,“如果说有哪一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话,那一定是佛教了”。孙中山先生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这些话说明,佛教是最接近理性的。早在佛陀立教之初,就将信仰建立在理性之上,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开放与包容上。佛陀在传教生涯中,常常会遇到其他教派的门徒向他质疑、发难。每当这个时候,佛陀总会平心静气地对他们进行耐心说教,结果这些人往往由于内心悦服,而要求做佛陀的弟子。这个时候,佛陀总是要求他们继续恭敬自己以前的导师。佛陀尊重其他宗教,认为谁都可以相信他所喜爱的。佛陀曾劝告婆罗门的弟子们:“护法的智者,不应做如是结论:‘只有这才是真理,余者皆假’。”佛陀在传教时,不但允许批评、怀疑,而且屡屡告诫弟子,不要盲信权威,应该运用自己的心来判别抉择,当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然后再信受奉行。佛陀常对弟子们说,即使是对佛自身也要进行审察,这样弟子才能充分相信自己所追随的师尊的真正价值。佛陀在即将入涅盘时,还反复要求弟子们,如果对其教诫仍有所疑的话,应该在这最后的时刻提出来,以求解答,结果弟子们无人做声。佛陀再次耐心启发说:“假使你们因为尊敬你们的师尊,而不肯提出问题的话,甚至有一个肯告诉他的朋友也好。”佛陀的意思是,弟子们可以将疑问告诉他的朋友,由朋友代表自己向佛发问。于是,大众公推阿难出面,向佛陀咨决了“佛涅盘后以谁为师”等四大难题,得到了佛陀“嗣后以戒为师”等告诫答复。有一年,我在终南山律宗祖庭净业寺听本如法师开示,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徒弟们啊!不要因为口口相传沿袭传统,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它很有逻辑,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它很有哲理,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它引用常识,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它轰动一时,影响广泛,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说的人的权威,你就信以为真;不要因为你先入为主的观念,你就信以为真;更不要因为他是你的导师,你就信以为真。”当时我觉得这话极富哲理,所以就记了下来,以后每次外出讲课我都要引用它。今天我总算明白,这话的源头在佛陀那儿,本如法师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发挥。佛陀对多元真理的肯定,在古印度阿育王时代就充分表现出来。公元前三世纪顷,“佛教护法名王”阿输迦(阿育王)遵照佛陀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精神,恭敬对待他治下的每一种宗教。他曾在岩石上雕刻了许多诰文,其中有一则原文尚存:“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由此可见,佛教是何等的开放与包容,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思想无禁区”是何等地相似!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对佛教曾做过精深的研究,堪称佛学家。马老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是正。”今天,我们弘扬佛法,应该回望源头、回到原典,重温佛陀生前教诲,秉持佛陀最初的本义真见,破除门户、摒除偏见,无迷信、无妄见,不禁怀疑、不仇外道,以一颗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来接纳一切。唯有如此,佛法才能广大、复兴。 >

开放包容是什么短语 佛陀的开放与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