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题例题 高中历史的非选择题以什么方式出题及回答方法
高中历史的非选择题以什么方式出题及回答方法
你都知道政治的规律了,那历史更是简单。
其实在你上课学任何历史知识时,老师都会讲述历史事件时代背景,事件起因(导火索),事件经过(事件的高潮尤为重要),事件的结果以及事件的意义。
这是你答题的第一条主线。
第二条主线,在新课改后体现的尤为明显。
历史书改变了原来的以单一时间顺序编排,改为按经济史,政治史,文化生活史的中外混排就是指导你答材料题时要从这些方面分别考虑。
三本书都能串联想到知识,才说明你有了历史的综合性。
我想这也是新教材想推广给学生的一种新历史观。
答综合题时,老师更喜欢从第二条主线切入。

因为很多学生往往在答完一个点后就没有了。
完全不注意联系历史事件,这就是典型的历史不好的学生的特点。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追问
嗯 说的不错 但对于我来说更需要一种机械化的答题方法
比如在回答xxx事件要从材料和课本回答 我应该从什么入手
按照一种怎样的普遍规律去理解和回答 把它答得全面 答得完整 答得有深度
顺便问一下 作用 影响 意义 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
追答其实答问答题时最主要的是你的思路走准了没有,如果你现在答题时都还是使用第一种方法,说明你在学习历史时在融会贯通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
如果你进了高三,都还只会第一种方法,那只能说你所准求的全面完整与深度都是空谈。
历史科一定要站在第二种高度之上去思考。
回答你的那个问题,对于回答xxx事件如何从材料和课本入手。
其实答材料题也都是如下规律:
思路:一般看完材料后,无疑首先要拿准材料意思,即材料说的是什么。
古文材料尤其如此。
技巧是要重点关注时间地点与一些特殊的关键词,最好你能自己画出来。
然后,你要在脑海中有明确定位。
这里的定位包括:1事件定位。
这是最简单的。
有时候材料一眼就能看出是某个具体事件。
2背景定位。
这段材料的文字描绘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或是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时代背景。
弄清这一点不仅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第一点,还能帮你答题时联想到其他知识点,即你的答案由线形成了网。
做这一点时记住四个字的技巧:古今中外。
再往后就是自己要把材料与你想到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
也就是关联材料与课本。
记住,不要一味抄材料也不要一味只回忆书本知识。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时候还有军事,还可以联系现在。
很多方面可以谈。
你要先想得很全,再“择优录取”。
一般来说如果是一道很泛的题目,你觉得牵涉到的知识点会很多那么每一个点只要点出是什么事件与它的意义。
如果考得很细,那背景、导火索、高潮、结果、意义等都最好说全。
这就是以第二条主线为主,辅之以第一条主线的答题方法。
你把握好,一般分数不会低。
至于作用,意义,影响其实都差不多。
对于答题来说,几乎可以划等号。
但影响有时更大一些,甚至可以跳出材料和课本,有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意味,即对现在有何影响。
意义类题目是题型中最广泛也是最难的一类。
还是之前说的,答意义时多用第二条主线去建框架,再分点作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