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俄羅斯帝國崛起的開始:莫斯科公國是如何統一羅斯各國的
俄羅斯帝國崛起的開始:莫斯科公國是如何統一羅斯各國的 俄羅斯的歷史起源於基輔羅斯,但是在近代歷史上被人們熟知的俄羅斯帝國的開端是從莫斯科公國開始的。13世紀開始,羅斯各國不僅受到了蒙古金帳汗國的奴役,

俄羅斯帝國崛起的開始:莫斯科公國是如何統一羅斯各國的
俄羅斯的歷史起源於基輔羅斯,但是在近代歷史上被人們熟知的俄羅斯帝國的開端是從莫斯科公國開始的。13世紀開始,羅斯各國不僅受到了蒙古金帳汗國的奴役,還遭到立陶宛、波蘭、瑞典等國的入侵。如果沒有莫斯科公國的迅速崛起,俄羅斯帝國可能也不會出現了。那麼,莫斯科公國是如何崛起的呢?一,獲得全羅斯大公的封號
12世紀,基輔羅斯瓦解,形成了12個較大的公國和一個共和國。國家分裂,自然無法抵禦入侵。在1235年到1240年間,蒙古派遣拔都進行第二次西征,各羅斯國家遭到掃蕩。1242年,金帳汗國建立,羅斯各公國成為了金帳汗國的附屬國。在蒙古入侵的同時,瑞典、日耳曼騎士團、立陶宛等也入侵羅斯,以至於包括基輔一帶的第聶伯河一帶被立陶宛佔據,斯摩棱斯克被佔據。
金帳汗國對各羅斯國家採取間接控制的方針,大汗會在羅斯國家冊封其中一個為「全羅斯大公」,大公有代替大汗徵稅的權力,各羅斯國家必須服從大公。這一招會導致各國相互傾軋以爭奪大公之位,但是也加速了羅斯國家的統一。在金帳汗國早期,大公的封號一直被弗拉基米爾公國壟斷。弗拉基米爾公國位於伏爾加河中游一帶,是東北羅斯中最強大的公國。13世紀初,弗拉基米爾公國分裂了成為了10多個小公國。
在這些小公國中,比較重要的有兩個,分別是特維爾公國和莫斯科公國。特維爾公國十分強盛,從1328年開始繼承「全羅斯大公」封號。莫斯科城一座新興城市,因為處於摩棱斯克、契爾尼哥夫和梁贊三個公國的中間地帶,因此莫斯科成為了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1283年,莫斯科公國形成。莫斯科憑藉其優良的交通優勢,很快發展壯大起來。14世紀初,莫斯科公國兼并了幾個小公國,領土擴大了一倍。但是莫斯科的實力還無法和特維爾角逐。
不過,特維爾的日益強盛也引起了金帳汗烏茲別克的猜忌,他試圖限制特維爾的勢力。此時,莫斯科公國的王公伊凡一世(1325—1341在位)極力討好烏茲別克汗,「去充當汗的卑鄙工具,從而竊取汗的權力,然後用以對付同他的競爭的王公們和自己的臣民。」1327年,他自告奮勇,鎮壓了特維爾和諾夫哥羅德地區的反蒙起義。第二年,烏茲別克汗將「全羅斯大公」的封號給了伊凡一世。
伊凡一世
擁有「全羅斯大公」稱號對於莫斯科的崛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政治上,莫斯科名義上成為了羅斯公國的領導者;在經濟上,莫斯科公國擁有了代徵稅收的權力,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了。伊凡一世利用征賦稅的特權,大肆斂收各公國的錢財,被稱為「卡里達」,也就是錢袋子的意思。伊凡三世還用金錢不斷賄賂金帳汗及其近臣,以獲得更多的權益。伊凡一世還得到了教會的支持。1326年,東正教羅斯教區主教駐地從弗拉基米爾遷徙到了莫斯科。從此,莫斯科逐漸成為了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中心。
二,在艱難歲月中壯大
伊凡去世後,其子謝苗(1341—1353)繼位。他延續伊凡一世的政策,先後五次攜帶厚禮前往金帳汗國,每次都獲得巨大的榮譽和賞賜歸來,被稱為「驕王」,史稱「羅斯所有王公都在他手掌中。」謝苗去世後,季米特里(1359—1389在位)繼位,他是莫斯科公國走向了強盛的又一位關鍵人物。
當時,金帳汗國開始走向了衰落。從1357到1380年的24年間,金帳汗國更換了20個大汗。但是莫斯科公國面臨的情況並不樂觀,因為西部強大的立陶宛公國站在了對手的一邊。立陶宛公國於1240年成立,後來強大起來,兼并了西南羅斯地區(烏克蘭一帶),包括羅斯故都——基輔也在1231年被立陶宛吞併。從1368年到1372年,立陶宛聯合特維爾公國發動了三次進攻,莫斯科的形勢急轉直下。在1271年,全羅斯大公的封號也被特維爾奪走了。
德米特里·頓斯科伊
還好的是,莫斯科三次都擊敗了前來侵犯的軍隊。1272年,立陶宛和莫斯科簽訂了協議,不再幫助特維爾。此後,莫斯科得以騰出手來對付特維爾。1275年,季米特里對維特爾發動了進攻,特維爾失敗,被迫承認了莫斯科的領導地位。從此,特維爾就無法和莫斯科爭雄了。1278年,莫斯科又擊敗了梁贊軍隊,使得梁贊臣服於莫斯科。
