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河水是黄的
黄河,以河水浑浊、含沙量大而举世闻名,然而,我们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如果历史上黄河流域一直是荒山秃岭,黄河水一直是深黄色的,黄河就成不了“摇篮”。事实上,几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曾经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地区。例如:林县、辉县一带,过去都是“山林丛密,取木甚易”的林区,地名也由此而来;陕北的榆林,在唐代曾经是松柏参天、白榆茂盛的名城;西北黄土高原,1500年前是“翠柏烟峰,清泉灌顶”的茫茫林海;如今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甘肃定西地区,当年也是“陇西山多林木,民多以板为屋”。在林木参天、草树萋萋的环抱中,黄河的水是清澈的。
那么,黄河流域的莽莽森林是怎样被毁掉的呢?
一是战争的摧残。如春秋时,晋文公为了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下令把小国有莘(今河南陈留)的森林砍掉。以后的战乱对森林的破坏极大。二是毁林开荒及不合理的采伐。农业生产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急需扩大耕地面积及木料、燃料等生活资源,于是,毁林开荒的现象普遍发生。三是火灾烧毁,自然因素或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是森林毁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统治阶级为了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大兴土木,使森林惨遭大面积破坏,许多珍贵用材树种受到空前浩劫。比较典型的是秦始皇采伐楚、蜀的森林,修建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就是四川山林被毁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黄土高原上的原有森林,几乎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要占到总面积的90%,比较严重的占60%。每年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中被雨水冲刷走的土壤为5000~15000吨。古代《汉书》曾记载:“黄河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据今天的实际观测,黄河每立方米水中平均含泥沙38千克,汛期最高时竟有651千克。平均每年流入三门峡下泻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因而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如此高的含沙量,黄河之水能不“黄”吗?由此可知,黄土高原也是千沟万壑,一片灰黄的景象,黄河下游则河床淤积,河流多次改道,水旱灾害频繁。难怪有人发出惊叹:这是中华民族主动脉在出血!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将对改变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