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湖北通山九宫山风景区 “湖北九宫山兵败被杀”的说法,是最接近李自成死亡之说的

火烧 2022-08-14 23:31:35 1083
“湖北九宫山兵败被杀”的说法,是最接近李自成死亡之说的 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明末著名的农民义军首领,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王朝被推翻,李自成于北京城正式登上了皇帝

“湖北九宫山兵败被杀”的说法,是最接近李自成死亡之说的  

湖北通山九宫山风景区 “湖北九宫山兵败被杀”的说法,是最接近李自成死亡之说的

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明末著名的农民义军首领,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王朝被推翻,李自成于北京城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然而,登基后不久,他的命运骤然逆转,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山海关大战中击败大顺军,李自成被迫带领伤亡惨重的大顺军退出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湖北等地,其后屡战屡败,再无回天之力。1645年,李自成兵败九宫山,从此销声匿迹了。难道叱咤风云、赫赫声名的闯王,真如史书所言在湖北通山县被地主武装杀害,还是确如民间流传,在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家为僧?时至今日,有关李自成的最终归宿流传着十多种说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史书记载最详细的一种说法就是在湖北九宫山兵败被杀。据载,李自成山海关大战失利后一路南撤,逢站必败,渍不成军,由于当时清军以为明朝报仇,剿灭闯贼为借口入住关内,自然对其狂追不舍。而新建的南明王朝更把李自成视为亡国逆贼,恨之入骨,因此也不断组织人马,或联络沿途地方乡勇截击,大顺军面临的环境空前恶劣。1645年4月中旬,大顺军主力行进到距离江西九江不远的地方时,被清军又一次追上。经过一番混战,清军攻破大顺军的大本营,将汝侯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襄南侯)以及一批将领家属俘获,这一突发变故使本来就士气低落的大顺军愈加雪上加霜,人心大丧。同年5月,在清军铁骑的围追堵截之下,李自成在九宫山下与前来追杀的英亲王阿济格再次激战,其后不知所踪。

最先报告李自成遇难九宫山的是清王朝负责追击闯王的靖远大将军阿济格,他在给朝廷的奏疏中说:李军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中,随后在山中遍寻李自成不得。降兵、降将都说,李自成逃走时,仅携带随身亲信二十人,被村民围困,不能脱,自缢而死。派认识李自成的人去验尸,尸体已经腐烂,不可辨认了。这一消息上报北京后,清廷十分高兴,认为贼首被歼,无疑是大功一件。多尔衮还因此告祭天地庙,宣谕中外,地方官员也纷纷上表庆贺,可以看出,此时以多尔衮为核心的清廷是相信李自成已经死了的。

可是,就在阿济格胜利凯旋的途中,多尔衮得到了大顺军重现江西的情报,由于没有得到李自成的首级,多尔衮因此怀疑李自成的死讯不可靠。为此,阿济格又找了认识李自成的人去认尸,但是尸体腐烂,无法辨认,于是在第二次上奏中,他说的更加含糊,至于李自成是死是活也说得不清楚了。这让多尔衮大为震怒,七月二十日,他派人对即将进京的阿济格谎报军情进行了严厉地训斥。胜利班师还朝后的阿济格不仅没有得到封赏,还因为欺诳罪由亲王降为郡王,罚银五千两,这明显说明,清廷对李自成的死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但是,很快阿济格就被恢复了亲王,甚至多尔衮晚年还把他当作了最亲信的人。清廷对阿济格态度的变化,使本来就扑朔迷离的李自成生死之谜愈加难辨真伪。

有关李自成的最终结局除去清史中的相关记载之外,还有当时偏安江南的南明王朝,对他们而言,任何人都可以忘记,唯有李自成这个让他们国破家亡的人是永远不能忘记的。这一次事件的主角则换成了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何腾蛟也有一个向南明政府的奏报,这个奏报说李自成已经死了。何腾蛟的主要消息来源是和南明联合抗清的一部分大顺军将领,说李自成已经死了,而且说是满营痛哭。《明史·何腾蛟传》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这样的描述,南明皇帝大喜,立刻封何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总领军队,但是却暗自怀疑李自成没有死,原因就是何腾蛟的调查结果也和阿济格一致。但是,由于没有李自成的首级为凭,隆武朝廷内部表示怀疑的人大有人在,右副都御使郭维经就曾经上书认为,说李自成死在九宫山没有任何根据。

