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城必须走城门吗 中国有座城门,只有3种人能走,第三种还只能走一次,现在已被拆除
中国有座城门,只有3种人能走,第三种还只能走一次,现在已被拆除
中国建城文化历史悠久,当时很多城市为了抵御外敌的需要,建设得非常的坚固高大。而只留几个城门,供居民进出。到现在,仍有一些城市还有古代城墙和城门的遗址。而下面这个城门,在古代只有三个人能进出,而且有一个人一生还只能进一次。

这个就是现在南京唯一保存的中华门,在明代,有两个,当时叫做大明门,清朝改成大清门,民国改成中华门。一般设置在都城,如明代,在南京和北京就都有,到清代依然如此。而这个门在封建时代那是特殊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等级关系,什么事情那都是讲等级的。
这个门更是如此,谁能从这门里过那都是有规定的,根据当时大明朝的规定,这个中华门只允许3个人通过,一个是皇帝,那是国家最好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皇帝可以任意通过,而且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可以说是专门体现皇帝权威的门。
第二个皇后,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女子,是皇帝的妻子,也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因此也可以走中华门。但是,皇后虽然可以走,但是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皇后大婚的时候,可以从中华门抬进去,而其他妃子结婚,只能走侧门,这就是等级。
第三种人,那就是状元。大明为了显示尊师重教,培养人才,因此规定状元可以走中华门,而且也只能一次,就是新科状元去见皇帝的时候,可以走,这是将读书人放在皇帝和皇后一般的位置了,可谓是特权啊,这也许就是大明王朝,这些读书人那么厉害的原因了。
到了清朝时期,虽然这个门还在,还被改成了大清门,但是这些读书人拒绝从这通过,因此,慢慢的成为了摆设。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中华门,在当时苏联专家的强烈建议下直接被拆掉了,在他的基础上建设了毛主席纪念堂,现在也就是南京还能看到中华门。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3xm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