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大名镇在哪 客家古镇‖赣南四大名镇之一的筠门岭

火烧 2023-03-15 16:40:11 1037
客家古镇‖赣南四大名镇之一的筠门岭 筠门岭镇是赣南客家四大商贸名镇之一,形成于南宋,明清时期成为客家腹地的重要商品物资集散地,它交闽扼粤,通衢三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客家先民在筠门岭这块古

客家古镇‖赣南四大名镇之一的筠门岭  

筠门岭镇是赣南客家四大商贸名镇之一,形成于南宋,明清时期成为客家腹地的重要商品物资集散地,它交闽扼粤,通衢三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客家先民在筠门岭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客家文化,演绎了一幕幕刻骨铭心的历史画卷,抒写了一篇篇令人瞩目的史诗。

筠门岭的商贸及屯兵历史

自魏晋以迄唐宋,为避战乱,中原人数次南迁,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在这一江南大开发背景下,地处赣江重要支流——湘江上游的筠门岭,作为联接赣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与福建武平、上杭和广东梅州、潮惠诸地区沟通的中介地和重要埠岸。从现有史料、谱牒及口述史等考察看来,筠门岭作为赣南之重要商埠,其形成与发展同筠门岭水陆商道的形成与繁荣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促成这条商道繁盛的两大主要货物——食盐和大米,则是明清时期筠门岭繁华的直接因素。清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批准赣南诸县从广东梅县、兴宁等地引入粤盐,筠门岭墟是正是凭籍于这样一条“界联闽粤、冠盖辐辏、商旅络绎”的食盐贩运商道而日趋发展和繁华起来。

筠门岭旧称军门岭,因地处交闽扼粤赣之要冲,“一隅之地而遥制千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均有屯兵驻守。明嘉靖年间,朝廷在筠门岭羊角村建有城堡,羊角城堡规模宏大,为明清两代驻军重地,是迄今赣南唯一保存较好的乡村军事与民居合一的城堡。

抗战时间,筠门岭成为东南抗战大后方,大量的物资在这里集结并运往东南抗日前线。各类各色机构、人员日益增多,全国有十多个省市的巨商大亨迁到筠门岭,商号达440多号,有八家中央和邻省金融机构到此设立办事机构。沿赣江往来于筠门岭的湘江河上,停泊的货船多达400多艘,筠门岭沿河可谓桅杆如林、船头栉比。陆路上,来往的车辆、骡马、挑夫时常成群结队。动荡的岁月,特殊的环境,给筠门岭带来空前的畸形繁华和鼎盛,其知名度达海内外。其间,外埠及海外来信只需写“中国筠门岭”即可投寄,筠门岭成为名副其实的“虔南第一镇”。

筠门岭红色历史

苏区时间,筠门岭成为中央苏区的南大门,1929年至1934年间,md、dz、dp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工作过。在筠门岭设立了中共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筠门岭关税处、后又成立了江西军区第三分区,dp为第一任县委书记兼三分区政委,坐镇于中央苏区南大门。领导南线军民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暨dp旧居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有复原陈列和党史陈列馆,接待海内外游客参观。

1934年在筠门岭打响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南线战役,此次战役史称“筠门岭保卫战”,英勇的红22师抵挡了国民党粤军三个师的疯狂进攻,迟滞了国民党粤军向北推进的进程,保卫了红都的安全,为中央机关及主力红军进行长征前的准备和集结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筠门岭战斗永久地载入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史册。

筠门岭旅游资源

筠门岭镇不仅有着悠久的联结内陆与沿海的商贸历史和屯兵战事遗址,而且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名胜古迹颇多,风景奇异优美。距筠门岭墟7公里的汉仙岩,是誉满闽粤赣三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汉仙岩。

汉仙岩相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成仙得道处,汉仙岩风景区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由汉仙岩主景区、汉仙湖十里画廊景区、盘古山景区、羊角水堡景区等组成,总面积40.5平方公里。汉仙岩风景区1995年就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汉仙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1年汉仙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3年羊角水堡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羊角水堡所在的羊角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汉仙岩风景区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与汉仙岩风景名胜区相邻的汉仙温泉度假区,是当今赣南出水量最大的温泉,目前有五星标准的汉仙温泉度假酒店及汉仙温泉主题园区,是集住宿、餐饮、商务会唔、温泉疗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生态园林温泉度假区。

四大名镇在哪 客家古镇‖赣南四大名镇之一的筠门岭

客家古镇筠门岭,历经六百多年风雨沧桑,演绎过辉煌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并以独特奇异的风光吸引了历代游人前来游览观光。

客家(5)赣江(2)羊角(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