莫斯科的強盛引起了金帳汗國的猜忌,金帳汗開始限制莫斯科。1377年,金帳汗國軍隊和莫斯科公國軍隊發生了衝突;1378年,莫斯科軍隊在沃扎河擊敗了大汗軍隊。1380年,馬麥汗帶領20萬大軍聯合立陶宛討伐莫斯科,季米特里集中了10多萬的軍隊應對。雙方決戰於頓河,最終馬麥汗的軍隊被羅斯軍隊擊敗。頓河之戰打破了金帳汗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增強了羅斯民族的信心,是羅斯走向獨立的轉折點。季米特里也因為此戰被稱為「頓河王」。
但是莫斯科的強大註定是一波三折的。新上任的托托迷失大汗在1382年率大軍攻打莫斯科。季米特里遭失敗,被迫重新稱臣納貢。金帳汗國已經不能向之前那樣奴役羅斯各國了。此後,季米特里加緊吞併擴張,先後吞併了白湖公國、拉基米爾大公國、烏格利奇公國、加利奇公國、科斯特羅馬公國等,為了羅斯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在去世之前,他立下了遺詔:「上帝要改換金帳汗國,吾子不應向其納貢」。
季米特里去世後,瓦西里一世繼位後,繼續擴張,於1401年兼并了尼日涅一諾夫哥羅德公國。之後,是瓦西里二世繼位。瓦西里二世一生的經歷更加曲折和傳奇。在上台前期20年中,多次遭遇政變、內亂、放逐、俘虜,雙眼都被政敵刺瞎,人們稱之為「失明大公」。直到1446年,在貴族、市民的支持下,瓦西里二世才重新平定長達20年的內亂,重新掌權。瓦西里二世掌權後,繼續擴張。到統治後期,莫斯科公國的面積達到了43萬平方公里,擁有了東北羅斯一半的土地。
三,俄羅斯統一大業的基本完成
15世紀後期,羅斯內部的統一因素不斷成長起來了。農業方面,農業得到了恢複發展,人口增加了到了1000萬左右。土地私有制不斷發展,加劇了土地兼并,羅斯國家需要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來鎮壓農民起義,維護貴族土地制。在商品經濟方面,全羅斯已經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商品市場。在思想方面,人們更加渴望統一,該時期出現了大量主張統一的作品。外部環境也有利於俄羅斯的統一。此時的金帳汗國更加衰落,已經分裂為了大帳、克里木、喀山、阿斯特拉罕幾個汗國,難以奴役羅斯各國了。
1463年,伊凡三世繼位,他成為了俄羅斯統一的大力推動者。伊凡三世初年,莫斯科照樣徵收貢賦,但只是將其中的一部分以禮品的形式交給金帳汗國。這使得大帳汗國十分不滿。1472年,大帳汗阿合馬率軍征討莫斯科,雙方沒有進行大規模交戰就簽訂了和約。1478年,伊凡三世停止向大帳汗國繳納貢賦。1480年,阿合馬又帶領大軍討伐莫斯科,雙方在烏格拉河決戰,最終阿合馬選擇撤走。這次對峙標誌著俄羅斯正式脫離了蒙古人的控制。不久後,阿合馬在內亂中被殺,大帳汗國再次分裂。
伊凡三世對其他公國發動了全面的兼并戰爭。1463年,莫斯科兼并了雅羅斯拉夫;1474年,兼并了羅斯托夫公國。1478年,又兼并了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諾夫哥羅德當時羅斯國家中面積最大的,其疆域北到白海、南到拉多拉湖,西到芬蘭灣,東到烏拉爾山。兼并諾夫哥羅德後,莫斯科公國的面積擴大了幾倍。1483年,遠征托博爾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迫使當地王公屈從於莫斯科;1485年又兼并了特維爾……這樣,東北羅斯地區就基本宣告統一了。
隨著莫斯科控制的面積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大公」這個稱號已經不能適應需要了。他選擇繼承拜占庭帝國的遺產,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的公主索菲婭。之後,他的稱號變成了「全俄君主」。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了法典,建立了中央集權體系。法律中規定拜占庭的雙頭鷹國徽為俄羅斯國徽。
1505年,伊凡三世去世,瓦西里三世繼位。他在1510年兼并了普羅科夫,1512年兼并了梁贊,1514年從立陶宛手中奪回了斯摩棱斯克。這樣,羅斯國家就基本統一了。從1462年到1533年,莫斯科公國的面積從43萬平方公里擴張到了280萬平方公里,成為了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這裡的俄羅斯只是基本統一,因為西南羅斯地區還在立陶宛的控制之下。立陶宛和波蘭看到了俄羅斯的崛起,於是兩國合併為一國,暫時阻擋了俄羅斯的西進。此後,俄羅斯選擇向東方擴張,到了17世紀,成為了跨越亞歐大陸的世界大國。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