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慈乃大慈之贼也 大慈街的历史
大慈街的历史
1.大慈寺的历史价值
该寺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 大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雄伟壮观。寺内殿宇宏丽,院庭幽深,古木参天。现内设茶园、棋苑、名小吃店。
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中心。唐代新罗国(今韩国)无相禅师,原为新罗王子,开元十六年(728年)到长安,受到唐玄宗召见,后入蜀参拜智诜、处寂禅师。玄宗幸蜀,复获召见,并命重建成都大慈等寺。
2.大慈寺的历史价值
该寺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 大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雄伟壮观。寺内殿宇宏丽,院庭幽深,古木参天。现内设茶园、棋苑、名小吃店。
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中心。唐代新罗国(今韩国)无相禅师,原为新罗王子,开元十六年(728年)到长安,受到唐玄宗召见,后入蜀参拜智诜、处寂禅师。玄宗幸蜀,复获召见,并命重建成都大慈等寺。
3.探访街名的来历
锦里街名话旧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四川书画名家。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私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锦里街名话旧 本书目录
总序
前言
01 三桥九洞看皇城
02 煤山夷作乐游场
03 清明得见御河清
04 清真古寺话天方
05 雅趣文心论九思
06 鼓楼四望看成都
07 市廛分布利民生
08 江从桥多诚壮观
09 能工巧匠显身手
10 疏通阻碍开新路
11 池塘水井话消防
12 五口通商盐市口
13 昼夜繁华东大街
14 春台熙攘繁华路
15 君平能识支机石
16 因地利循名责实
17 八旗分甲少城驻
18 提督军营三较场
19 制台府县众衙门
20 庙祠祀奉圣神仙
21 街名馆所有来头
22 石室文风烁古今
23 果然花重锦官城
24 济世仁心施妙术
25 小吃佳肴快朵颐
26 遗迹流芳忆故居
27 昭觉大慈和尚街
28 福音使馆华西坝
29 劝业娼场厂唱察
30 烈烈轰轰纪念祠
31 浣花溪到望江楼
32 流芳千古说三分
33 街名索引
34 附录 逗街——成都街名趣谈
35 主要参考书目

4.慈云寺的历史
咸丰十年,慈云寺部分殿堂毁于兵燹。同治元年(1862),寺住持僧静修矢志兴复,集资重建,经营二十余年,复厥旧观。计占地1.6万平方米左右。是时宫殿盘郁,琼楼玉宇,飞檐流丹,佛塔高耸,精湛工艺,巧夺天工。
民国七年(1918),慈云寺大雄宝殿毁于火。寺庙从此日渐颓败。六十年代,被市五金公司挪用为库房。院内仅存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及部分罗汉堂。
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慈云寺修复开放,列为省重点寺庙之一。89年天王殿收回,93年6月藏经殿、国师殿、罗汉堂重归佛门,11月五金仓库从寺内全部搬出。收回的殿堂由于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柱歪梁斜,屋面下沉,墙角摊塌,屋顶通风透亮。为此,本寺方丈德林大和尚委托市佛教协会会长、慈云寺监院觉顺法师为主办人,想方设法重修慈云寺。觉顺法师刚来时,慈云寺连一张桌椅板凳都没有,山门外买三辣汤的老婆婆同情老法师,给了他一张三条腿的桌子让他挨着墙用斋。他带领常住僧众多方化缘、筹集资金,开始了艰难的重建工作。为了节约资金,保证质量,觉顺法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事必躬亲,经常工作到深夜,即使病倒在床也不停工作。经觉顺法师和常住僧众及护法居士们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屋面已重修,摊塌的墙面砖已全部更新粉刷,并换上了雕花门窗。还在市政府的支持协助下,解决了山门殿原址上五户居民和慈云街农贸市场搬迁等问题,使山门得以重建。
目前,新建的山门殿上,镶嵌着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亲笔题写的“慈云禅寺”金字匾额。天王殿、藏经殿(暂代大雄宝殿)、国师殿已修葺一新,还将原库房改建成三圣殿、地藏殿、观音殿及禅房、斋堂、僧人宿舍等,重建的慈云寺于94年12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觉顺法师与寺中诸法师、居士们为了更好的宏扬正信佛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已收回慈云一条街,计20多亩,正筹划修建,以恢复慈云寺金碧辉煌的原貌。
5.大圩古镇的历史
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
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闲着无事的老人们或是在街边看些发黄的书,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守望着这最后的古老。
石板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
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
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 到大圩,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
万寿桥诗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
关于大圩古镇历史名人: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之最。
大圩是水路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集市贸易集散地,东有潮田新河,与福利的马河相接;西连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贯串着桂林、兴安、阳朔、平乐、梧州,可上达湖南,直下广州。大圩还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的单拱石桥万寿桥,仍雄跨镇南;清代建筑的高祖庙、汉皇庙和广东、湖南、江西会馆等,以及长达5里的青石板路,镇上的青砖青瓦楼房,都成为古老圩镇的见证。
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盘山。镇西毛洲,四面环水。
大圩还是盛产柑橘橙袖的大果园,风景优美,田园如画。明代解缙的《大圩》诗“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晏后,壮人荷叶裹盐归”,虽隔了几个世纪,但他用细腻笔触所白描的大圩,至今仍能给人以古朴、优美、恬静、繁荣的感受。
2001年建设桂林至磨盘山码头旅游公路时,在大圩镇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状,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联,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古墓群位于大圩镇马山东麓(俗称七星坡)。
当地老百姓流传,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坟墓。虽然古墓与七星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谜,但从古墓中出土陶盒、陶罐、青铜剑、铁斧和石璧等随葬品看,关于此墓群是靖江王宗室之墓一说系谬传,它与1974年发掘的平乐银山岭战国至西汉墓有相似之处,应属同一时期的墓葬,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大圩古韵犹存,幽静古朴,有当年“黄李廖高四大家”控制桂北一带经济命脉的商业秘密吸引着众多旅游客,更有七星古墓让人着迷。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
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之最。 大圩是水路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集市贸易集散地,东有潮田新河,与福利的马河相接;西连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贯串着桂林、兴安、阳朔、平乐、梧州,可上达湖南,直下广州。
大圩还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始建于明的单拱石桥万寿桥,仍雄跨镇南;清代建筑的高祖庙、汉皇庙和广东、湖南、江西会馆等,以及长达5里的青石板路,镇上的青砖青瓦楼房,都成为古老圩镇的见证。 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盘山。
镇西毛洲,四面环水。大圩还是盛产柑橘橙袖的大果园,风景优美,田园如画。
