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团大战的积极意义 白晋铁路,百团大战的目的

火烧 2021-07-01 01:34:28 1071
白晋铁路,百团大战的目的 百团大战的目的目的是正太铁路,它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战役准备与发起——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dz、副总司令 h、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

白晋铁路,百团大战的目的  

百团大战的目的

目的是正太铁路,它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战役准备与发起——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dz、副总司令ph、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dz、ph、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八路军原定动员兵力为22个团(晋察冀10个团,129师8个团,120师4个团),重点目标为正太铁路,其次是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北段和白晋铁路。为了攻击的突然性,未经gcdzg军委批准展开了战斗。

战斗开始后,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最终参战总兵力达到105个团。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它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1941年初日军又将第17、第33师由华中调往华北 ,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

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备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并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gcdzg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积极意义 白晋铁路,百团大战的目的

百团大战的领导人是谁?

  ph指挥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使用105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dz、副总司令ph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dz、ph等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含)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驻有日军3个师的全部、2个师的各2个团、5个独立混成旅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的各2个营、1个骑兵旅的2个营,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阳泉)全部,独立混成第8、第9旅(司令部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数小时激战,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歼日军一部。尔后,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和通信线路。向娘子关至微水段进攻的中央纵队,连克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dp指挥下,以8个团(包括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8个独立营的兵力,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和中央纵队,亦于8月20日夜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9旅一部展开攻击;另以2个团会同平定、辽县、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并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左翼队一部进攻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歼日军80余人;右翼队一部攻击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歼日军130余人。21日,该师为阻止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令预备队一部抢占阳泉西南4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从23日起,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不断向狮垴山猛攻。第129师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坚守6昼夜,歼日军400余人,保障了破击部队翼侧的安全。经数日作战,第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除阳泉、寿阳以外的大部分据点及火车站,严重破坏了该段的路轨、桥梁、隧道,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与此同时,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下,以20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并攻占阳方口、康家会、丰润村等据点,歼日伪军800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还令所属部队出动50多个团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今北京-包头)、北宁、同蒲(南段)、白晋(白圭-晋城)、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击。   8月25日后,日军从白晋铁路、同蒲铁路南段抽调第36、第37、第41师各一部,配合独立混成第4、第9旅向第129师反击;从冀中、冀南抽调约5000人的兵力,配合独立混成第8旅向晋察冀军区部队反击。9月2日,日军合击正太铁路南侧的安丰、马坊地区的第129师。该师以4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毙伤日军200余人。9月6日,第129师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各两个团,于榆社西北双峰地区包围日军1个营,击毙400余人,打破了日军的合击。晋察冀军区为策应第129师作战,以4个团向正太铁路北侧盂县地区的日军出击,迫使正太铁路南侧的日军北援。同时,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忻县至太原段的破击,也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太铁路的增援。   9月10日,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准备再战,命令各部结束第一阶段的作战。第一阶段作战,由于八路军突然而猛烈地破击日军占领的交通命脉,使日军联络中断,到处被动挨打,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汉奸、伪军更是惶恐不安。沦陷区人民异常振奋,自发地支援八路军作战。   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为扩大战果,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 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   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于9月22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对该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和第26师及伪军各一部发动进攻。右翼队重点攻击涞源县城,由于缺乏攻坚器材,日军顽强抵抗,经通宵激战,未能得手。23日,转为攻击涞源外围日军据点。至26日,相继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10余处据点。28日,由张家口增援的日军3000余人进抵涞源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晋察冀军区遂决定结束涞灵战役。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 000余人。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于9月23日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至30日,左翼队经过艰苦奋战,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后,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时,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援,第129师遂决定停止攻城,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日军。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日军虽被消灭过半,但余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同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新编第10旅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榆辽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10月14日,第129师一部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德石铁路和邯(郸)济(南)铁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线,均进行了破击,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10月1~12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1500余人,破坏公路150公里。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ph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gcdzg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gcdzg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是军的最大战役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百团大战。

  基本简介: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gcdzg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百团大战中有哪些著名战役?

