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海洋动物的壳变薄了
海洋动物千种万样,除了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外,各种贝类、海螺、牡蛎、海虾和海蟹等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动物门类,但由于它们都有硬质的外壳,因此被泛称为“有壳类”。海洋“有壳类”动物种类繁多,种群巨大,它们中的大多数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且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这些有外壳的海洋居民维系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分布和繁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环境。
“有壳类”海洋动物以“壳”为特征,无论是贝类、螺类的坚硬外壳,还是虾蟹的盔甲状外骨骼,都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硬质的壳支撑起这些动物的形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动物体进行自我保护,可以让它们避免生物天敌的掠食,有效地防止外界环境因素的侵害,同时在捕食或运动时有所凭借。所以,外壳对这些“有壳类”海洋动物来说,既是天生有之,又是不可或缺的。
![]() |
海螺 |
![]() |
梭子蟹 |
![]() |
龙虾 |
遗憾的是,近年来,许多海洋“有壳类”动物赖以生存的外壳变薄了,质地变得不再那么坚硬了,究其原因,海水酸化是罪魁祸首。这些海洋生物外壳的主要成分其实和珊瑚礁一样,也是碳酸钙类物质。人类二氧化碳排放过度→海水因吸收二氧化碳被酸化→酸化海水腐蚀溶解固体的碳酸钙→动物的外壳变薄,就是这样一条明晰而简单的轨迹,使得大量海洋动物失去了“坚强的体格”。而且,海水酸化还会使海洋动物较难取得碳酸钙来形成外壳,这也导致有壳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壳变薄。海水酸化导致的动物“薄壳化”,有可能使得这些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变得脆弱,容易被其他生物所掠食,进而影响到整个食物链甚至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无论是对珊瑚礁还是对于海洋“有壳类”动物而言,海水酸化是它们本身无法遏制和逃避的现状。而要避免或改善海水的酸化,拯救“有壳类”海洋动物的未来,需要人类从自身做起。
- 上一篇
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要每天锻炼身体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航天员永远生活在太空中,这种适应性变化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航天员最终要返回地球生活,如果不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
- 下一篇
为什么航天员要穿那么臃肿的航天服!
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中,会穿着各种不同式样的衣服。从地球出发时,航天员会身穿白色或橘色,带有头盔的服装,手提一个通过管道与身体相连的小箱子,走向飞船或航天飞机;在轨道舱内工作时,他们会穿着与地面服装相似的工作服;在舱外工作时,他们会穿着背后有一个方形大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