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是如何造成的
“光污染”是一种由于人类过度使用灯光照明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它来自家居照明、广告霓虹灯、街灯、景观照明、玻璃幕墙大幅面的反光、露天运动场和交通枢纽的强光照明⋯⋯这些五颜六色、无处不在的灯光使城市的黑夜亮如白昼,而玻璃幕墙对太阳光的反射甚至在白天也会造成强烈的视觉污染。
过度照明既然被称为一种“污染”,其影响当然不仅仅是使人们难以看到澄澈的星空那么简单。光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物的生活规律,使它们昼夜不分,其活动能力、辨向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皆受到影响。例如,过度照明会促进藻类繁殖,形成赤潮,会杀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并污染水质。光污染会影响飞蛾及其他夜行昆虫的辨向能力,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植物因得不到“帮助”而难以繁衍,久而久之导致某些植物种类的消失,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候鸟、刚刚飞出巢穴的雏鸟、初生的海龟等,也都会因为光污染影响而迷失方向,并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据鸟类及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推测,全球每年受到光污染影响而死亡的鸟类可达到500多万只。
当然,光污染还会严重扰乱人类的生物钟节律,并抑制诱导睡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不少人因此长期失眠。光污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影响视觉习惯。如果人们长期或经常在夜间受到光污染,生活上也会受到很多限制。
![]() |
LED 彩灯 |
其实,在人类面临的各种污染中,光污染是最容易被治理的。只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改变生活方式,改进灯光设计,一切从环保与节能着眼,减少甚至杜绝过度照明,情况肯定能得到改观。从技术上来说,目前比较有效的是采用固态照明,尤其是发光二极管(LED),既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又能减轻过度照明。还可采用立法等措施来约束光污染,例如制定减少户外灯光照明来减少光污染的相关法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