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了好事会感到高兴
当你路过街头,看到年迈的老人艰难地爬着阶梯,上前搀扶一把;当你遇见走失的小朋友,帮助他回到父母的身边;当你看见山区的孩子需要读书需要温暖,积极地捐献出书本和衣服;等等。此时此刻,你内心是不是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涌过—高兴、愉悦、自豪……
![]() |
帮助他人,是一种对自我的满足和强大。
给予使人更快乐,在人类文明中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积极生活获得幸福,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快乐至上的体验,更是一种成功完成道德责任后的快乐。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俄勒冈大学威廉·塔尔博特教授发现,给人们一笔钱让其选择自己留着还是捐赠,而选择捐赠会使人大脑中的腹侧纹状体特别活跃。这个区域正是负责报偿、奖励的地方。在给予他人帮助时,大脑中的奖励机制便发挥了作用,使人拥有一种积极的体验,一种满足感,一种通过做有利于除自己外的人或事的内部回报,一种自我的肯定和奖励,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体验和感觉甚至能够持续好几个星期,并且那些经常帮助别人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
帮助他人,也是一种避免自己难受和痛苦的方法,有助于将自己从消极的心情中调整过来。
情绪和心情是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别人的,人类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台湾阳明大学陈亚伟教授等人发现:当体会自己、自己所爱的人以及陌生人的痛苦时,大脑中的右侧颞顶叶交界处和脑岛都会活动强烈,说明人在体会别人的感受时自己也会产生相同的感受;在接近一个处于困境和伤痛中的人时,也有相同的感受。这种不愉快的感受会使人做出一些行为,帮助他人,使其从消极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从而也使自己获得愉快。
不仅如此,帮助他人还有很多外在的回报,如荣誉、奖励、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等。内在的和外在的回报也会加强自身的积极体验,使人做更多好事,形成良好的循环。很多学校都提倡学生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帮助行动,提升自我价值,使人具有更积极的心态,更懂得为他人付出,也使自己有所收获。
- 上一篇
为什么人们乐于相信和传播“谣言”
可怕的不仅是SARS(非典),更是认为醋可防SARS以至于抢购各种醋类产品;可怕的不是食盐价格的上涨,而是数以亿计的人忽然集体相信未来生产的盐所带有的辐射量足以威胁人们的生命。谣言,似乎总是传播得特别快,即使事后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反应,也会忍俊不禁。为什么在
- 下一篇
为什么做了坏事没人知道也会感到亏心!
我们是文化中的我们,更是社会规范中的我们。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任何的性格和行为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和训练形成。这个观点当然有其偏激的地方,但文化和环境的确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道德判断和自身对道德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