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朝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火烧 2023-02-06 10:11:47 1040
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大清帝国的统治,从此大清王朝变成了过去。而在当年,大清王朝算是世界先进行列的国家,为何一败再败导致灭亡?闭关锁国是根本的原因吗?还是统

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大清帝国的统治,从此大清王朝变成了过去。而在当年,大清王朝算是世界先进行列的国家,为何一败再败导致灭亡?闭关锁国是根本的原因吗?还是统治者狂妄自大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超越的清朝?然而,大清从兴旺走到终点,和这些人及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

1644年的一天,李自成攻下北京城。

那个下令将守边功臣袁崇焕处以剐刑的崇祯皇帝,这一天再也没有当年下诏杀袁崇焕的那种气势了,皇帝老儿独自一人,(后面跟了个王姓太监)“亲自”爬到煤山上,“亲自”在一棵树上投环自尽。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宫廷的库房里,还留下350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皇帝舍不得给天下的灾民用,舍不得给他的士兵用,也舍不得人自己用,留给李自成用了。

李自城攻下了北京,这个土包子天下不想要,只想要银子。

他用各种办法掠夺银子。虽然他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这个王朝十分短命。大明的边关重臣吴三桂为红颜一怒,引清兵入关。清兵和吴三桂的明军合攻打败了李自成。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将士,裤带子上一个个缚了许多金子银子,打仗时惦念着腰里的银子,结果仗打败了。李自成匆匆退出北京,一路上带了几百辆装载了金银财宝的车子,匆匆地南逃。最后如鸟兽散,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一忽儿功夫,大顺王朝也匆匆地完了。银子害了大顺。

明王朝的腐败、内乱、大顺政权的腐败和内斗,被多尔衮拣了个大便宜,他名正言顺、兵不血刃占领了北京,清兵又南下扑灭了各路反清部队,开始了大清朝对中国的统治。

经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乱后,大清渐渐败落。到了1911年,当年无比强大的大清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终点。这个被今天的历史学家推崇建立了康乾盛世的王朝,在十九世纪底到二十世纪初,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了。

满清铁骑曾屠杀了数千万中国民众。它血洗江南、血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常熟,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转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万锐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万,杀死汉人3200万,中国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清朝入关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杀人相当多的一次。不是第一,也算第二。即使后有来者,也是前无古人了。这么残暴的政权不得人心。它的灭亡,顺天理,快人心,时势然也。

1911年,武昌清朝新军中的反清人士在试验炸弹时不幸爆炸,时态紧急,临时决定提前起义。这就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既不是孙中山亲自发动的,也不是他亲自指挥的。它带有某种自发性,偶然性。随后,黄兴赶来指挥,袁世凯的北洋军的冯玉章部被派去镇压。武昌起义引起了全国性的震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利用手下的军队向起义部队施压,又拿起义部队向清廷施压。在武昌起义的新军和各地独立浪潮的压力下,再加上袁世凯的软硬兼施,清朝皇室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只能在紫金城里做皇帝。虽然依然可以像玩过家家似地上朝退朝,但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毕竟走到了终点。

大清帝国在灭亡之日,它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它还有强大的军队。他的军队,除了八旗铁骑之外,还有拥有先进武器的北洋6镇。可惜,强大的国力没有帮上它的忙,强大的军力也没有帮上它的忙。它还是亡了。

更奇怪的是,大清帝国灭亡之日,也正是“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绩之时。慈禧太后和袁世凯倡导开放,一度还真有点中兴的气象,西方的宪法、警察制度、技术、学校,也被大清学了过来。然而,这种中兴只是一种回光返照,不久,它还是寿终正寝了。

大清究竟为什么而亡?这真是奇怪。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大清之亡,亡于腐败

苏洵在论述秦朝和六国之亡时,认为六国之亡,非亡于秦,亡于六国也,秦朝之亡,非亡于六国,亡于自身。一个王朝的兴衰,主要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秦和六国是这样,清朝之亡,也同样是这样。

清朝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谁把大清推向了灭亡?历史揭秘大清灭亡与谁有关

辛亥革命与其说是被革命派推翻的,不如说是因为清朝的腐败而被自己推翻的。革命派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它就轰然而倒。论实力,革命派与清朝的力量相比,还弱小得很。孙中山的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清朝轻而易举地将它们镇压了下去。武昌起义后,清朝的新军也能轻而易举地夺回武昌,镇压起义。大清之亡,首先是亡于自己的腐败。

大清王朝,名曰大清,其实早已是清者不清了。各级官员买官卖官,挥霍浪费,中饱私囊,大大小小的蛀虫,一个劲地啃蚀着国家,大清终于被蛀空了。在大清末年,腐败已经成为常态,大清只是一块蛀空了的巨木,一个被无数蚁穴扒松的江堤。一旦风吹浪打,它们就轰然倒下。

