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品官职 中国古代女官品级
中国古代女官品级
中国古代女官品级
皇帝将众多妾室分为不同的等级,册封各种位号,给予相应的侍遇。后宫指她们生活的地方,或其生活圈子。

上古
媵是作陪嫁的人的意思,可以是未出嫁的妹妹或侄女,或者是其他国家的人(天子或诸侯娶妻时才会有)。例如女英是舜的媵。在商朝有时有并后(同时有两个王后)的情况。《周礼》记载:王的后妃「编制」为: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见妾是八个;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则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则只许有一妻与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称为匹夫匹妇。但《周礼》很可能是战国晚期儒家的空想作品。
另外一些儒家作品则称天子「一娶十二女」,「古者天子娶后,三国来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并称诸侯「一娶九女」,也有称天子「一娶九女」的。先秦的后妃之制还比较简单,王之妻称后,王之主要妾及诸侯之妻称夫人。周朝的制度要求避免同时出现两个王后或诸侯夫人的情况。
秦朝秦朝宫制承袭秦国,秦惠文王以后,定宫制:王后夫人美人,爵视二千石,比少上造良人八子,爵视千石,比中更七子长使少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纳诸国美人于宫中,爵封八品,但位号是否和上述相同则不得而知。
汉朝西汉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同时有以下等级位号:皇后昭仪:汉元帝增设婕妤:汉武帝增设娙娥:汉武帝增设傛华:汉武帝增设美人八子充依:汉武帝增设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六个位号并立为最后一级。
未有职号的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位视有秩斗食。(师古曰:斗食谓佐史也。谓之斗食者,言一岁不满百石,日食一斗二升。)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太子正妻称妃,侧室有良娣、孺子,共三级;皇孙正妻称夫人,侧室无正式位号,称家人子。东汉以后,后宫位号改制: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汉桓帝、汉灵帝时,后宫后妃、女官、宫女等,总数多达二万人。
魏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贵嫔,位次夫人,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爵比县侯;昭华,爵比乡侯;修容,爵比亭侯;修仪,爵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鹾人,诋千里。
晋朝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南北朝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皆承晋制,但名称略有变更。南朝宋南朝宋宫制在皇后以下有: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散号:美人孝建三年世祖改号为:三夫人:贵妃(位比相国)、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九嫔:淑妃、淑媛、淑仪、昭仪、昭容、昭华、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散号:美人、中才人、充衣等后经太宗多次改号,最后定为: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散号:美人、中才人、才人、良人、充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