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与罗马 從古羅馬到意大利,一文讀懂
從古羅馬到意大利,一文讀懂
漢朝雲大秦者(古羅馬),清人謂義大利,今意大利也,常為泰西(歐洲)勝國。大秦處泰西之南,三面臨海,複有大島橫其前,一曰撒丁,一曰西西裡。大秦之強,地方數千里,有城四百餘,以羅馬為都,兼米蘭、都靈、翡冷翠、熱那亞、拿波利為雄城。
當周敬王時,大秦共和,自號羅馬國。其政三分,曰元老者、執政者、會議者。彼時,大秦尚弱,不敵鄰近,常為俯首。內海(地中海)之南有迦太基國,勢甚勝,其將漢尼拔欲並大秦。秦王怒曰:“寡人地萬裡,車萬乘,甲萬具,不足一戰乎?雖死,猶生也。”漢尼拔穿北山(阿爾卑斯山脈)襲大秦,勵其眾曰:“入羅馬而朝食,子女、金帛,孤無一索取。”秦王笑曰:“寡人雖有子女、金帛,豈為爾所設!吾聞魏以圖趙,齊孫子曰可圍魏矣!”遂渡河鳴鼓攻其國。漢尼拔不敵,割海北諸地,一蹶不振,終為秦並之。

圖-漢尼拔進軍路線
大秦以東有馬其頓國,地方萬裡,為秦之勁敵。馬王曰:“秦可臣之。”秦王曰:“寡人有十萬橫磨劍,爾頭正可試吾鋒矣!”強攻之,歷四戰,馬其頓亡。大秦其強也,北扼哈德良長城,南並迦太基舊地,東佔耶路撒冷,西守直布羅陀 ,千帆縱橫於內海,萬馬馳騁於平原。
當其時前漢也,武帝方有事於匈奴,聞秦為西帝,謂左右曰:“秦人若至,我能一戰否?”左右曰:“未能!今當先事匈奴。”帝怒曰:“我視匈奴如小兒,視秦亦如土雞瓦犬耳。彼來,有死無生。”大秦畏漢之強,常通往來。羅馬長安相間萬裡,秦人貪其利,雖遠不畏也。因貨易有絲綢,人謂絲綢之路。
晉孝武太元二十年,羅馬王狄奧多西將死,分虎符與二子曰,其西為西羅馬;其東為拜佔庭,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其城扼內海、黑海之頸,為東西鎖鑰之地。拜佔庭雖歷祚千年,其勢益衰,其王流離。
明景泰中,西亞有奧斯曼國,久欲得君士坦丁堡,遣使語拜佔庭王曰:“降則萬戶侯,不降萬戶亡。”王誦宋文天祥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戰,一死而已。”王果陷於陣,眾諡為哀宗,或為義宗,伏屍涕泣而去。
唐代宗時,西羅馬為法蘭克王國地。歷數百年,至翡冷翠國,大興文藝。有達文西者、米開朗基羅者、拉斐爾者,倡行新術,泰西諸國為之振,皆曰:“開文明之風,諸子之功也。”
又數百年,清穆宗時,西羅馬一統,稱意大利國。其時英、法皆橫行亞非美諸洲,意國執政指輿圖曰:“今所余者,非洲之阿比西亞(埃塞俄比亞)。”侵之。然意國兵之不精,泰西所共知也,常為阿兵所敗。
圖-意大利人
二戰時,意國墨氏附德國希氏,與東亞之倭國作害天下。及敗,意人懸墨氏之屍。又數十年,意人大行通商,國遂富強。
這個系列名為《山海經-地圖帝》,以山海經的視角,用古文筆法寫世界各國歷史。左圖右史,歷史地理古文不分家。您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