大清的腐败之状,让我们来看看历史的真相。

大清财政的支出

宣统三年(1911年),作为中央机关事务局的内务府(大约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其一年支银预算高达1024万两,而在咸丰年间,仅为40万两,两相比较,足足增加了24倍。至于冒领公款、挥霍浪费、侵吞赈灾款粮等事项,更是层出不穷。

清朝上层官吏的腐败触目惊心。和绅,是皇帝手下的一个掌有实权的大官

。他的地位,相当于一个政治局委员,至少在部长之上。他当政二十多年,贪污受贿的数额价值连城。和绅一生贪污的金银财宝抵得上朝廷10年的收入,除了金银玉器等珍宝以外,还有金银元宝各1000个,沙金200余万两,赤金480万两,白银940万两。再加上种种银号、当铺、古玩店、田地等折合成银钱,总计约有8亿到10亿两,就连其仆人被抄没的财产也达700多万两。因此,当时有一句民谚:“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当年腐败成风,送礼成风。大官们是这样,一般的官吏同样是这样。《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揭露官场丑态的小说,书中借一个官员的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表明敛财是清朝官场第一定律

。书中借唐二乱的嘴说:“我想这趟进京,齐巧赶上万寿,是得进几样贡礼的。你替我想想,这趟进贡要预备多少银子?”何孝先说,“少了拿不出手,我想总得二三万两银子,你看够不够?”唐二乱又嘿嘿嘿地笑,“二三万两银子够什么,至少得十万两。”你看,地方官为了讨好朝廷,送礼是多么慷慨、多么阔绰啊。他们的钱,当然不是自家的,而是盘剥来的。

清朝买官卖官的市场十分兴旺发达,可谓购销两旺。

商人、读书人捐官成风,有关官员则得到了好处,取得了双赢的大好局面。朝廷得到了钱,买官人得到了官。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是靠卖官得来的。红楼梦中贾蓉的妻子可卿死了,公公贾珍为了丧事办得体面,也花了几千两银子,给儿子捐了一个官。可见,当时买官很普遍,人们不以为怪,更不以为耻。《官场现形记》一书中,也记载了买官的普遍。书中借一个人物的口说道:“玉山的王梦标,是一万三,萍乡的同小辫子八千,新昌胡子根六千,上饶莫桂英,五千五,吉水陆子龄五千,庐陵黄沾甫六千。。。。一时也记不清,至少也有二三十注,我笔笔都有帐的。”一个地方官僚,卖了二三十个官,价格从数千到上万不等,总数起码在一二十万两银子。而且,似乎也并不避着手下人。这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只有东北某市的一个组织部长才能与他相比拟。

大清官场里的腐败,水平也很高,行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送钱,有的送古董,有的送女人。要看各人爱好,总之是投其所好。例如,《官场现形记》中就写到给一个高级官员送礼,“这位老中堂,他的脾气,我是知道的,最恨人家孝敬他钱。你若是拿钱送他,一定要生气,说,“我又不是钻钱眼的人,你们太瞧不起我了。"你们送钱怎么能够不碰钉子呢?所以,他爱古董,你们要送古董。”这条经验,被后人学会了,重庆的一位官也受贿,收受的礼品中有张大千的画。这一套办法似乎是向那个老中堂学来的。

大清官场腐败,军队也腐败。军队大量地参与走私贩私。军队中的一些官员,有了钱就抽鸦片,军队抽鸦片成风。甲午海战时,有些官兵得先抽了大烟过足了烟瘾之后再打仗。号称世界八强的北洋海军,虽然船坚炮利,却在日本的海军面前不堪一击。骨子里的腐败是造成甲午一战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大清的国营企业也十分腐败。大清搞过一阵子“改革开放”,也搞过一阵子技术引进。在洋务运动中,权力是最核心的生产力,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一代又一代的大清企业家,成功的多是官员企业家。或者是与官员相勾结的企业家。有学者做过统计,在1885-1894年间创办民营企业的55人中,有布政使衔的2人,候补道、候选道5人,候补知府、候补知县6人,其他佐贰杂职7人。大清企业家的“从政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升温。甲午战争后,1895~1900年新办的64家民营企业,其创办人中具卿、寺、布政使衔的有5人,候补道9人,候补、候选知府、知州、知县17人,其他佐贰杂职28人。对1878-1907年的10家民营毛纺厂统计,创始人中的半数都有捐官的身份。稍有点经济能力,就要买个机关干部的身份,写在名片上,挂在房梁上,刻在墓碑上。当时,老佛爷就注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注意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捐个官,成为体制内的人了。洋务运动中先富起来的人群,都是与官场有关系的人,或者就是官员本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