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国时期金条价值 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你未必猜得出來!
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你未必猜得出來! 在很多反映上海灘的影視劇中, 常常聽到「大黃魚」、「小黃魚」的說辭。一開始以為說的是吃的魚,隨著劇情的發展,才明白原來說的是兩種重量不等的金條。

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你未必猜得出來!
在很多反映上海灘的影視劇中, 常常聽到「大黃魚」、「小黃魚」的說辭。一開始以為說的是吃的魚,隨著劇情的發展,才明白原來說的是兩種重量不等的金條。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社會動蕩。所謂「盛世收藏,亂世黃金」,說的就是在亂世中黃金是最保值的物品,是硬通貨。看到這裡咱們或許要問,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到底能值多少錢呢?
「大黃魚」、「小黃魚」的叫法是率先從上海叫開的。當時的上海人,多是要用金條來壓箱底的,意思是買回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民國時期的一斤相當於十六兩,一兩按照500克/16計算,大約在31.25克。「大黃魚」重10兩,「 小黃魚」 重1兩。也就是說大黃魚相當於現在的312克,小黃魚重31克。
顯然在民國時期的「大小黃魚」不是普通人所能擁有的 。在不考慮文物收藏價值的情況下,我們算一下一根金條的價格。
最近一段時間,黃金暴漲。首飾店一克黃金的價格在490-500元左右,那麼,31.25×500=15500元,也就是說當時的一根「小黃魚」的價格在現在的1.5萬元左右。對一二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家裡藏幾根「小黃魚」還是藏得起的。
而一根「大黃魚」的價格和重量都是一根「小黃魚」的10倍,也就是說一根「大黃魚」相當於現在的15.5萬元左右,差不多相當於一二線城市白領一年的收入了。
小黃魚在民國時期的購買力自然不可小覷。在民國期間,一條小黃魚可以在江南魚米之鄉買下二畝上好水田。5條小黃魚就能在北京買下一座普通的四合院。
魯迅先生在北京第二次置業買房時,買下了一座佔地400平方的四合院,花了差不多800塊大洋。當然,今天的北京四合院已經是天價了,堪比上海的老洋房。按照一座四合院一億元的價格計算,當年的一條小黃魚其購買力驚煞人。
不過,考慮到時代不同,盛世與亂世的房屋價值,本身也不具可比性,直接換算或也有一定的偏頗。
在全面抗戰之前,一條「大黃魚」相當於法幣一千元,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由於物資緊缺,加上日軍的搜刮,黃金價格也開始一路飆漲。
1942年3月,日偽進行幣制改革,引發證券市場動蕩,短短數天時間,一根「大黃魚」從原來一萬四千元漲到了二萬元,跟抗戰前相比足足翻了20倍。到了5月下旬,黑市的一根「大黃魚」價格已漲到了4萬元。
但這還不是最高價,在1943年,上海黑市黃金一度高達5.8萬元,依然交易火爆。在法幣、日偽發行的貨幣失去信用的情況下,黃金就是最值錢的硬通物。
後來因為黃字太露骨,黑市交易又把「大黃魚」改稱「加拉大」或「柴板」,成了江湖黑話了,只有行內人才聽得明白。
國民黨撤離大陸前夕,組織人員,一共運了300多萬兩黃金到台灣,這筆巨額財富,為日後台灣經濟騰飛提供了強大的財政支撐!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