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历有闰年,农历有闰月V5
现今世界上各国通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成的。天文学上把地球绕太阳从春分点回到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称为1个回归年,其长度是365.2422天。但是儒略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每年要比1个回归年差不多长11分14秒,于是产生了误差。从
现今世界上各国通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成的。天文学上把地球绕太阳从春分点回到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称为1个回归年,其长度是365.2422天。但是儒略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每年要比1个回归年差不多长11分14秒,于是产生了误差。从公元前46年,积累到16世纪,相差竟达10天之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就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地规定为10月15日。并且为了避免以后积累误差起见,规定了设置闰年的新规则:以公历纪元为标准,凡是能被4整除的年是闰年;但逢百之年,能被4整除的并不是闰年,必须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例如198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1900年是逢百之年,虽能被4整除,却不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而2000年又将是闰年。凡是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全年为366天。这样,公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天,更接近回归年,3000年左右才相差一天。
现在还在使用的农历又叫夏历,它的特点是既很重视月相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寒暑时令。农历规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这是因为月相变化1周的时间为29.5306日。农历平年有12个月,全年只有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平均约差10日21时。为了纠正这个差数,规定每3年中置1个闰月,5年中置2个闰月,19年中共置7个闰月,从而使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以配合寒暑变化规律。通过这样巧妙的安排,农历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68日,与回归年就十分接近了。
关键词:闰年 闰月 回归年 儒略历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