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富源 孙成龙 望孙成龙
望孙成龙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望孙成龙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清朝初年,江南泾县桃花潭村,有位读书人,名叫林慕渊。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一直
望孙成龙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
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
望孙成龙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清朝初年,江南泾县桃花潭村,有位读书人,名叫林慕渊。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一直考到四十多岁,却连个秀才都没能考中,无奈之下,他只好办了个私塾,以教书为生。
自己考取功名无望,林慕渊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后人身上,但他只生养了两个女儿,膝下并无一子,而女子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林慕渊所指望的后人,是他的两个外孙:程小山、陆小枫。
林慕渊的大女儿,嫁在泾县的邻县――青阳县,生有一子,叫程小山;而他的小女儿,也嫁在青阳县,生有一子,叫陆小枫。那程小山和陆小枫,是同年出生,而程、陆两家,相距不过十里。
打两个外孙三岁起,林慕渊就不断地提醒两位女儿女婿,让他两个外孙读书。等两位外孙长到五岁时,林慕渊将提醒改为了催促,并提出,要在自己的私塾里,亲自教他俩读书习字。但他的女儿女婿们哪里舍得让儿子远离身边?于是,就各自将自己的儿子送入了本地的私塾,以落个耳根清净。
日子过得真快。这一年,程小山和陆小枫双双长到了十八岁,到了该去考取功名的年纪。林慕渊再次使出撒手锏,不断地催促女儿女婿们,让两位外孙去官府报名,参加功名路上的第一场考试:考秀才。女儿女婿一想:如果不让程小山和陆小枫去参加考试,那他老人家的唠叨还能有个完?于是,赶紧让程小山和陆小枫去官府报了名。
听说两位外孙报了名,林慕渊乐坏了,他连忙将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给分成了两份,然后不辞辛苦地,送到了两位外孙的家里,嘱咐他俩敞开肚皮吃,将身体养得壮壮的,以便在考场上拼出个功名来。他还饶有兴趣地,凭着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经验,模仿着出题,试了一下两位外孙的实力。不料,两回试下来,林慕渊的心,竟彻底地凉了。
原来,程小山在答题的过程中,不停地抓耳挠腮,硬撑着写了半截,就再也写不下去了,而且,在那篇半截子文章里,还错别字一大堆;而陆小枫在答题时,虽然没有抓耳挠腮,但他却抓了不止二十回头皮,最后,总算勉强写完了文章,而林慕渊捧起那篇文章一看,心里顿时有了数:只能说语句还算通顺,而其他方面,却是啥也谈不上了……
回到家,林慕渊失望得一连半个多月都打不起精神来,心想:看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八字还不见一撇的曾孙辈身上了。
林慕渊不知道,其实,他的两位女儿和女婿,从未指望过自己的儿子会考上什么功名,因此,在平日里,从未督促过他们用功读书。再加上那两家私塾里的先生,自身水平很一般。如此一来,那程小山和陆小枫的书,能读出个啥样来?
一个多月后,考试结果下来了,让林慕渊差点儿惊掉下巴的是:程小山和陆小枫双双考中了秀才功名。以自己饱读诗书的功底,尚且屡战屡败,那两位写起文章来或错别字连篇、或寡淡如水的外孙,凭啥头一回参加考试就中了秀才,林慕渊百思不得其解。
不解归不解,两位外孙考中秀才,实现了自己多年不曾实现的夙愿,怎么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林慕渊连忙亲自将两位外孙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然后四处散发请柬,聚齐亲朋好友,摆下酒宴,热热闹闹地欢庆了一番。
在喜宴上,乘着酒兴,林慕渊拉着两位外孙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俩加紧准备,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为朝廷即将在省城举办考试,录取解元、会元、举人,然后在京城举行殿试,录取状元、探花、榜眼、进士。就听林慕渊语重心长道:“小山、小枫,我不敢指望你们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也不指望你们中解元、会元,但是举人,你们好歹得给我考两个回来!”cctop.5aigushi.
不久,程小山和陆小枫去省城参加考试了。林慕渊日夜等待着从省城传来的好消息,他常常站在村口,手搭凉棚,向大道上张望。
那一年,在桃花潭村,恰好有一位姓万的秀才也去省城参加了考试。万秀才是林慕渊的邻居,他虽然比林慕渊年轻了近二十岁,但林慕渊知道,万秀才的学识,远在自己之上,所以,在平日里,林慕渊很是乐意与他一道谈古论今。在林慕渊看来,万秀才去省城考中个举人,那是“十个指头捏田螺一一十拿九稳”的事情,说不定,他还会中个会元回来,然后去京城参加殿试呢。
这一天,老天下起了大雨,还刮起了大风,林慕渊不顾老伴的劝阻,撑着伞,来到了村口。只见在大道的尽头,有一个小黑点儿,慢慢向村口这边移了过来。
望孙成龙到这里就结束了,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
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
望孙成龙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工夫,那个小黑点终于移到了村口,当然,此时,那个小黑点已经变成了一个人,手里举着一把破伞,背上背着一只书箱,浑身上下被淋得如同一只落汤鸡一般。林慕渊揉揉眼睛一看,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从省城赶考归来的万秀才。
林慕渊连忙迎上前去,问万秀才考得怎样?就见万秀才叹了一口气,道:“唉,榜上无名啊。连个举人都没能考中,惭愧啊,惭愧!”