总的来说,由于清廷和南明都没有得到李自成的首级,由此而产生李自成生死终未有实据的怀疑是自然的。但是阿济格和何腾蛟上报的奏疏中,关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的描述,在主要情节上(时间、地点和牺牲经过)是一致的。由于主要消息直接得自跟随李自成的许多大顺军将领,应该具有相当的准确性。

根据这两份报告,《明史》中也做出了李自成已死,而尸朽莫辨的模糊结论,这个结论因许多地方志、家谱的发现而有所加强。清初的史家费密在其所著《荒书》中,对李自成之死的经过做了详细的描写大清追李自成至湖广。自成尚有贼兵三万人,令他贼统之,由兴国州游屯至江西。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拉马登山。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人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

费密所提到的牛脊岭,确实是当地的地名,程九伯也确有其人。康熙四年《通山县志》有他的小传:程九伯,六都人,顺治二年五月闯贼万余人至县,蹂躏烧杀为虐,明无宁处。九伯聚众,围杀贼首于小源口。另查《德安府志》职官志国朝经历条下第一人,即程九伯,通山人,顺治二年任。姓名虽稍有不同,但也足以证明程九伯得到清廷奖赏的真实性,这些记载无疑从一个侧面证明李自成很可能死于湖北九宫山。那么,既然李自成死于此处,为什么清军和南明双方都没有得到李自成首级这一重要证据呢?这无疑是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的说法需要进一步论证的问题。

今人分析认为,对于阿济格来说,未能取得李自成首级可能主要是由于时间相隔稍久,农历五月以后南方天气已相当炎热,尸朽莫辨是完全可能的。而清政府得到李自成被害的消息是在顺冶二年(1645年)七月十五日,江西、湖广等八省总督佟养和上任后才找到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程九伯的。阿济格向清廷奏报时并没有这个线索,被派去实地查验的人也无法取得实证。

而南明方面,大顺军在安葬了李自成遗体后就转入江西和湖南,通山县已属清军的势力范围。何腾蛟当时在湖南长沙不大可能派人前往清军控制的区域挖掘李自成遗体。再说,何腾蛟名为五省军务总督,实际上实力相当有限,只是由于大顺军将领的主动才建立了联合抗清阵线,一时骤增兵十余万,即便何腾蛟会派军队进入通山县,他也不敢轻视大顺军余部,而去把李自成遗体挖出来枭首报验。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他只能在上疏中含糊其辞地解释剿抚道阻音绝,没法拿到他的首级报验。至于多尔衮在阿济格上报李自成死后,又得到情报说李自成直接统率的那支大顺军主力进入了江西宁州、瑞昌一带,一种解释认为,明清文献中闯贼一词既可指李自成本人也可指李自成起义军,也可能是大顺军一部进入江西而被误认为是李自成遁走江西了。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李自成被地方武装,杀死于湖北九宫山的可能性极大。后人据此还在湖北九宫山建有李自成的陵墓。至于此举是否真的迎合了历史真相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也有人对此说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李自成是清王朝和南明王朝的死敌,他的生死绝对是当时的重大事件,而阿济格报告中说是尸朽莫辨,纯属附会之辞,难怪清王朝不会信。何腾蛟的报告更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南明王朝自然也不会相信,特别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手下还有40余万兵马,驻九宫山一带至少也有数万人,说他仅带20名亲信与事实明显不符。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杀,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岂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对乡勇进行残酷的报复。然而事实上,九宫山异常平静,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和他的妻子高氏都是平静的,这就反证了李自成没有死于九宫山。况且除了史料记载外,至今也没有找到过任何强有力的实物证据证明李自成确实死于九宫山,只凭史料记载难以让人信服。至于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说法,有人认为实际上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放的烟幕弹,一个缓兵之计,目的是让敌人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如果真的如此,李自成没有死于九宫山,他又会到哪里去了呢?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李自成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为僧了。

3xm中文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