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版图 清军紫竹林之战始末:大清帝国最后的血性
清军紫竹林之战始末:大清帝国最后的血性

紫竹林,大清帝国的最后战役,最后的血性。
1900年,几乎已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抽干了的大清帝国又一次迎来了洋人的刺刀。八国联军的军靴再一次踏上大沽的时候,40年前的英法联军点起的圆明园之火还在烧着。
在紫竹林,前仆后继的义和团和清军让绕了大半个地球的联军士兵再一次领略了中国人的勇气。这是这场战争中为数不多的曾让他们感到过绝望的时刻。紫竹林外,大清打光了她最后的精锐,也打出了最后的血性。相对于1900年7月一夜间崩溃的北京城防,它更像是这个帝国的最后战役。
被打得千疮百孔的紫竹林见证了这个古老帝国黄昏前最后的余晖,大清最后的 12年则陷入最终的黑暗。
竹林古寺――百年变幻战地风云
从禅院到租界,再从码头到兵营, 200多年间紫竹林历尽沧桑变换。经考证,最早的紫竹林庙始建于 1662年,具体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承德道原天津市图书馆附近。紫竹林庙里供奉的是观世音,共有正殿三间,两厢有配殿,院内植有竹林。紫竹林也因此而得名。嘉庆时期天津诗人梅成栋曾赋诗:“高柳绿围村,村烟接水痕;板桥通古寺,花圃背衡门。”这是有关紫竹林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紫竹林北临海河,南临海大道,邻近马家口,地处水路要冲、通衢要道,在天津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天津被迫开为通商口岸,英美法三国首先将位于城南的紫竹林村沿河一带划为租界地,人称“紫竹林租界”。
此后,紫竹林被划入法租界,紫竹林也就成为法租界的代名词。法租界当局在此大兴土木,筑路建房,设立领事,控制海关,开设洋行,建立学校和医院,现在的张自忠路至营口道一段的大沽北路当时就称为“紫竹林路”。在 19 世纪末的天津,紫竹林路一带商贾云集,是天津有名的商业街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紫竹林地区,英法两国还先后在紫竹林沿河一带修建了“紫竹林码头”(即后来的大同道渡口)。另外,法租界当局还在赤峰道北端建立了一座兵营(今港务局职工宿舍),人们称之为“紫竹林兵营”,法国人在此曾屯驻重兵。
相关文章
- 琉球现在叫什么 揭秘:历史上除了琉球大清帝国还有多少个属国
- 大清帝国版图 大清朝历史上何人功勋卓著?大清帝国收台第一人
- 大清帝国版图 揭秘:大清帝国成为史上最强大国家之因
- 大清帝国版图 八旗军:揭秘大清帝国能够镇压四方的武力支柱
- 腾飞五千年音频大清帝国 大清帝国危急时刻:1880年,抗俄还是抗日?
- 形容磨刀霍霍 圆明园大火前:列强早已磨刀霍霍 大清帝国依然傲慢
- 大清帝国版图 20年内的严重滞后导致大清帝国 被西方二次暴打
- 总是一次又一次 大清帝国的败亡――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
- 鸦片的危害简说 为什么说鸦片,“拯救”了大清帝国?
- 苍天可鉴 1895年後的大清帝國海軍:蒼天有靈,大海不會忘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