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少年弘历怎样为登上帝位做好准备的?乾隆哪年登基

火烧 2021-08-07 06:05:41 1102
少年弘历怎样为登上帝位做好准备的?乾隆哪年登基 乾隆处乱不惊成为官方记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他的一段传奇。这个年轻人冷静地盯着向其猛扑过来的愤怒的熊的故事,象征着乾隆拥有特殊的力量来统治国家,他注定会面

少年弘历怎样为登上帝位做好准备的?乾隆哪年登基  

乾隆处乱不惊成为官方记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他的一段传奇。这个年轻人冷静地盯着向其猛扑过来的愤怒的熊的故事,象征着乾隆拥有特殊的力量来统治国家,他注定会面临帝国内外同样凶残的敌人。

《乾隆帝》【美】欧立德(MarkC.Elliott)

让时光回到1735年。4月,乔治国王最喜欢的作曲家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Gee Frideric Handel)创作的歌剧《阿尔西纳》(Alcina)在伦敦的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首次公演。9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第11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Johann Christian)出生在莱比锡,他后来成为莫扎特(Mozart)的老师。就在小巴赫出生后不久,瑞典著名的自然学者林奈乌斯(Linnaeus)在荷兰莱顿出版了他的伟大的分类学著作《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的第一版。在费城,年轻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正在忙于撰写《穷查理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k)中的新篇章。在江户(今东京),德川幕府的将军统治下的植物学家成功地进行了培植甜土豆的农业试验,解决了日本长期的食物供应危机。而在那年10月的北京,世界上最富有且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统治者雍正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帝王之死

经年累月的过度劳累给这位57岁天子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雍正四年时,他已积劳成疾。然而,雍正身边的大臣仍然难以说服他松弛紧凑的日程来休息一下。通常,雍正每天清晨五点钟开始第一次朝会,午夜时起草最后一份谕旨。现在,他又出现了不适的症状。起初他还能在病榻上处理国事,但在24小时后,他突然变得非常虚弱,除了接见他的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皇子(其中一个是宝亲王)外,无法处理其他任何事情。他的两个儿子整天都焦虑地陪伴在他身边。夜间,他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弥留之际,雍正帝在其居住的圆明园召他的两个兄弟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至寝宫。没过多久,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五人也被召至这里,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雍正告诉他们,他该宣布继任者了。

少年弘历怎样为登上帝位做好准备的?乾隆哪年登基

在清朝这样一个不正式公布合法继任者的国家,权力的传承是一件可怕而又不可预测的事情。清朝的满洲统治者不像前代王朝的汉人统治者那样,自动立长子为皇储,而是以与其政治传统相近的蒙古和突厥人的方式来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一个统治者死后,他的至亲与上层贵族一道,召开会议来决定在皇帝之子或其他男性亲属中谁最有资格成为继任统治者。尽管这种方式有爆发争斗之险,但也有利于确保领导权落入能人之手。雍正帝之前的所有清朝帝王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推选登基的。但是,雍正除外。

多年以前,雍正之父康熙帝背离了满洲的这种传统。他宣布立其嫡长子允为太子。但因为太子的暴虐无道和滥用职权,这一权力继承方式以悲剧而告终。太子的命运遭到了巨大的逆转,康熙不仅下令废除其太子之位,还将其逮捕并圈禁起来。康熙帝幡然醒悟,痛苦地发誓他再也不会建储。而在康熙帝于1722年驾崩时,对于20多位皇子中谁会继位存在很多猜测。因此,当时北京的气氛非常紧张,在继任者成功浮出水面之前实行了一周的军事管制。直到今天,这一权力承继事件仍然存在很多不解之谜。这个继任者就是康熙帝的四子胤,即后来的雍正皇帝。

当时一些人认为雍正的即位存有争议。因此,雍正登基后,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解决办法,以免将来再出现同样的风波,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公开建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雍正想到的解决方法是秘密建储,即由他自己而不是由八旗旗主会议共同选出继任者,然后将其立储这一事实公之于众。但是对继任者的确切身份予以保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继承者之间的争斗。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年即1723年9月,他在紫禁城召集众臣,告知他们他已选定继承者,并将他的名字书于密诏,密封于一个小的锦匣内,然后将锦匣置于乾清宫中。但绝非随便放在一个地方,而是置于十米多高的宫中最高处、王位之上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群臣皆知锦匣所置之处,也知道匣内所放何物,但是,时辰未到,谁也不能开启锦匣。

雍正住在圆明园时,还将写有继承者名字的内容相同的一份密诏随身放于圆明园,此事只有近臣张廷玉和鄂尔泰知晓。雍正七年,雍正患病,虽于次年病愈,但为防万一,他还是采取了预防措施。如今,雍正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遂令总管太监前往内府取出密诏。密诏外用黄纸固封,背后书一“封”字。片刻之后,密诏取来,众人聚集于雍正寝宫,张廷玉当着皇上的面,大声宣读了新皇之名。四个时辰之后,雍正驾崩。

在极为悲恸而政治局势又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皇家侍卫迅速返回大内,次日拂晓前新君的身份将在这里予以确认。在群臣面前,领侍卫内大臣先在“正大光明”匾额后取出锦匣,然后庄严地呈递给雍正四子宝亲王。在父亲辞世前几天和几个时辰前他被宣布为新君之时,他都陪伴在父亲身边。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他已胸有成竹。在他两边是他的两个叔叔(允禄、允礼)以及父亲的两个军机大臣――汉人张廷玉和满洲人鄂尔泰,他们前一夜也都守候在即将驾崩的雍正身边。24岁的宝亲王跪下,打开锦匣,取出了里面的诏书。随后,他启开封条,打开了雍正于雍正元年所书之遗诏。如同拨云见日,雍正所写的继承者的名字正是宝亲王。放松之余,新任天子瘫软在地(官方记载称他在悲恸之中)。但在向朝廷重臣宣布他即位之时,他已恢复了平静。

