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请问秦至东汉宰相政权的转变?

火烧 2023-03-31 11:17:35 1099
请问秦至东汉宰相政权的转变? 秦至东汉宰相政权的转变1.秦~汉景帝宰相:丞相人物:李斯、萧何、曹参2.汉武帝~汉平帝宰相:丞相 其实已失去独相的性质 汉哀帝时将丞相改为大司徒人物:许昌田蚡公孙弘李蔡田

请问秦至东汉宰相政权的转变?  

秦至东汉宰相政权的转变

1.秦~汉景帝

宰相:丞相

人物:李斯、萧何、曹参

2.汉武帝~汉平帝

宰相:丞相(其实已失去独相的性质)

汉哀帝时将丞相改为大司徒

人物:许昌田蚡公孙弘李蔡田千秋石庆杨敞

3.东汉光武帝~东汉

宰相:尚书令

人物:陆闳左雄陈忠

宋代的官制表:

1.中央

民政:中书省

监察:御史台和谏院

宋承唐制,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副官为侍御史,职责在纠察百官,肃正纲纪;御史长官又是升任宰相之阶级,谏官则诤谏天子,地位专祟。宋亦设谏院,置谏官常以他官兼领,称知谏阮事,元丰时改称谏议大夫,因御史与谏议大夫都是言官,乃合称为「台谏」。宋初为防大臣篡位,特许谏官弹劾执政者而不加罪责,盖取「言者无罪,听者足为戒」之训,宰相因而备受制肘,南宋时,削减台谏之权,相权比宋较为提高。

军政:枢密院 

请问秦至东汉宰相政权的转变?

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中书称东府﹐枢密院称西府。

枢密院的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北宋除熙宁初年外﹐不同时并置﹐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资历浅的称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元丰改制﹐以知枢密院事与同知枢密院事为正副长官﹐其他一概废罢。元佑三年(1089)复置签书枢密院事。北宋末一度以位高者领枢密院事。南宋初年复设枢密使﹑副使﹑同签书枢密院事﹐枢密使位在知枢密院事之上。枢密院长官通常由文官担任﹐实行“以文驭武”。

北宋初及庆历年间﹐宰相曾兼枢密使。南宋前期宰相多兼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后期则例兼枢密使﹐另设专职的枢密使。南宋枢密院的副长官与参知政事互兼。

财政:三司

掌邦国财用之政,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最高长官为三司使,地位仅次宰相,又称为「计相」。此机构源自唐未藩镇割据,截留中央赋税以自保,国家赋用不足,来靠盐铁与度支来维持,宋以三司使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国用。

2.地方

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州县三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