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坐牢 清末代皇帝溥仪:三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多变君主
清末代皇帝溥仪:三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多变君主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进了皇宫。他,就是后来的宣统皇帝溥仪,当年他还不到三岁。
溥仪进宫的第二天,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便相继离世,皇帝的大位便落在了这个小baby的身上,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真皇帝。不久,古城西安突然传起了这样一首童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果不其然,三年时间不到,大清王朝轰然倒塌。
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在溥仪的脑海中留下了一点点印象,一个白胡子老头跪在隆裕太后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读着一份文件,可当时的他哪里知道,这个老头就是后来被称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而读着的这份文件,正是清帝的退位诏书。
当时的情景是可怜而悲哀的,袁世凯率全体阁员,邀集王公亲贵入奏请旨。隆裕太后带着溥仪在养心殿,群臣进宫,行最后一次觐见礼。内侍将各旨跪呈皇案,隆裕太后尚未看完,便忍不住泪如雨下。随交世续、徐世昌盖用御玺。随后,隆裕太后即含泪携溥仪由内监扶掖还宫。
年幼的溥仪懵懂无知,他不晓得这是在举行皇帝,也就是自己的下岗仪式。事后,他仍旧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个人在紫禁城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一年之后,也就是1913年2月22日,他的监护人隆裕太后因痰症发作而去?,宫里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隆裕太后弥留之际,对七岁的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随后,她又对旁边侍立的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其凄惨悲凉,颇令人感伤。
从名义上来说,溥仪是入嗣同治皇帝但同时又兼祧光绪皇帝的,因而在隆裕太后死后,溥仪又多了四位母后,那就是同治皇帝的瑜妃(敬懿太妃)、妃(庄和太妃)、妃(荣惠太妃)和光绪皇帝的瑾妃(端康太妃,即珍妃的姐姐)。由于同治的几位妃子当时年事已高,紫禁城的常务之责便落在了端康太妃的身上,并主要由她来监护溥仪的成长。
端康太妃被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欺压了多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她也继承了前面这二位的专擅作风。在溥仪十三四岁的时候,有几个太监为了讨溥仪的欢心而从宫外买了一套民国将领的大礼服,有带羽毛的帽子、亮闪闪的军刀,还有精致的皮带,像一般的少年一样,溥仪得意洋洋地穿戴了起来,端康太妃看见后大为震怒,她严厉训斥道:大清皇帝穿民国的衣裳!还穿洋袜子!这像话吗!?溥仪被训后,只得换下礼服,脱下洋袜子,重新穿起了麻里麻烦的龙袍。
对于端康太妃的专擅,溥仪的几位师傅也颇有微辞。在这件事后,端康太?也学了慈禧太后对付光绪的那一套,把溥仪身边的太监全部调走,而改派了自己的太监来监视。陈宝琛为此忿忿不平,不免发了一顿嫡庶之分的议论,溥仪听了之后,心里也十分窝火。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帝、后矛盾最终大爆发,这就是御医范一梅的被辞退。陈宝琛在溥仪身边不满地说,身为太妃,专擅未免过甚;溥仪的总管太监张谦和也煽风点火:万岁爷这不又成了光绪吗了?再说太医院的事,也要万岁爷说了算哪,奴才也看不过去……
年少的溥仪听了这些撮弄后,气得腾腾腾地跑到端康太妃那里大喊大叫:你凭什么辞?范一梅?你太专擅了!我是不是皇帝?谁说了话算数?……
不曾料到的是,溥仪的反抗引发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间接导致了他生母的死亡。原来,端康太妃在被溥仪抢白之后,气得脸色发白,随后便将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及福晋(溥仪的生母系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之女),还有老福晋(溥仪的祖母)一块召来并怒气冲冲地训斥了一番,谁知溥仪的生母个性很强,她从小到大,从没有被人这样申斥过,于是从宫中回去后便吞了鸦片,自杀了。
悲剧发生后,端康太妃自知理亏,也就不再对溥仪过分地管制了。不过,由于溥仪从小被抱进皇宫?他对生母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据溥仪的回忆,直到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和祖母才获准入宫探望,我见了她们,觉得很生疏,一点不觉得亲切。不过我还记得祖母的眼睛总不离开我,而且好像总是闪着泪光。母亲给我的印象就完全不同,我见了她的时候,生疏之外更加上了几分惧怕。
溥仪的祖母当年是反对溥仪入宫的,老太太在得知慈禧太后命载沣将溥仪送进皇宫继承大统时,一下子给气得昏厥了过去。醒后,老太太大骂:害了人家的儿子(光绪)还不够,还要害人家的孙子!溥仪的生母倒是很高兴的,她和低贱出生的祖母不一样,对权势?种东西看得更重。
当时与祖母一起进宫探视的还有溥仪的弟弟溥杰和大妹,宫中难得有小孩子,于是溥仪便带着弟弟妹妹到养心殿去玩捉迷藏,玩了一会后,溥杰不小心把明黄的袖里给溥仪看见了,还被皇帝哥哥给好一顿批:溥杰,这是什么颜色?你也能使?

