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皇五帝顺序 第5节 三皇五帝算什么,要当就当始皇帝
第5节 三皇五帝算什么,要当就当始皇帝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

第5节 三皇五帝算什么,要当就当始皇帝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 > >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原封建割据的国家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 于是,他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手策划并实施了这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中央集权运动。 > > 为显示皇帝的威尊和与众不同,赢政规定了一整套制度。 > > 名不正则言不顺,赢政决定首先拿自己的称谓开刀。 > > 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和那些被自己一个个消灭掉的六国国君不能用同一个称谓,再说“王”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便令臣下议帝号。 > > 诸大臣商议的结果是“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建议赢政尊号为“泰皇”。 > > 然而他仍不满意,单取一个“皇”字,同时又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赢政不愧是为极富革命性的人物,这名字起得竟然挺有创意。 > > 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秦始皇于是就成了中国历史了第一位皇帝。 > > 同时,始皇又下令取消谥法,不准下一代皇帝给上一代皇帝起谥号。并且还提前安排好自己死后儿孙继位,“后世以计数”,称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 赢政一看就是个精力旺盛的人,自个还没去世就想到死后几百年的事情了,真是深谋远虑。 > > 此外,他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制度性的规定。 > > 如皇帝的命应该叫做“制”,令应该叫做“诏”。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是为了符合实际需要,也只能如此。 > > 文字中不准提起皇帝名字。这是中国历史上讲究避讳的开始。 > > 皇帝自称“朕”,印章称“玺”,而一般民众再不许使用“朕”、“玺”二字。 > > 此外,还制定了一套服饰制度。 > > 赢政可真能折腾,改革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 > 然而,以上这些改变也只是小打小闹,更大的动静还在后头呢。 > > 赢政要动一动祖宗的规矩,这次他要朝实行了几百年的老规定动手了。 > > 秦王朝的中央政权是秦国原来的中央政权的延续和扩大,但官职的名称和权力有许多变化: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以外,中央最重要的官职是三分,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秦始皇时的秦国官吏体系: > >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乃百官之首。 > > 太尉:掌武事,乃武官之长。 > > 御史大夫:掌监察,掌副丞相。 > > 在“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而实际之数并不止九个。 > > 奉常:掌宗庙礼仪,有丞。 > > 郎中令:负责皇帝的保卫和传达。 > > 卫尉:掌皇宫的警卫部队,有丞。 > > 太仆:掌皇室东马。 > > 廷尉:掌刑罚,全国最高司法官,有正、左、右监。 > > 典客:主管秦王朝统治下的少数民族。 > > 宗正:掌宗室亲属事务,有两丞。 > > 治粟内史:掌谷货,有两丞。 > > 少府:负责供应皇室用之山海池泽之税,有六丞。 > > 中尉:负责京师保卫,有两丞。 > > 主爵中尉:掌列侯。 > > 为使大权不致旁落,赢政规定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军和监察大权,三权分立、互不统属。 > > 丞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务总理,但是当时主要是做一些秘书性的工作。 > > 太尉名为最高军事长官,和现在的国防部长差不多。但只有带兵权,而无调兵权,也是有名无权的职位。 > >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 > > 所以三公互不统属、互相制衡,最后决断只能归秦始皇一人裁决。这样,皇帝手中的权力就空前强大了。 > > 次外,为了便于管理,赢政又对地方政权组织进行了调整。 > > 主要是推行郡、县、乡、亭四级行政组织。所谓的郡,级别和现在的省差不多,亭就相当于现在的村。 > > 刚统一时,秦分天下为36郡,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总郡数最多时曾达到46个。 > > 郡置守、尉、监,郡守、郡尉和监御史明确分职,是与中央政权的“三公”明确分职的原则相一致的。 > > 郡下为县,县的长官为县令,县令的下属官有县丞。 > > 县以下是乡,乡有三老、啬夫、游徼,职责大致与郡的守、尉、监相仿。 > > 乡以下为亭,亭为秦时重要的地方基层组织。 > > 亭有亭长、亭父、求盗各一人,任务是平时练习五兵,接待往来官吏,兼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 > > 这种制度自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历封建社会2000年之久而基本未变,可以说这次改变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的基石。 > > 为了欺骗人民,为自己的一统天下寻找正当的理论根据,采用“五德终始说”,宣扬秦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 > > 将六神秘化并与“五德”说联系起来,使它渗透到政治措施、典章制度和文字记述中去,达到了统治人民的目的。 > > 公元前216年,赢政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国家呈报,这就意味着秦王朝承认他们的私有权,并给予保护。 > > 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打击非生产性活动,鼓励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政策。 很赞哦! (1043)
相关文章
- 我们是华夏子孙还是炎黄子孙 每个华夏子孙都应了解,三皇五帝的由来与历史神话
- 三皇五帝顺序 五帝的谱系与顺序
- 三皇五帝顺序 上古历史三皇五帝 关于三皇五帝的介绍
- 三皇指什么五帝指什么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指五帝指,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 哪五帝?
- 三皇五帝顺序 三皇五帝打一动物,三皇五帝指什么生肖
-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从三皇时代到五帝个人的全新释义
- 三皇五帝顺序 上古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中国上古的三皇五帝都是谁?(求详解)
- 三皇五帝顺序 中国三皇五帝都是谁,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分别是哪几位?
- 三皇五帝顺序 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简介
-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炎黄尧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