百团大战是整体作战,所以总称百团大战,里面没有细分其他战役。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进攻日伪军和反击其扫荡的战役,因八路军参战总兵力为105个团,故名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经过: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日军华北方面军20余万人,在司令官多田骏指挥下,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副总司令ph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dz、副总司令ph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dz、ph等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含)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驻有日军3个师的全部、2个师的各2个团、5个独立混成旅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的各2个营、1个骑兵旅的2个营,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进行交通破击战,以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为重点。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阳泉)全部,独立混成第8、第9旅(司令部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数小时激战,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歼日军一部。尔后,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和通信线路。向娘子关至微水段进攻的中央纵队,连克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dp指挥下,以8个团(包括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8个独立营的兵力,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和中央纵队,亦于8月20日夜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9旅一部展开攻击;另以2个团会同平定、辽县、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并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左翼队一部进攻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歼日军80余人;右翼队一部攻击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歼日军130余人。21日,该师为阻止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令预备队一部抢占阳泉西南4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从23日起,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不断向狮垴山猛攻。第129师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坚守6昼夜,歼日军400余人,保障了破击部队翼侧的安全。经数日作战,第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除阳泉、寿阳以外的大部分据点及火车站,严重破坏了该段的路轨、桥梁、隧道,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与此同时,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下,以20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并攻占阳方口、康家会、丰润村等据点,歼日伪军800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还令所属部队出动50多个团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今北京-包头)、北宁、同蒲(南段)、白晋(白圭-晋城)、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击。 8月25日后,日军从白晋铁路、同蒲铁路南段抽调第36、第37、第41师各一部,配合独立混成第4、第9旅向第129师反击;从冀中、冀南抽调约5000人的兵力,配合独立混成第8旅向晋察冀军区部队反击。9月2日,日军合击正太铁路南侧的安丰、马坊地区的第129师。该师以4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毙伤日军200余人。9月6日,第129师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各两个团,于榆社西北双峰地区包围日军1个营,击毙400余人,打破了日军的合击。晋察冀军区为策应第129师作战,以4个团向正太铁路北侧盂县地区的日军出击,迫使正太铁路南侧的日军北援。同时,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忻县至太原段的破击,也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太铁路的增援。 9月10日,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准备再战,命令各部结束第一阶段的作战。第一阶段作战,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265次,攻克娘子关等日军据点91座,毙伤俘日伪军6000余人,使正太铁路瘫痪。由于八路军突然而猛烈地破击日军占领的交通命脉,使日军联络中断,到处被动挨打,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汉奸、伪军更是惶恐不安。沦陷区人民异常振奋,自发地支援八路军作战。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继续破坏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抗日根据地内日军据点,进行涞(源)灵(丘)战役和榆(社)辽(县)战役。 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 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 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于9月22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对该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和第26师及伪军各一部发动进攻。右翼队重点攻击涞源县城,由于缺乏攻坚器材,日军顽强抵抗,经通宵激战,未能得手。23日,转为攻击涞源外围日军据点。至26日,相继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10余处据点。28日,由张家口增援的日军3000余人进抵涞源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晋察冀军区遂决定结束涞灵战役。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 000余人。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于9月23日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至30日,左翼队经过艰苦奋战,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后,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时,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援,第129师遂决定停止攻城,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日军。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日军虽被消灭过半,但余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同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新编第10旅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榆辽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10月14日,第129师一部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德石铁路和邯(郸)济(南)铁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线,均进行了破击,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10月1~12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1500余人,破坏公路150公里。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12月5日):反击日军报复性扫荡。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ph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点评:此次大战历时3个半月,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gcdzg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广大群众配合下,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3万人,俘日军281人,俘伪军1400余人,日军投降7人,伪军反正1845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和隧道260多处,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gcdzg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840年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那一项重大行动

百团大战。

1940年夏秋,日本军国主义乘法西斯德国横扫西欧,英国无力东顾,美国战备未成之机,急谋结束中日战争,以便抽出兵力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因而在中国战场对国民党政府加紧政治诱降和军事压降活动,企图迫蒋就范。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对付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特别是在华北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妄想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将其占领区变成"南进"的后方基地。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局势更有利地发展,并影响全国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dz、副总司令ph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决定大举攻击正太铁路,同时对其他重要铁路进行有计划地破袭,以配合正太路行动。8月8日,dz、ph发布《战役行动命令》:令晋察冀军区以主力10个团破击正太铁路东段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令第129师以主力8个团破击正太路西段阳泉(含)至榆次(不含)段;令第120师破击平遥以北的同蒲铁路及汾(阳)离(石)公路。要求各部在破袭交通线的同时,相应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战役统一由八路军总部指挥,发起进攻时间为8月20日。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驻有日军三个师团全部、两个师团的各两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两个大队,共计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及伪军约15万人。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4纵队)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数十万地方游击队、民兵和群众。战役起于1940年8月20日,止于1941年1月24日,经历三个阶段:8月20日,开始战役第一阶段,实施交通总破击战,重点摧毁正太铁路。按照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主要破击由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大部、第4旅团一部控制的正太铁路东段;同时对平汉铁路元氏至卢沟桥段、津浦铁路天津至德州段、北宁铁路北平至山海关段以及沧(州)石(家庄)公路进行相应的破击;第129师部队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dp指挥下,重点破击正太铁路西段;同时对平汉铁路元氏至安阳段、同蒲铁路榆次至临汾段、白晋铁路平遥至壶关段,以及邯(郸)长(治)公路进行相应的破击;第120师部队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的指挥下,集中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和晋西北的主要公路。在八路军展开大规模破击战的打击下,正太铁路全线瘫痪,沿线据点、桥梁、隧道和车站均被摧毁;同蒲铁路北段、平汉铁路、德石铁路、北宁铁路以及其他主要公路均被切断,井陉煤矿受到严重破坏,并歼日伪军7600余人,基本达到了作战的预期目的。战役第二阶段从9月22日开始,根据八路军总部9月16日作战命令,主要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基本作战方针为:继续破坏敌人交通,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某些日军据点,以攻坚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主要攻击目标是:晋察冀军区为涞(源)灵(丘)地区;第129师为榆(社)辽(县)地区;第120师为同蒲路宁武至轩岗段;冀中和冀南部队为沧(州)石(家庄)路、德(州)石(家庄)路和邯(郸)济(宁)路。在此期间,晋察冀军区集中2万余兵力,于9月22日至10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歼灭日伪军160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部队集中8500余人,于10月1日至20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9处,破坏公路150公里。第129师以第385、第386旅全部和决死队第一纵队的两个团,于9月23至29日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收复榆社县城。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兵力,对正在修建中的德石铁路和邯济铁路进行破击,歼灭日伪军1700余人。第120师部队配合涞灵、榆辽地区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新的破击,再度断绝了该线交通。自10月6日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由破袭战转入反"扫荡"作战。日军为扭转不利态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八路军总部及时下达反"扫荡"作战计划,要求各部队坚决消灭一两路进攻之敌。在晋东南地区,从10月6日起,日军纠集万余人"扫荡"太行根据地,企图包围消灭第129师主力及八路军总部机关。第129师先后在张家沟、关家垴等地重创日军,迫敌于11月14日撤退。11月17日,日军又出去7000余人"扫荡"太岳根据地,第129师主力跳出合围圈,在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歼灭日军300余人,迫其于12月5日返回据点。在晋察冀地区,10月13日,日军纠集1万多人,对平西(今北京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1月9日,日军又集中万余人"扫荡"北岳根据地,并占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部队采取内外线结合的办法,打击进