对于溥仪来说,和同龄人玩耍的机会总是极少的。更多的时候,溥仪只能蹲在毓庆宫东跨院的那颗桧柏树下看蚂蚁搬家,看着看着,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孤独的皇帝,一个人住着偌大的皇宫,他无法像他的同龄人一样有着正常的生活,这是幸运或者悲哀,实在是说不清楚。他的父亲,醇?王载沣不曾想也没有能力去做摄政王,但对于这父子俩来说,生于帝王家,这就是命。
最早发现溥仪眼睛近视的是庄士敦,因为每次上课快结束的时候,溥仪总是回头看那个座高近两米的大钟而不是更近的小钟,于是他提出请医生?溥仪检查视力并配戴眼镜,但这个提议遭到了端康太妃、内务府和醇亲王载沣的坚决反对,直到庄士敦以辞职相威胁,保守派们才最终同意。溥仪戴上眼镜后,显得斯文了很多……他其实是喜欢戴眼镜的,特别是金边眼镜,他后来照的相片,大都是戴着眼镜而照。
说溥仪孤独,其实也不全是。至少他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信件。信件大多是匿名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投诉的,有谋官的,有告密的,甚至还有请求皇上入教的。最有意思的是,有几位外国女孩来信主动提出,愿意侧身于皇帝的嫔妃行列。当然,这些英文信都?庄士敦给直接处理掉了。其实溥仪也往外面写信并给报社投稿的,他曾以邓炯麟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小诗,后来还被庄士敦翻译成英文并收入了《紫禁城的黄昏》那本书。
当时紫禁城能直接与外界联系的,是一部电话。为装这部电话,溥仪也是经过多次斗争才获得的。醇亲王载沣开始不准皇宫安装,但后来溥仪一句话把父亲噎住了:王爷府上不是早就安了电话吗?溥仪对父亲很不满:辫子剪得比我早,电话装得比我早,汽车也买得比我早;但醇亲王认为,皇帝啊,皇帝随便和别人接触,皇威何在?成何体统?!
