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要发展生物圈保护区

火烧 2016-12-12 06:08:31 1055
生物圈保护区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不同。在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科学家与群众一起研究当地出产最多的竹子资源,他们决定按照竹子的生长、更新规律有节制地进行采伐,使竹子能得到持续利用。同时他们改变了以往直接卖竹子的做法,开始对竹子进行深加工,做成竹筷、竹椅、竹席等各

生物圈保护区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不同。在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科学家与群众一起研究当地出产最多的竹子资源,他们决定按照竹子的生长、更新规律有节制地进行采伐,使竹子能得到持续利用。同时他们改变了以往直接卖竹子的做法,开始对竹子进行深加工,做成竹筷、竹椅、竹席等各式各样的日用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当地群众的收入因此有了提高,从而解决了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

这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圈保护区倡导的是“保护和发展结合”的思想,这就是它与传统自然保护区最大的不同。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建立生物圈保护区。以往的自然保护区重视保护,却往往忽视了当地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要求。而生物圈实行的是开放式保护。它把一个保护区分为三种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带、过渡区。核心区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它未受人为干扰,代表了某一典型生态系统。核心区外围是缓冲带,在缓冲带可以进行一些与核心区保护目的相符的活动,如科研、教育、监测、生态旅游等。过渡区位于缓冲带的外围,它与保护区周围居民的联系最为密切,在过渡区可以开展实验研究,进行适当的土地利用和生产经营。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就是在过渡区开发竹子资源,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可见,生物圈保护区强调的是:要保护自然资源,首先要使当地的人民受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圈保护区已经形成国际性的网络。我国于1978年建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于1993年成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到1997年底,我国已有10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关键词:生物圈保护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