培养皇子

尽管一切显得极富戏剧化,但是,没有人会对此感到非常惊奇。众人皆知宝亲王弘历最受雍正宠爱,其祖父康熙也最喜欢他。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还接受了严格的军事以及绘画、文学和书法训练。1733年,他被授予亲王衔,这不仅增加了他的个人威望和收入,同时也赋予了他新的责任。其他皇子虽然也被授予官职,有些还被封为亲王,但是,没人像弘历那样受宠。

未来的乾隆帝出生于1711年9月25日后半夜的北京,此时正值另一位著名的国王、普鲁士的弗雷德里克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出生整整一年。弘历的父亲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他们虽然都度过了幼儿期,但是到1711年时,有两个已经离世,只有7周岁的弘时存活下来。家族中另一个潜在的男性继承者的到来自然令人颇为激动和欣慰。弘历的生身母亲当时还只是一个低级嫔妃,而在精英家庭中,生母的地位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但是,这一事实并没能准确地预测出她儿子的未来。弘历最终继位使得他的母亲成为中国历史上受到颂誉最多的女性之一,本书第三章中将会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除了保留皇室所有成员完整家系的“玉牒”中记载的出生日期外,我们对于乾隆的早期生活知之甚少。毋庸置疑,他的父母、乳母以及照管抚育幼儿的家族其他成员都对他非常关心。乾隆帝在5(虚)岁时就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很多幼儿此时可能才刚开始学习认字。在中国,这一过程远比简单地背诵字母表要复杂得多。年轻的学生们(几乎都是男孩)开始要熟记诸如《千字文》这样的古文,其古典韵味与日常口语迥然不同。一开始,学生们只是跟着老师读,他们根本不懂这些文字的含义。只有当学生们可以流利地背诵这些课文时,老师才会教授他们文中每个字的意思,并教他们认字和书写。正常来说,这个起始教育阶段要经历几年,以乾隆为例,用了大约三年。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乾隆有一次提到他8岁左右就可以阅读了。在拥有了基础的读写能力后,学生们要进一步背诵和学习更具挑战性的儒家经典,这是所有高级教育的基础,也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基础。在中华帝国,这可是最为紧要的。

尽管皇家成员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就像其他富裕精英一样,皇室非常重视皇家年青一代的教育。因为,只有在掌握了中国的贤哲之学、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国的精美诗画后,统治者方能明白天地合一之道。同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那些辅助皇上之人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正如乾隆后来在位时所言:“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当然,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个道理是另一个问题)因为明白增进才、德可以确保王朝之成功,所以,京城各皇族都为其儿子,偶尔也为其女儿聘请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满洲学者福敏就是这样一个老师。他是乾隆第一个,也是教授时间最长的一个老师,从乾隆刚会认字一直教到乾隆之父雍正即位之时。福敏后来还教了乾隆的儿子。在福敏的指导下,乾隆进步飞快,几年内就在历史和文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乾隆又有了其他的老师。12岁时,他已经掌握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经典自公元1100年左右就成为中华帝国标准课程的主干。

但是,乾隆所受的教育并不局限于此。除了要学习这些严格的汉语课程外,作为一个满洲人,他还要面对另外的挑战。这意味着他还需要学习与汉语语法和书写形式完全不同的满洲语言以及与此相似的另一种阿尔泰语言蒙古语。为了了解满洲的过去,学生们还要学习早期的满洲历史,包括他们的远祖在东北、靠近朝鲜的长白山诞生的传奇;数世纪后,一个蔑视其主子明朝帝王的少数族首领努尔哈赤的崛起;1615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军事组织;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建立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在皇太极之弟多尔衮的率领下征服了明朝。对于18世纪初期的乾隆及其同族兄弟们而言,这些并不只是历史课程,更是其家族之故事,因为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他们的祖先(皇太极是乾隆的高祖)。乾隆还要接受严格的骑射训练。作为一个有着军事传统的征服民族,满洲人都应该掌握这些技艺,贵族子弟也不例外。确实,他们应该为别人做出榜样。因此,对于乾隆来说,每天都很漫长,一天的生活开始于拂晓前,结束于黄昏后。唯一的假日是春节。

在其父雍正1722年即位之后,乾隆的地位从皇孙(共有一百多个)提升为皇子(共有三个),这就意味着对他的教育更为重要。雍正指定当朝硕学大儒在紫禁城内的上书房教授他的皇子。乾隆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进一步的有关传统经典、历史及对其之评述等多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并向他灌输一个公平、公正的皇子所应有的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如何,懒惰和傲慢都是应该规避的缺点。而且,为确保书房内的师生关系符合规范,雍正命令诸皇子要向老师行礼问安,这似乎并无大碍,只是太傅像其他高官一样,自己会提出给皇子行礼(在拜师礼前,皇帝会关照太傅们,皇子过一会儿会向他们行礼,让他们不要去拒绝这种不合常规的礼仪)。乾隆从未忘记过给太傅行礼。太傅们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1779年近70岁时,曾写了一首长长的“怀旧诗”,在诗中、他像所有老人那样,深情地追忆起了50多年前的学生生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