电话安好后,溥仪兴?勃勃地按照电话本随意给人打电话:来者可是……杨小楼?京剧名演员杨小楼接到电话后一愣:嗯?您是谁啊,哈哈……溥仪不等他说完,便急忙把电话给挂了。只有一次,他给刚回国的胡适博士打电话,两人说上了:你是胡博士吧?好极了,你猜我是谁?您是谁啊,怎么我听不出来呢?哈哈,甭猜了,我说吧,我是宣统啊!宣…宣…统?……是皇上?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几天后,胡适真的来皇宫拜见皇上了。守城的护军们一头雾水,他们之前没有听?有这个安排。在费了不少口舌后,护军报道到溥仪那里,他才想起了这事,胡适也就进了宫,两人坐着谈了二十分钟的话。由于胡适当时是个有名的新派人物,在与皇帝见面的事情传出去后,王公大臣们大为恼怒,而新派人物也攻击胡适有膝盖发软的毛病并说他拜倒在皇帝面前,不过下跪却是不真实的(后来冯玉祥将溥仪逐出皇宫,胡适极力为溥仪鸣不平并谴责冯玉祥驱逐孤儿寡母是东方的野蛮。在军阀当道的时代,胡适敢于这样做,恐怕不仅仅需要善良而更需要勇气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紫禁城的世界呢?孤?,沉闷,陈旧,保守,就像是一所大监狱。溥仪的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一群遗老,一些太监,几个太妃,还有成群的年老色衰的宫女们。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1923年2月,在庄士敦和两个伴读溥杰、溥佳的帮助下,溥仪精心策划了一个出逃的计划,可惜就计划实施前的一小时,不知道是哪个太监报告了内务府,溥仪还没来得及走出养心殿,醇亲王一声令下,各宫门一律断绝出入,紫禁城立刻进入戒严状态,出逃计划彻底流产。醇亲王担心的是:如果皇帝逃出宫城,那民国的优待计划岂不要废止?每年400万元的优待费岂不泡汤?这可是开不得玩笑?。
但是,紫禁城的日子终究要走到尽头。1924年11月5日,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没几天,其部下鹿钟麟和临时内阁代表李石曾带着手枪队、拿着临时内阁签署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杀气腾腾地来到故宫,要求溥仪在修正书上签字并限令两小时内搬出紫禁城。
内务府大臣绍英见天降横祸,一时急得要命,他先走到李石曾的跟前说:你不是大学士李鸿藻的公子吗,如何也帮着当局欺压清室呢?见李石曾扭头不理他,绍英又哆哆嗦嗦地走到鹿钟麟的面前哀求道:你不是太傅鹿传麟的嗣子吗,如何对清室如此苦苦相逼?(鹿钟麟与鹿传麟同宗是真,嗣子有误;不过,李石曾倒确实是清末内阁大学士、清流派领袖李鸿藻的公子。)
鹿钟麟听得不耐烦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炸弹,往桌上重重一放,喝道:要是再不搬出,我就要令景山上开炮了!
就历史经验来看,武力威逼一般都是成功的,也可以免去很多口舌之争。于是乎,溥仪等人被吓得魂不附体,慌忙从紫禁城中搬出。当时国民军给溥仪等人预备了五辆汽车,由鹿钟麟亲自将他们送到溥仪的父亲、前清摄政王载沣居住的醇王府(北府)。
在溥仪下车后,鹿钟麟笑嘻嘻地上前跟他握手,并问:溥仪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
溥仪说: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
鹿钟麟听后松开溥仪的手,笑道:好!那么我就保护你!
至此,中国终于没有合法的皇帝了。
其实在1912年后,溥仪就已经不是什么皇帝了,帝制虽然没有被完全消灭,但真正的皇帝早已被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是啊,紫禁城里的溥仪究竟算什么呢,前清的关门皇帝还是民国的特殊公民?谁也说不清,也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时代的怪胎。但不管怎么说,溥仪应该变成正常的国民、正常的人,他应该参与社会生活,以失去他的威严为代价,去赢得属于他的责任与荣誉。
可叹的是,在那个翻云覆雨、风雨大作的幻变年代,溥仪在出宫之后却走上了一条本不该有的不归路,最终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傀儡、成为战犯并最终受到历史的审判。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像一场梦一样。
万里之外的一个小岛上,那个着朝服、行清礼、说京腔的洋师傅庄士敦,仍旧念叨着:皇帝陛下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紫禁城的城墙是世界上最高的墙……
相关文章
- 末代皇帝溥仪是谁儿子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资料,溥仪的妻子是谁?共有过几任?
- 李淑贤对溥仪并不好 慈禧和溥仪是如何虐待太监的?他们是怎么虐待的?
- 末代皇帝溥仪是谁儿子 因西方人嘲笑 溥仪第一个在紫禁城内剪去辫子
- 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坐牢 末代皇帝:溥仪
- 末代皇帝溥仪是谁儿子 寻找印加末代皇帝的陵墓和宝藏
- 末代皇帝溥仪是谁儿子 末代皇帝溥仪临终既悔恨又庆幸最后终于成为人民中的一员
- 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坐牢 末代皇帝溥仪的别样人生
- 末代皇帝溥仪是谁儿子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未公开过的忏悔信
- 末代皇帝溥仪是谁儿子 末代皇帝溥仪终成普通公民
- 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坐牢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中的5位妻子,溥仪曾向妻子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