2001年建设桂林至磨盘山码头旅游公路时,在大圩镇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状,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联,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古墓群位于大圩镇马山东麓(俗称七星坡)。
当地老百姓流传,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坟墓。 虽然古墓与七星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谜,但从古墓中出土陶盒、陶罐、青铜剑、铁斧和石璧等随葬品看,关于此墓群是靖江王宗室之墓一说系谬传,它与1974年发掘的平乐银山岭战国至西汉墓有相似之处,应属同一时期的墓葬,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大圩古韵犹存,幽静古朴,有当年“黄李廖高四大家”控制桂北一带经济命脉的商业秘密吸引着众多旅游客,更有七星古墓让人着迷。 其它景点: -- 请选择 -- 苏东神宫 恭城孔庙 月岭古民居 板峡湖 榕津千年古街 遇龙河 七星公园 漓江风光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 芦笛岩 资源景区 象山 龙胜景区 灵川景区 临桂景区 荔浦景区 伏波山 独秀峰 叠彩山 靖江王陵博物馆 桃花江 桂林城区风光 兴安景区 阳朔风光 龙脊梯田 兴安灵渠 九滩瀑布。
6.请问西安市的城门名和街道名有哪些历史由来
下马陵街 位于和平门内西侧,西至柏树林南口。
因街东口北侧有汉名儒董仲舒祠亦名下马陵而得名。唐人韦述两京记曰‘蛤蟆陵本董仲舒墓’。
又曰‘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究竟是蛤蟆陵雅化为下马陵,还是下马陵讹传为蛤蟆陵,至今无定论。
明正德年间由胭脂坡迁来在此建董子祠,人称下马陵。董仲舒为西汉著名学者,哲学家。
武帝时献举贤良三策。此街中段曲折处可看出唐城和明城衔接处,明代由此向东扩建了西安城。
安居巷 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
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
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铸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
东仓门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敬禄仓在通化坊,俗称为东仓’。敬禄仓是专为供给满人贵族粮饷费用的实物仓库。
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 索罗巷 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
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
景龙池 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
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
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利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
登基后在此建立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映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况。
古迹岭 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是龙首山的一部分,在东市北沿。
狗脊是生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变成今名。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
柏树林 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
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东大街 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
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
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
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
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
清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
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
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 南大街 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
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
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化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句。
今大吉厂古乐社仍流传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
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
明清时是西安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
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 新城广场 为于市中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
元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
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
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 案板街 元代称南巷。
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 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
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
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
现多为副食 南新街 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
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
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后宰门 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
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
通济坊 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
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韩森寨 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
水经注图。?核?篇曰,冢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
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冤狱。
7.莞城街道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悠久
莞城街道历史文化悠久,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西城楼(迎恩门城楼)和代表东莞人开放、务实精神的金碑亭等久负盛名的文物古迹。
二、人才资源充足
莞城街道是全市人才交流中心,是外地人口进入东莞的第一站,人力资源丰富,街道内有广东著名人才市场,智通人才市场。
莞城街道也是教育中心,街内有大学1所,高等技术专业院校4所,与全国28所著名大学建立产学研关系。
三、居住商贸发达
莞城街道致力发展城市商贸中心,有沃尔玛、家乐福、百佳、天和、经贸中心等大型购物商场。同时,周边建有档次最高、最集中的高尚住宅区、高尔夫球场等。
四、治安环境良好
莞城街道社会治安良好,历年是东莞市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最好的镇(街)之一。