闻听此言,林慕渊吃了一惊:连博学多才的万秀才都名落孙山,自己的那两位外孙看来是更没指望了。他急忙问道:“我的那两个外孙不知是否榜上有名?”万秀才看了林慕渊一眼,然后回答道:“程小山和陆小枫也都没有考中举人,而且,我劝你以后也不要让他们去考了,因为,那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啊!”
听了这话,林慕渊不高兴了:“万秀才,你何出此言?不管咋说,我那两位外孙也都是秀才呢!”万秀才道:“这次去省城参加考试,我碰巧和你的两位外孙住进了同一家驿馆。一天晚上闲着无事,我去了他们的房间,试了一下他们的才学,才知道,他们根本算不上读书人。”
林慕渊更不乐意了:“万秀才,你咋这样说话呢?我那两位外孙好歹是正儿八经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秀才!”却见万秀才跺了一下脚,道:“林老,您怎么还没弄明白呢,朝廷有规定,考秀才时,每个县考上本县头三名的童生,必须录取为秀才;而青阳县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哪有多少读书人?今年,青阳县参加秀才考试的童生,不过十多个人,你的两位外孙,分别考了第二名、第三名,矮子里面选将军,他俩被录取为秀才自然毫不奇怪。”
林慕渊细细一琢磨,这才明白,自己的两位外孙之所以能够考中秀才,确实是万秀才所说的那么一回事。其实,他早该想到这层道理,但因为当时被喜讯冲昏了头脑,顾不上往这方面细想而已。
一个月后的一天,林慕渊正在家里喝茶,两位女婿忽然急匆匆地走进门来。原来,程小山和陆小枫自从去省城参加考试后,一直没有回家,他们的父亲以为他俩在外公家逗留,于是就结伴寻了过来。
林慕渊顿时着起急来:同是参加考试的万秀才已回家一个多月,而自己的两位外孙,却至今不见踪影,莫非在外面出了啥意外?
此时的林慕渊心里头哪里还顾得上惦记什么功名,只恨不能马上就能见到两个外孙。他和两位女婿商量了半天,决定第二天一早,仨人一同赶往省城,去寻找程小山和陆小枫。
傍晚时分,一家人正围着桌子,一边无精打采地吃着饭,一边唉着声叹着气。忽然,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两位小伙子。林慕渊瞪大眼睛,仔细一看:那两个小伙子可不就是程小山和陆小枫嘛!两人比赶考之前,瘦了许多,也黑了很多,但却显得更精神了。
望着林慕渊既高兴又不解的目光,程小山惭愧道:“外公,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放榜那天,程小山和陆小枫见自己榜上无名,就收拾好行李往家里赶,谁知,刚出省城,一不留神,盘缠被小偷给偷了个精光。这事要是发生在别的秀才身上,那么,他们恐怕只能一路乞讨了,但程小山和陆小枫,却无需那样低声下气。cctop.5aigushi.
程小山家有五十多亩田地,在家时,他常常帮父亲干农活,早就练就了一身好力气和一手好庄稼活。丢了盘缠的当天,他就找了一户人家打短工,挣下的工钱,除去解决他和陆小山的口腹之需外,还有节余。而陆小枫家开了一家日杂店,陆小枫从小耳濡目染,对做生意很感兴趣,常常帮他父亲看店,因此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早就积累下了一套生意经。他利用那节余下来的钱,贩东西去集市上卖,使小哥俩又多了一笔收入。半个月后,他俩凑齐了盘缠,于是动身回乡。考虑到迟归了一个多月,怕外公着急,所以,他俩未先回家门,而是直接赶到了桃花潭村……
听完程小山的一番话,林慕渊不禁喃喃道:“回来了就好啊,回来了就好啊……”
从此,林慕渊没再两个外孙和女儿、女婿面前提过考取功名一事。而程小山和陆小枫,从此一个种田,一个经商,并且很快就都成了亲,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林慕渊常常心满意足地跟邻居们这样闲聊道:“我那两位外孙,有出息着呢……”
望孙成龙到这里就结束了,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