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何做个深谋远虑的人 张: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火烧 2022-08-25 19:00:46 1055
张: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东吴集团草创时期可谓历经艰险,之所以能够在短期之内获得成功,离不开两位重要谋士。一位是彭城人张昭,另一位则是广陵人张。自加盟东吴集团之后, 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

张: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如何做个深谋远虑的人 张: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东吴集团草创时期可谓历经艰险,之所以能够在短期之内获得成功,离不开两位重要谋士。一位是彭城人张昭,另一位则是广陵人张。自加盟东吴集团之后, 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一人在阵前临机决断,在他们的协助下,孙策的平定江东之战才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之中,张的历史作用更为显著。 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为孙策指明了东吴集团的发展方向,同时还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出使曹魏,成为刚刚崛起的东吴集团与日渐强大的曹魏集团之间沟通 的桥梁,在他的周旋之下,东吴集团与曹操集团结成了短暂的战略同盟关系,这也为东吴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张是一位对于东吴集团的草创、 建立和巩固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谋略家。> >   一> >   张,字子纲,汉末徐州广陵郡人,出生于元嘉三年(公元 153 年)。> >    张青少年时期就前往当时东汉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并拜博士韩宗为师,专研西汉学者京房《易经》及欧阳氏《尚书》,后来又在外黄县跟随名士学习韩氏 《诗经》、《礼记》、《左氏春秋》,早年就以学识渊博闻名于世。张的学业结束之后回到了家乡,不久便为广陵太守、琅邪人赵昱所赏识,被推荐为孝廉,后来 又被推荐为茂才,不过张却没有去应试。到了中平年间,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等三公府都征召张担任属吏,但张也称病不去就任,而是继续留在 家乡一心学问。> >   张推辞官职的这一段时间,汉末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大将军何进联合各地知识分子及士大夫与宦官争权失败被 杀,之后是袁绍、袁术为首的世家大族在京城洛阳诛杀宦官,一夜之间外戚集团及宦官集团突然在汉末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是让所有人都始料 未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凉州军阀董卓趁着朝廷出现政治真空的有利时机一举攫取朝政,引发了士大夫及各地诸侯的不满,一场征讨董卓的战争在中原大地逐渐展开。 不过由于讨董联军的内讧,这场战争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群雄争霸,东汉政权也从此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张所在的徐州自然也难逃战争的厄 运。自初平三年(公元 192 年)开始,徐州便已经成为曹操集团的攻击目标。在随后的数年间,徐州先后数次遭到曹操的进攻,徐州百姓伤亡惨重,不少人被 迫逃往局势较为平静的徐州南部地区。> >   此时的张一面注视着徐州局势的变幻,一面还在悉心照顾自己年迈多病的母亲。母亲的病情也让张 不得不放弃离开徐州这块是非之地、举家南迁的打算,后来张的母亲病逝,张又按照当时的风俗为母亲守孝。也就在同一时间,年仅十七岁的原豫州刺史、破虏 将军孙坚之子孙策来到了距离广陵不远的江都。孙策来到江都,是为了安葬自己在军阀混战中意外身亡的父亲并将家小迁至江都定居,同时孙策还肩负着一个家族的 使命:为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孙策遍访当地的能人异士,为自己的复仇大计寻找能人辅佐,定居广陵且闻名遐迩的张自然也成为孙策求贤的 主要人选之一。> >   孙策来到广陵之后,曾经多次前往张家中拜访,并向张进行请教。孙策表示,目前天下大乱,汉室倾覆,各路军阀纷纷拥 兵自重图谋一己之私,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扶危救困协助朝廷平息叛乱。自己的父亲孙坚当年曾经与关东联军一起征讨董卓并在夺取洛阳一役中获得了巨大的成 功,本来打算利用夺取洛阳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董卓这个祸乱朝廷的奸贼,但父亲的理想却因为关东联军的内讧而破灭,孙坚自己也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战斗中意外地 被黄祖杀害,如今自己虽然年少愚昧,但却有着平定天下叛乱的远大志向,打算向袁术讨还父亲当年留下的兵马去投奔在丹杨担任太守的舅舅吴景,然后招兵买马, 占据扬州东部的吴郡、会稽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之后向刘表盘踞的荆州发起进攻,为父亲报仇雪恨,并协助朝廷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 >   对于 孙策这位未满弱冠的少年英雄,张还是非常了解的。孙策此时尽管年轻,但已经在江淮一带具有极高的声誉,不少世家大族和名士都与其交往密切,其前途不可限 量。不过,老成的张还是打算考验一下孙策这位年轻人的耐性,于是他平静地表示自己无才无能,加上又处于居丧期间,没有什么可以帮到孙策的。> >   张的推辞显然没有减弱孙策急切的求才之心,孙策又诚恳地对张表示:先生的大名早已闻名江淮,很多人都称赞先生的深谋远虑。自己是真心诚意向先生请教,希望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孙策激动之下,言谈之中不禁泪流满面。> >   听到孙策发自肺腑的表白,张终于被感动了。于是,他为孙策提出了一整套发展方略。张说道:> >    春秋时期国运衰落,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称霸一时,延续了周朝数百年的基业。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在这种局势下将军你打算秉承父亲的遗志,可谓正当其 时。以将军骁勇善战的特点,可以前往丹杨投奔舅舅吴景并在那里招兵买马,积蓄和发展自己的力量,然后向扬州和荆州方向发展,将这两个地区纳入自己的控制范 围,之后再凭借长江天险发展自己的势力。到那时再平定各地的叛乱、匡扶汉室,其功绩等同于当年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如果将军按照这个发展下去,就一定能够成 就一番伟业,到那时我也一定会与好友一起渡江南下协助将军。> >   张的这一套完整而具体的策略,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与十余年后诸葛亮对刘备所提出的“隆中对”> >    相比,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个战略当中,既有短期规划,又有中长期的发展策略,是东吴集团草创、发展的宏伟蓝图。难怪孙策听完之后深受启发,感 慨万千,对张表示自己将遵循这个策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同时,孙策还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张,双方也结成了忘年之交。> >   “广陵对”之后,张便加入了孙策所创立的东吴集团,成为孙策幕府中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并被孙策授予正义校尉之一。是年为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此时的张四十二岁。> >   二> >    随着张昭、张等人的陆续加入,孙策的力量逐渐壮大。兴平二年(公元 195 年),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事正式开始了。此时的张与张昭一起成为孙策的左 膀右臂。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一人在阵前临机决断。在他们的辅佐之下,孙策在江东地区的发展非常顺利,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已经完全占领 了丹杨、吴郡、会稽这江东三郡,为统一江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时间也是张人生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就在张积极为东吴集团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的时 候,从徐州传来了一则噩耗,让张悲愤不已。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年底徐州牧陶谦病故,豫州刺史刘备接受陶谦的遗命继任徐州牧,但是徐州的混乱局 势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好转。就在第二年年中,张早年的伯乐、时任徐州广陵太守的赵昱被笮融杀害。对于赵昱的死,张满腔悲愤,但又无力为赵昱报仇,只能派 人去广陵打探赵昱是否有家人在战乱中幸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