百团大战取的了哪些主要战绩

1、战绩

3个半月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

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多人;

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

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从歼敌(日军)数字看,八路军独自发起的百团大战不亚于1939年蒋介石部署全国十个战区71个师发起的对日冬季攻势的战果,如果加入歼灭伪军数字,八路军的战果还高于国军全军在冬季攻势的歼敌数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政治地位。

2、战役简介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gcdzg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本作品亦曾陆续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漫画、网页游戏及纸牌游戏、周边商品等等。

3、战役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4、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中出现的地域

 在山西和河北的大部分地区.

  百团大战 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使用105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dz、副总司令ph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dz、ph等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含)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驻有日军3个师的全部、2个师的各2个团、5个独立混成旅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的各2个营、1个骑兵旅的2个营,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阳泉)全部,独立混成第8、第9旅(司令部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数小时激战,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歼日军一部。尔后,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和通信线路。向娘子关至微水段进攻的中央纵队,连克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dp指挥下,以8个团(包括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8个独立营的兵力,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和中央纵队,亦于8月20日夜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9旅一部展开攻击;另以2个团会同平定、辽县、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并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左翼队一部进攻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歼日军80余人;右翼队一部攻击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歼日军130余人。21日,该师为阻止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令预备队一部抢占阳泉西南4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从23日起,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不断向狮垴山猛攻。第129师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坚守6昼夜,歼日军400余人,保障了破击部队翼侧的安全。经数日作战,第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除阳泉、寿阳以外的大部分据点及火车站,严重破坏了该段的路轨、桥梁、隧道,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与此同时,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下,以20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并攻占阳方口、康家会、丰润村等据点,歼日伪军800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还令所属部队出动50多个团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今北京-包头)、北宁、同蒲(南段)、白晋(白圭-晋城)、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击。   8月25日后,日军从白晋铁路、同蒲铁路南段抽调第36、第37、第41师各一部,配合独立混成第4、第9旅向第129师反击;从冀中、冀南抽调约5000人的兵力,配合独立混成第8旅向晋察冀军区部队反击。9月2日,日军合击正太铁路南侧的安丰、马坊地区的第129师。该师以4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毙伤日军200余人。9月6日,第129师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各两个团,于榆社西北双峰地区包围日军1个营,击毙400余人,打破了日军的合击。晋察冀军区为策应第129师作战,以4个团向正太铁路北侧盂县地区的日军出击,迫使正太铁路南侧的日军北援。同时,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忻县至太原段的破击,也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太铁路的增援。   9月10日,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准备再战,命令各部结束第一阶段的作战。第一阶段作战,由于八路军突然而猛烈地破击日军占领的交通命脉,使日军联络中断,到处被动挨打,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汉奸、伪军更是惶恐不安。沦陷区人民异常振奋,自发地支援八路军作战。   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为扩大战果,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 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   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于9月22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对该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和第26师及伪军各一部发动进攻。右翼队重点攻击涞源县城,由于缺乏攻坚器材,日军顽强抵抗,经通宵激战,未能得手。23日,转为攻击涞源外围日军据点。至26日,相继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10余处据点。28日,由张家口增援的日军3000余人进抵涞源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晋察冀军区遂决定结束涞灵战役。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 000余人。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于9月23日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至30日,左翼队经过艰苦奋战,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后,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时,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援,第129师遂决定停止攻城,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日军。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日军虽被消灭过半,但余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同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新编第10旅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榆辽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10月14日,第129师一部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德石铁路和邯(郸)济(南)铁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线,均进行了破击,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10月1~12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1500余人,破坏公路150公里。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ph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gcdzg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gcdzg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目的(10)大战(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